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圈裡,有這樣一群富有傳奇色彩的人。他們不按常理出牌,堪稱傳說中「最沒用的母嬰產品」——孩子他爸。
爸爸帶孩子有多恐怖?江湖上流傳著一句話叫「爸爸帶娃,活著就行」。
在爸爸眼中「娃挺好帶的呀」
「爸爸有點事,你先掛一會」
父愛如山體滑坡讓我措手不及
「爸爸,我好像有點冷」
「百米耗油」:一顆草莓
「和爸爸在一起,我就懂得了照顧自己」
「媽媽不是說讓你照顧我們嗎?」
「雪下的那麼深,冷的那麼認真」
而在打遊戲這件事情上,全世界的爸爸們更是達到了高度統一。正所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爸。
再看看爸爸帶孩子這溢出螢幕的敷衍——
爸爸帶孩子可以真的說是「慘不忍睹」,孩子都給帶成這樣了,為什麼還要讓爸爸帶呢?
爸爸帶孩子的好處你可能有所不知!
耶魯大學一項持續12年的研究表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也曾經做了一個人口特性分析,對11000名同時期出生的50歲英國人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一個很高的相關性,那就是童年時期父親參與帶娃的人智商會更高。
爸爸們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對孩子的約束也更少,孩子釋放出好動愛玩的天性,這雖然可能是無心之舉,但在不知不覺中開發了孩子的頭腦,同時適度的「冒險」也讓孩子更敢去探索未知,提升創造力。
大大咧咧的爸爸們自己就總是犯錯,對於孩子那小小的錯誤往往更寬容,所以嘮叨也更少一些。比如孩子如果在外邊玩弄得滿身泥土,媽媽可能第一反應就是提醒孩子「注意衛生」,然後趕緊給帶孩子回家換衣服;爸爸們則可能不管不顧甚至和孩子一起玩泥巴打鬧。爸爸們這種粗獷的育兒方式讓孩子更自由放鬆,有利於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對於孩子們在生活中收到的挫折,媽媽們總是更不忍心,就連打針也是打在孩子身上疼在自己心裡,但爸爸們似乎總是願意讓孩子多受一些挫折,從挫敗中獲得成長。
此外爸爸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好動的爸爸們總是帶著孩子一起運動。體育運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鍛鍊,還是對孩子心智上的磨練,多人合作的體育項目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這份從小鍛鍊出的品質,將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喪偶式育兒」,便是形容媽媽幾乎要單獨承當一切的照料責任,爸爸完全幫不上忙,或盼望不上的情況。比起爸爸們,大多數媽媽為帶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體貼入微。
但是爸爸們愛孩子的心並不比媽媽少,只是在參與帶孩子上面,有時候不是觀念的問題,也不是不想承擔,而是對於怎麼陪孩子,有些無所適從,儘管心裡「父愛如山」,但在實際帶孩子的過程中卻總是「如山體滑坡」。另一方面,媽媽們會過分緊張,總是不放心爸爸們帶孩子,久而久之爸爸們就被擋在了育兒大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