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13歲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者:CUP       2019-07-24 10:35:42


"

作者:袁老師

來源:星陪伴(xinghuivip)

2018年12月2日,湖南13歲的吳某康因不滿母親的管教,舉刀沖向自己的母親。

2018年12月31日,湖南13歲的羅某,用錘子把父母砸傷後逃跑,父母不治身亡。

一個月內發生兩起慘案,人們不禁要問:13歲的孩子是怎麼了?小小年紀就這麼殘忍、狠毒!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孩子過早的進入了「青春期」、也就是「仇親期」。早的提前到11歲左右,晚的在15歲或16歲也進入「仇親期」,這段年齡段是家長最頭痛的一段,也是孩子成長的最關鍵的一段。如果這段家長沒有把孩子引導好,你將改寫孩子的一生。

今天小編就帶著各位家長們一起探究13歲孩子的內心世界。

13歲是孩子與成人的分水嶺

家中有一個13歲的孩子,一定會讓你有坐過山車的感覺,驚險刺激,高潮和低谷交替出現,讓你愛恨交織不能自拔。

社會、文化、家庭、學校的影響、學業的壓力、生理原因等,都讓13歲充斥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而今天討論的只是他們的情緒,本文說的13歲指的是11歲到15歲之間的群體,是孩子與成人的分水嶺。

而我不談他們的問題,因為我們認為的問題,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

所謂「叛逆」「青春期」等字眼,不過是我們按照自己的理念給他們貼上的標籤罷了。

也要放下「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的魔咒,我們只是一起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看看他們的情緒是如何影響自己,以及和家長是如何互動的。

13歲孩子的情緒和具體事件關係不大

朋友的兒子今年剛滿13歲,期末考試成績退步了不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機交給了媽媽,並揚言下次月考前不再玩手機。

媽媽正在為牛牛的成績生悶氣,看見牛牛竟然主動地交出了手機,不禁感到欣慰,覺得兒子長大了,兒子懂事了。

可誰知道,還沒過幾天,牛牛就開始抱怨,因為沒有手機所以不方便查資料。

慢慢的,從最開始的幾句抱怨漸漸變成了憤怒,甚至還賭氣沒吃晚餐和家裡大吵一架。

無奈之下,媽媽把手機還給牛牛,嘴裡說:「你愛怎麼就怎麼吧,脾氣暴躁的小孩。」

一剎那,只見牛牛發瘋似的大吼,兩眼生氣地瞪著媽媽,把手機扔到了沙發上,大聲喊:「我哪裡是這個意思!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媽媽傻傻的看著牛牛,半響說不出話來,心碎了一地。

