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最近帶大家走了很多地方,去了被稱為「亞心之都」的烏魯木齊,見了停靠在八樓的2路汽車,在這裡有一種美值得我們追尋。去了紫色海洋的伊犁,這裡是古絲綢北道要衝,如今向西開放的門戶,有這個季節最適合避暑的伊犁昭蘇縣,佟麗婭的故鄉察縣。帶大家領略了被稱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的昌吉。還有世界的最後一片凈土喀納斯,這裡有神的自留地禾木,上帝遺落在人間的調色盒五彩灘。最讓人忘不了的是觸手可摸到白雲的新藏線……
走了這麼多地方,怎麼能少得了美食?小丫今天就一個目標,帶你找尋最地道的新疆美食。我要從南吃到北,你準備好了嗎?
羊肉串,家喻戶曉。大塊的牛羊肉加上孜然辣椒的光顧,一下子噴香撲鼻,讓人直流口水。而且色澤醬黃油亮,肉質鮮嫩軟脆,味道麻辣醇香,獨具特別風味,烤羊肉和紅柳枝也是絕配。正宗的羊、厚實的肉,一口咬下去的滋味絕對難以忘懷。
新疆大盤雞,皮焦肉爛的鮮美雞塊和吸收香濃湯汁的軟糯土豆片,隨意用手撕開的雞肉塊,大概就是這麼嫩的程度了,雞肉發出吸引人的香味,咬下去鮮嫩香滑,無法錯過。爽滑麻辣的雞肉加上軟糯甜潤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帶細,而且經濟實惠,親朋聚會食用尚佳。
辣子雞,辣子雞,聞之欲醉,吃之迷離,香氣四盈,又迷漫著淡淡蒜香,吃之香辣中略帶淡談香甜,回味之後舌塵微麻,吃上一囗,便會贊不絕囗。
烤包子,評為新疆的美食可謂是不二之選,不論是從它的歷史文化還是獨特的風味都是堪稱一絕。熱氣騰騰色澤金黃的烤包子從饢坑裡拿出來端到你面前,一大口咬下去,皮脆肉嫩,伴隨孜然的濃香和胡椒的刺激,這才是新疆最原始的香味。
烤包子的麵糰用的是死面,不需要發酵,所以麵皮要擀的薄一些,厚的吃起來太硬,口感不好,將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邊摺合成方形。其次,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再將包好的生包子貼在自製的饢坑裡,饢坑裡的火候還需掌握好,十幾分鐘即可烤熟,烤熟後的烤包子皮色黃亮。
手抓肉,配上皮牙子,歹歹的,太攢勁了。肉在燉的過程當中,幾乎不加入任何的佐料,經過文火燉好的羊肉熟而不爛,很有嚼頭,就連刀口留在肉上的切痕都依然清晰可見!濃香的肉湯在肉骨之間肆意流竄,淺紫色的「皮牙子」(洋蔥)被切成絲均勻的撒在羊肉間,被羊肉的熱氣衝撞得香氣四溢。
烤全羊,烤全羊維吾爾語叫「吐努爾喀瓦甫」,是新疆最富有特色的傳統風味之一,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髮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適口。新疆傳統烤全羊的做法是將羊宰殺剝皮、去頭、去蹄和內臟後,用一根鐵棒將羊從脖至尾部串上,再用蛋黃、鹽水、薑黃、孜然粉、胡椒粉、麵粉等調成糊,抹在羊的全身,然後把羊頭部朝下放入熾熱的饢坑,蓋嚴坑口,燜烤1.5小時左右即成。一般飯店在烤熟的羊頭上系一條紅色彩綢,羊嘴內放一些香菜、芹菜,使全羊成為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架子肉,架子肉好吃的秘訣關鍵是肉的腌制和烤架。園台體的鐵架和爐坑是特製的,沒有一般的烤肉的煙燻火燎,在恆定的溫度下,均勻的受熱,烤制出來的架子肉色澤金黃,鮮嫩可口,肉香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烤魚,新疆雖地處內陸,但塔里木盆地的綠洲,河湖密布,水肥魚美,於是就有了這頗有特色的烤魚。伴著夕陽漸漸西沉,烤魚也由白漸漸地變成金黃,魚的汁液在金黃中沸騰,空氣中遊蕩著陣陣魚香,還夾雜著炭火的味道。刀郎熱西瓦甫、卡龍琴在金色的胡楊林間奏響,人們圍著篝火起舞。烤魚的香味伴著慕薩萊思葡萄酒的醇香,在刀郎樂曲中瀰漫,源自最原始的味道!
說實話,小丫是邊寫邊流口水的,除了各種各樣的饢,一準兒的各種肉,沒辦法新疆人請人吃飯,多上肉、上好肉才是對客人最大的尊重。在各種飯桌上,你會看到羊肉、牛肉、馬肉、雞肉各種肉,一律按公斤大盆大盆地上,而且簡單粗暴。在新疆吃肉,吃的是豪放,是過癮。
如果你不是一個資深吃貨,或者胃容量太太太小,那還是不要來了,因為真的怕你撐得走不動。在新疆的大街小巷,將這無數的美味全部收入胃中才不枉跑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