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已經六十多歲了,這個年紀,本該是兒孫滿堂,子女圍繞膝下的。可張媽媽卻不同,她已經一個人孤零零住在老房裡十幾年了,沒事的時候,張媽媽便坐在大門口,望著遠方發獃,好像在沉思什麼。但過路的人都能看出,張媽媽眼神里更多的是期盼和無奈。
可能不知道的人,會以為張媽媽無兒無女,其實並不是。張媽媽有個女兒,丈夫老早就去世了,所以這個女兒便是張媽媽的全部。
小的時候家裡窮,但張媽媽幾乎把全部的心血和經歷都花在了女兒身上。因為有如此的母親,才會有那麼出息的女兒。
張媽媽的女兒叫鄭倩,是個研究生,而且還是大公司的一個經理,年收入少說也有百萬。以前呀,張媽媽逢人就誇女兒、說女兒有出息。可是日子越過,張媽媽便不再提了。
其實女兒也不是不孝,前些年,鄭倩在外買了房子,本來說是接母親去城裡住的,可母親不願意呀。後來鄭倩便每月給母親寄四千塊生活費去,鄭倩忙,沒時間回家看母親,有了這錢呀,鄭倩覺得母親的日子也不至於過的太差。
可是,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想法根本不同。年輕人有錢花怎麼樣都行,可老年人不一樣呀。老年人吃不在乎、穿不在乎、也更不會出去玩,錢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大多數的老年人,更多的是希望子女的陪伴,而張媽媽也同樣是這樣想的。
可是,經過這樣想,可張媽媽知道,女兒忙呀,而且女兒今天有如此成就,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辛辛苦苦拼搏下來的。所以,經過想女兒,想要女兒的陪伴,張媽媽從來都不會說。
而鄭倩在城裡,只顧忙工作,惦記母親的就是給母親寄錢,偶爾打個電話。可最近幾個月來,母親卻總說錢不夠花,每次還沒到月底就催著女兒打錢過來。鄭倩一開始還沒多想,母親要錢便打過去了。可是到後面母親催的越勤了,鄭倩就感覺有些不對勁了。
畢竟,一個老年人,再怎麼花,每月四千怎麼樣都夠了。越想,鄭倩就越奇怪,鄭倩有預感,母親是不是被騙了,要不然也不至於錢花的這麼快。所以之後鄭倩悄悄回了一趟家,想看看到底母親是什麼情況花這麼多錢。
可到家門口,鄭倩便聽到母親在和村長說話。
「村長呀,你那老年活動中心趕緊蓋呀,我之前的錢都給你了,我估摸著錢差不多了吧!這是我女兒打來的生活費,給你!趕緊蓋啊!不夠我又會催我女兒給的!」
「張媽媽,別急,設備已經再買了,等到了便會開始建的,您不用太擔心!」
「唉,我也就是孤單呀,我女兒又不在身邊,日子真的很無聊。可年輕人忙呀,我又不好要她回來陪我。我就想呀,村裡建了這個,我們這些老年人便可以湊在一起打發時間了!」
聽到這些,鄭倩不禁流淚了,她也後悔沒有多陪伴母親。後來,鄭倩私下找了村長,然後直接拿出一筆錢要村長趕緊建老年活動中心,同時,鄭倩也暗暗發誓,以後一定多回來陪陪母親!她不想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發生在自己身上!(故事完,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