牛牛的媽媽錯就錯在,把牛牛的情緒和玩不玩手機聯繫在一起了。

這是家長普遍的誤解,然而對青少年而言,糟糕的情緒和具體事件無關。

他是在為自己不能做到自律而焦慮。

許多孩子都是這樣,為避免更糟糕的情緒,會把事件歸因為另一件事,從而避免情緒進一步惡化。

這件事相當於對自己的懲罰,自我剝奪了一種快樂,等到情緒慢慢好轉,就會再次想獲得這種快樂,撤回懲罰。

牛牛的例子很典型,由於不能接受考試失利帶來的羞愧感,繼而把原因歸為玩手機。

把手機交出來就是一種自我懲罰,以剝奪玩手機的快樂來表明決心,也避免媽媽對他進一步的「羞辱」。

當這種羞恥感慢慢消退,就會覺得懲罰太大,牛牛生氣的原因是為自己的決定和選擇而懊惱。

媽媽歸還手機更加強了這種懊惱,會增強牛牛因「缺乏自制力」導致的羞愧感。

許多家長會發現,當孩子情緒激動,說的都是「氣話」,你若當真,他們會更惱怒。

當他說不玩電腦、不出去玩、不去上課、不學習的時候,你如果是真的配合了,真讓他那麼做……

那就真的錯了。

他需要的只是把這樣的情緒「表演」給你看,他想把內心的煩惱發泄出來,你看見就行了,給他這個發泄的空間,千萬別較真。

你只需要理解:他們就是發脾氣,和當下這件事關係不大。

13歲的情緒天空陰晴不定,烏雲來的時候不需要什麼原因

很多孩子不像牛牛還能找到「手機」作為替罪羊,他們會莫名的發飆、莫名的悲傷,而你根本找不到原因。

放學回家臉上寫滿煩惱;躲進自己房間不出來;或看什麼都不順眼;或把最愛的玩具扔到床下;或把頭藏進被子默默流淚……

而你卻還去問他為什麼,不但沒有任何作用,反而還大吵一架,搞得自己一肚子氣,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你最容易犯兩個錯誤:追問和安慰。

你的疑惑和好奇會引發一場災難。

比如開始問:怎麼了?為什麼不開心?發生什麼事情了?你倒是說話呀?你咋回事?身體不舒服還是怎麼了?

這樣的追問換來的結果往往是:沉默和煩躁。

孩子要麼一聲不吭,要麼大聲說:「不要再問了,吵死了!」

因為你的錯誤在於:非要給情緒找一個原因。

事實上,

第一,孩子很可能沒有具體原因;

第二,他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會被你的追問所「強化」。

比如被老師冤枉了,但知道了又能如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重要的是他現在的情緒你是否接納。

而就算你知道了原因,接下來就是安慰和說教,這簡直是13歲孩子的緊箍咒:

別煩心了、沒事的寶貝、笑一笑就忘了、睡一覺就過了……

你所有的安慰都是「強化」

你已被帶入,你正在為他的焦慮而焦慮,事實上他的焦慮讓你很不爽。

你一方面安慰孩子,一方面是在安慰自己,不讓自己為了孩子的苦惱而著急。

一定不要這麼做!

「我怎麼有你這麼個孩子!」當你氣急時,又沒不小心脫口而出這句話呢?說完後,家長們可能火氣過了就忘了,但是卻記到了孩子心理。小孩子心思是很敏感的,而由於對世界認識的不全面,真的會覺得是自己的錯,爸爸媽媽根本不喜歡自己,會不要自己。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對待父母小心翼翼。

「你怎麼這麼笨!」孩子做作業不會、考試分數低,家長很鐵不成鋼,罵孩子笨。家長們可能覺得說孩子幾句沒什麼,但是判斷力還沒有完善的孩子卻會深深的記住這種話,認為自己就是很笨,沒有能力。所以,不要拿孩子的智商和自己比,不要把「笨蛋」這個標籤貼到孩子身上。

「你是不是想把我氣死?」剛拖完地收拾好家,孩子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弄撒了湯水,家長們是什麼反應?會不會因為勞累生氣而對孩子吼這句話?但是孩子還小,他們也不是故意這樣子,或許是看你太累想給你倒杯水而打碎杯子的呀。所以不要再肆無忌憚的辱罵孩子了,自己生氣,孩子傷心、委屈。為什麼不選擇冷靜一分鐘,再告訴孩子「你這樣會讓媽媽很累,下次不要災這樣了好麼?」孩子心疼你自然會記住。或者罰孩子不許吃零食,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嬰兒睡眠引導-奶睡抱睡的危害,不改害了孩子


寶寶是夜哭郎,入睡難、夜醒多、早起?是夏天惹的禍,注意這5點


這個習慣的培養影響孩子一生(附推薦清單)


寶寶什麼時候才能睡整覺?不了解睡眠規律,新手爸媽會白白焦慮


寶寶大腦里原來有一張「語言地圖」,再不激活就晚了


怎麼讓0-2歲的孩子愛上閱讀?看這篇就夠了


寶寶缺鋅優先考慮「食補」,給寶寶輔食添加這些食物可以補鋅


瘦而不柴!楊冪難得露傲人身材…下車「腿長腰細」男員工都」凍未條」回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