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為一種以語言符號為媒介,包含著豐富的來源於生活,又超越於生活內容的活動,可以讓孩子的語言系統發育得更好,可以讓他的「智力背景」更豐富,讓他的思維能力和學習和表達能力更強,更能適應社會生活。
因為愛閱讀的孩子,他的內心是安靜的,情緒是穩定的。
閱讀對孩子如此重要,毫無疑問,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熱愛閱讀, 都想把閱讀從寶寶階段抓起。那麼,如何才能讓寶寶愛上閱讀呢?
季羨林先生在《季羨林讀書與做人》中說,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工作和生活快節奏的今天,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成了讓很多人羨慕,卻又堅持不下來的生活方式。
但是,因為讀書是一種見效慢的學習方式,想讀而堅持不下來的人,沒有足夠的動力,或者說沒有找到閱讀的樂趣。很多自己沒有閱讀習慣的父母,又希望自己的寶寶熱愛閱讀,這是矛盾的,不現實的。
一對熱愛閱讀、有良好閱讀習慣的父母,必定可以讓寶寶愛上閱讀;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背後必定有一對不熱愛閱讀的父母。
因為如果父母自己不喜歡閱讀,只是督促孩子閱讀,孩子會把閱讀當成一件「苦差事」,不會認為閱讀可以增加知識與涵養,更不會享受它。
兒童是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的,父母能否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影響和引導,將決定孩子是否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孩子看到父母手不釋卷,自然對閱讀感興趣。
所以,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沒有捷徑,父母以身作則,堅持閱讀,是幫助寶寶開啟閱讀之旅的唯一途徑。
如果家長沒有閱讀習慣,也沒有關係,那就從現在開始,每天定時閱讀一小時,或者閱讀固定頁數的書籍,從自己做起,讓你的變化潛移默化地來影響孩子。
繪本理論大師松居直先生說,
「我相信在三歲到五歲之間,就已經了解了『書的樂趣』的孩子,終身都會書不離手,進入書中世界的通行證,應在孩子能夠自己閱讀以前就準備好,並由大人親手交給他們。」
給孩子讀繪本的好處很多,繪本中的故事是開發孩子智力的最佳途徑,是啟迪孩子情商的最佳工具。因為,讀繪本的過程,它不僅可以加強親子交流,還可以通過通過繪本中的故事滋養孩子的心靈。同時,利用親子閱讀這個機會,父母可以從孩子對故事和人物的反應當中,觀察、體味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親子閱讀的書籍,建議從布書、洞洞書、觸摸書、厚紙板書等開始,逐步過渡到《我爸爸》、《我媽媽》、小熊寶寶系列、《好餓的毛毛蟲》、《抱抱》、《小藍和小黃》、《大衛,不可以》等低幼繪本。
尤其要注意,寶寶喜歡要求重複讀某一本或某幾本繪本,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表現得不耐煩,而要不厭其煩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因為,寶寶喜歡「重複" , 很可能是故事中的角色,勾起了孩子的共鳴或者是想像,孩子想通過故事中的人物,來不斷地找到安全感和信心,從而豐富靈魂深處的「內在王國」。
再者,0-3歲的孩子的呼吸和心跳是不規則的,需要有規律的生活、有節奏的故事和遊戲,來輔助他們建立呼吸和心跳之間的最佳比例。重複性地講故事,可以讓孩子預知下一步將要發生什麼,帶給孩子愉悅的體驗和安全感。
蒙特梭利提出孩子的秩序感這個概念,孩子從出生到兩歲多,是秩序感最敏銳的時期。孩子的秩序感,可以幫助他建立與周圍環境中人和事物的關係。
所以,我們用心給孩子打造一個專屬於他的閱讀區域,讓他養成在特定的地點,做特定的事情的習慣,從而穩定而安心地成長。到了兩歲以後,秩序感慢慢內化後,閱讀也就慢慢地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閱讀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
這裡,需要注意幾點:
固定的位置和功能。閱讀區域的大小無所謂,可以是書房、客廳,甚至是臥室的一角,但必須要固定下來位置和功能。閱讀區域就是為孩子專門閱讀準備的,讓孩子的閱讀有儀式感,慢慢地,他進入這個區域,就自然而然地開始閱讀。就我個人而言,我在書房的入門處,定做了一面牆的開放式書架,旁邊鋪著他喜歡的小汽車圖案地墊和小沙發,這就是他專有的讀書區域。
有序的書架。家長要幫助和引導孩子,無論是按照什麼標準來分類,將書架的書籍擺放得有序。這樣對孩子,無論是空間思維和自理能力的鍛鍊,還是秩序感的進一步培養都有幫助。我家的書架,因為是開放式,最下面兩排格子書架,我是按照內容來分類的,有國外的,國內的,英文的,中文的,數理邏輯等。孩子想讀哪方面的書,一目了然。
符合孩子身高的桌椅。孩子處於身體發育期,為孩子準備符合身高的桌椅,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坐姿,很重要。我為我家小朋友準備的,是他喜歡的藍色小沙發,從而讓閱讀成為一种放松方式而助力,我還可以抱著他坐在沙發里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