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帶孩子坐公交車的時候當你帶孩子在候機廳等飛機的時候;當你帶孩子去看牙醫的時候;當你帶孩子看展覽的時候……
孩子不可避免地大吵大鬧、大發脾氣了怎麼辦?
你會寧願孩子在家裡發脾氣,還是在公共場合發脾氣?
「那還用說,當然是在家裡好一些了」!
沒錯,爸爸媽媽都有經驗,如果寶寶在家裡抑制不住發脾氣了,至少「觀眾」少,相對好處理,也不太擔心影響別人、影響公共秩序。
但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就會有大量的旁觀者,他們的目光充滿了審視,足以讓任何一位父母陷入尷尬、為難、手足無措的境地!
當然,我們都希望整個世界更親切地對待孩子,在我們最不方便的時間和地點給予最大的寬容。
與此同時,爸爸媽媽還可以通過下面這些方法,來有效地預防「公眾場合」發脾氣,和孩子更好地享受外出遊玩的時光。
多數爸爸媽媽每天都過著充實而忙碌的生活,我們很容易因為今天的任務而感到壓力山大、不堪重負。
自然地,我們大人的心裡總是想著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這些任務,於是,我們希望「快點」、「再快點」,同時拖著我們的孩子「快點」、「別磨蹭」!
但正是這種從一個「待辦事項」衝到下一個「待辦事項」的緊張過程,特別容易引發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導致孩子在公共場所情緒失控、發脾氣。
就像爸爸媽媽不會把肚子飢餓的孩子帶出們一樣(這真的會很麻煩),我們也不應該把「情感飢餓」的孩子帶出門。
因此,爸爸媽媽最好在離家之前,花5-10分鐘來減慢行動並與孩子一起調整。
比如和孩子做個5分鐘的小遊戲,講個小故事、講個小笑話……
具體做什麼不重要,但在這個5分鐘的特殊時間裡,給予孩子你全部的關注,讓你的孩子在情感上充滿了和爸爸媽媽「連接」在一起的感覺。
這些愛和情感,仿佛給孩子「充電」,將有助於在你外出時,保持孩子內心的感覺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
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連接很容易被破壞。
比如在家的時候,爸爸去接了個電話,媽媽去洗個澡,都可能讓正在興頭上的孩子不安起來。
那當我們在公共場合的事實,我們會更容易把注意力轉向許多其它事情,例如開車、買東西、查看手機、和別人交談……
當爸爸媽媽在處理這些雜事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從「情緒雷達」里消失了,他們開始感到緊張。
於是孩子們開始抱著爸爸媽媽撒嬌,或者開始公開場合打滾、尖叫、大哭……
所有這些讓大人頭疼的行為,都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救命!我和你失去了聯繫,我需要再次感受到你的存在。」
如何與孩子時刻保持連接?
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時刻和孩子保持溫暖的目光接觸。
說起來不難,但當我們在購物、打電話、或者當我們確定孩子現在沒什麼事情、用眼角餘光就知道孩子現在一切都好的時候,也許就會把孩子牽在手裡,卻把目光移開了。
下次不妨試試,一邊打電話,一邊微笑地看著孩子。
這種直接的眼神接觸,可以給孩子傳達:
「我看到你」;
「我正在關注你」;
「我很高興你在這裡」!
另一個很有趣的辦法,就是讓孩子也參與到我們事物中。
比如買東西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機會來參與簡單的選擇:
「紅色還是綠色?」
「草莓味還是香蕉味?」
這些簡單的選擇可以幫助孩子感受到參與和包容,當孩子們感覺到事物的一部分時,他們就不太容易陷入情緒緊急狀態。
不要忽視孩子剛開始的一點點沮喪,我們得在萌芽狀態立即介入。
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讓孩子笑起來,會很有助於孩子緩解緊張的情緒,同時和爸爸媽媽建立起穩固的「連接」。
孩子和爸媽的連接越緊密,他們就越合作。
所以,當孩子覺得很無聊、等不了、胡思亂想、情緒快崩潰的時候,陪孩子玩一些簡單的小遊戲,就可以讓孩子心情很快好起來,讓每個人都開心。
在沒有玩具、場地有限,時間很短的情況下,陪孩子玩什麼遊戲呢?可以參考:帶孩子等車、候診、排隊……戰勝無聊、隨玩隨走的12個遊戲
讓孩子一點一點的緊張情緒,隨著她咯咯的笑聲消失,我們會以更快樂的心情到達目的地。
爸爸媽媽就好比一個「路由器」,孩子就好比一個「手機」,情感就好比「信號」,孩子時刻尋找著「信號」,希望和爸爸媽媽發生連接。
如果情感充足,我們就可以學習如何與孩子更好地保持聯繫。這樣,連接我們和孩子的信號就不會消失。
但如果信號偶爾消失,我們也希望孩子能淡定一些,不要動不動大哭大鬧,而是學會想辦法,重新把情感信號找回來,重新從不好的情緒里走出來。
所以,爸爸媽媽也需要允許孩子在家發發脾氣,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來聆聽孩子心煩意亂的感受。
其實孩子們更願意在家發脾氣,因為這個環境更熟悉,而且他們覺得在家裡,爸媽更容易傾聽。
如果我們要求孩子「不論在哪裡都不能發脾氣」,那孩子內心的壓力就無處釋放了。
不如,找到合適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釋放一下壓力。
如果能在家裡發發脾氣,那每次帶孩子出門、短途旅行的時候,我們也要輕鬆得多。
因此,當孩子在家裡這個安全、熟悉的環境里,和爸爸媽媽「失去」連接的時候,給我們自己和孩子一個機會,來練習和爸媽重新建立親密連接和支持,從挫敗和沮喪恢復過來。
當孩子情緒很不好的時候,任何道理他們都聽進去。
試圖設置不哭的獎勵
一旦獎勵被吃掉、獎勵變得無趣,孩子沮喪的感情又會襲來。畢竟,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爸媽的關注、安全感,而不是一個棒棒糖。
設置懲罰
這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警覺,煩惱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