家長輔導孩子最愛犯的3點錯誤,每天花10分鐘,首先理清這1點

作者:CUP       2019-07-24 10:39:12


"

如果說有比工作還讓人崩潰的事情,那麼給孩子輔導作業一定在冊,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最讓人崩潰的不是白天的工作辛苦,而是在一次次苦口婆心勸說之後,孩子還是屢教不改,每次寫作業就像是「戰爭」爆發,孩子感到委屈,父母感到心累,導致輔導的結果一直處於僵化的狀態。其實在輔導過程中,家長常常會感到有心無力,明明自己講得已經非常清楚,為什麼孩子還是依舊「不開竅」,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以下這3點錯誤導致而成。

1、沒有時間緊迫感

孩子放學回家之後,大多家長只會督促一句:趕緊洗手去寫作業。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前,沒有指定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來讓孩子明白,時間的緊迫性。在寫作業的時候,常常能看到孩子在一道非常簡單的算術題前磨蹭,而在一旁的家長非常生氣不停督促,導致孩子最後大哭大鬧拖延了1個多小時。每次寫作業之前讓孩子知道必須在1小時或者2小時內完成,而如果沒有完成那麼自然要承擔一定的後果,而不是簡單的批評幾句。

2、具體的獎懲制度

很多家長形容孩子寫作業時的狀態,就是一條「滑不溜秋」的泥鰍,無論是苦口婆心的勸說,還是言辭激烈的批評督促,孩子都一直無動於衷,其實導致這種問題的本質,還是因為獎懲都沒有戳到孩子的內心。在他們看來,完不成作業頂多只要挨過幾分鐘的批評,對自己沒有任何大影響,久而久之自然就不會放在心裡。完成作業的獎懲依據孩子喜歡的事物:譬如玩手機半小時、周末出門玩或是其他等等,具體量化到完成作業的時長、質量,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有動力完成作業。

3、無效時間浪費

家長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當孩子無法解出一道題目或者在批評之後出現的懈怠,往往會導致幾個小時的時間浪費,而這種情況導致的,除了雙方彼此的相互傷害,其實並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減少無效時間的浪費,讓孩子自己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感,才能大大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而不是非要家長在一旁時刻督促,才能完成。

理清1點:

以上3個問題,都與時間、效率直接掛鉤,而解決問題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合理規劃、利用時間。在孩子放學回家之後,首先了解孩子的各科作業量的多少,然後針對白天上課時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然後讓孩子專心完成作業,預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作業集中輔導,學會時間管理,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減少家長的壓力負擔,進一步的提高孩子成績。

精彩文章回顧:

班主任一針見血:中等成績問題不在智商,而在於沒有做好這3點

初中班主任:暑假是道「分水嶺」,提高孩子成績,牢記「三不准」

一家人走出5博1碩,被問到教育秘訣,父親坦言:最忌諱2個「字」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嬰兒飲食17個熱門問題,水果蒸熟或煮熟?輔食添加原則?


孩子打碎水銀溫度計,該怎麼清理?這個媽媽的做法讓醫生連連稱讚


這麼做爆漿好吃,還巨補鈣,閨女吃的渣都不剩~寶寶輔食


當你想表揚孩子時,試試說這15句話!家長老師必讀


4種最「可怕」的父母,影響孩子的成長


走紅後因耍大牌斷送前程,嫁豪門連遭7次家暴,今48歲仍單身


在夏天如何給寶寶做好防曬?注意四點,萬一曬傷了又怎麼辦?


接孩子離園時第一句話這麼說,將影響孩子一生!(分享給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