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常爸一直都堅持親力親為,也一直倡導爸爸們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畢竟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可是,貌似很多爸爸們還都是很缺位啊!
其實,好多爸爸也想陪著孩子,只是需要更多方便立即上手,又能快速找到成就感的方法建議。所以常爸就請專欄作者小馬君來研究一下爸爸帶娃這個話題,並推薦一些帶娃方法給各位爸爸!
作者/小馬君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現居美國,任職於美國最大的早教機構之一的Bright Horizon,擁有紮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戰經驗。
曾經聽園長講過一個讓人特別心酸的故事。
我們園一個孩子的父親是企業高管,出差頻繁,每半年才回一次家,每次只能待兩周。每次父親回家的日子,都是孩子表現最好的時候。
園長發現,孩子每天都會在日曆的18號那裡用記號筆塗抹,越接近塗抹力度就越大。原來18號那天是父親離開的日子。早上,父親送孩子來幼兒園,孩子表現得很正常。但是,那一整天他都是一個人呆呆地坐著,想起來就拿出日曆繼續用力地塗抹,眼淚嘩嘩地流下來,墨跡被沖開,「18號」那裡也被塗破了,變成了一個醒目的洞……
雖然孩子什麼都沒說,但從他的眼淚里,我們知道他是多麼希望爸爸能夠陪伴在自己身邊。看多了這樣的孩子,身為幼教的我們更能體會到,縱使功成名就、家財萬貫又如何,用心陪伴和呵護,養出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才是更值得驕傲的事啊!
後來,一個偶爾的機會,我發現哈佛大學竟然在20年前就對爸爸育兒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份研究報告發表於1993年,此前已經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報告長達400頁,通篇就討論了一件事:父親應該如何關心下一代。
通過文章描述,我發現當時的美國和今天的中國情況非常接近,「男主外女主內」是普遍現象,爸爸們不僅忙碌,陪娃的意識也不太高。作者John Snarey還總結了許多非常有趣的現象:
比較符合常理的發現
越聰明的爸爸,越願意在孩子的成長中投入時間
如果爸爸自己小時候情感上受到過挫折,會非常注重對孩子體魄的培養
如果爸爸小時候沒有很好地被關注,那麼他在自己孩子身上反而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並且非常關注孩子在社交和情感的需要
有意思的發現
如果孩子奶奶的學歷很低,那麼爸爸更願意在自己孩子身上投入時間
妻子越在工作上投入,爸爸對孩子的投入會越多
妻子學歷越高,爸爸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越多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父親在投入時間的量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女孩,父親更多關注她們是否體魄強壯,不容易被欺負,並不太在意她們的學習成績
對於男孩,父親的關注點比較平均,並沒有某個方面特別突出
需要我們注意的發現
爸爸對婚姻越滿意,越願意在孩子身上投入時間
爸爸更願意在孩子5歲之後投入時間。普遍會在孩子5-10歲的時候關心他們智商方面的發展,比如學習;11-15歲的時候,更加關注他們社會和情感的發展
這份研究最終促進了美國很多企業政策的修正,對美國社會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效果:
美國大部分企業因此修改了企業福利政策,為父親創立更多便利,比如很多企業男性和女性一樣享有福利假期「Infant care leave」(嬰兒照料假)
大部分企業選擇建立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制度,幫助父親有機會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去
專注為企業解決家庭問題的機構應運而生,比如我任職的Bright Horizons, 專門為世界500強企業解決員工所有的家庭問題,從開設幼兒園到解決養老問題。
此外,我覺得這份報告也能給未婚和已婚人士帶來些許啟示。
比如對未婚女士來說,找未來老公還是儘可能找聰明點的。未來婆婆學歷低或者小時候受過挫折也不用太在意,因為這樣的男人可能更願意在孩子身上花時間。
對已婚人士來說,男性對自己婚姻的滿意度最重要。我們可以反思一下,上一次夫妻兩個人單獨看電影是什麼時候?在我們責怪自己「豬隊友」老公不願意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時候,有沒有先努力著經營好自己的婚姻。
當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這份報告幫助媽媽們看清了一個形勢,就是孩子5歲之前,大部分的爸爸其實是不知道該怎麼與孩子相處的,他們更願意在孩子長大一些後投入時間和精力。
「別人家的爸爸」大都只是傳說,我們看看就行了,如何幫助自家老公儘快進入父親角色,投入育兒大計,才是要緊事。
爸爸們是非常需要指導的。如果你的丈夫願意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但一是很忙,二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從哪兒入手的話,可以看看下面我整理出的乾貨。
這是我根據美國一個家庭教育網站中提供的意見,整理出的每個年齡段父親可以為孩子做的事情。媽媽們可以分享並幫助爸爸們,讓他們在孩子教育中更能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家有學齡前(0-6歲)
培養親子互動的習慣
1、建立特殊的「父親時間」
即便每天忙得連軸轉,但是打電話的時間總該有吧。你可以把一天中的某個時段設置為「daddy time」,堅持每天在這個時間裡和妻子、孩子通話。媽媽也可以幫助孩子去建立這個習慣,這樣即使爸爸工作再忙碌,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沒有爸爸。
2、把壞情緒丟在公司,把陪孩子當最重要的事
工作了一天,爸爸們難免精神不振,甚至情緒糟糕。如果這時沒有一個「標誌物」提醒,便很容易把這種負面的情緒直接帶到家裡。
你可以在車裡放一張溫馨的全家合影或者聽聽孩子之前為你錄的話或者有趣的家庭視頻,緩解下情緒。進門前最後再提醒一遍自己,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才是自己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
3、做鬼臉或者講笑話
即便你不能每天回家,也要給自己一個任務:每天逗笑孩子一次。孩子還不會說話時,你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給他做鬼臉。當孩子稍微大一些,可以給他講笑話。人對於「笑」的記憶總是美好的,希望在有限的共同時間裡,孩子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好玩的、搞笑的。
4、沒有目的地陪伴孩子
所謂的「陪伴」其實根本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複雜和高大上,兩個人漫無目的地在一起待著,靜靜地看孩子在玩什麼幹什麼,或者獻上一個沒緣由的擁抱,都會讓你們倍感輕鬆,同時親子關係up,up,up。
5、主動與老婆搶活干
比如當孩子說「媽媽,我口渴了」。這等天賜機會爸爸一定別犯懶,應該搶著去倒水,讓孩子知道爸爸也是可以滿足自己的。
另外也給媽媽們支個招。之前有個媽媽「傳授」我說有的時候她也想偷懶,玩會兒手機什麼的,如果孩子正好想讓她讀故事,她就會給孩子使眼色,讓她去找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