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碗「神仙湯」,快活像神仙。
小時候,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菜的品種很少。有句俗話說的好:「菜不夠,湯來湊」,「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湯」,可見湯的重要。有時來不及做湯,或沒有做湯的材料了,那麼衝上一碗神仙湯就是很有必要了。神仙湯其實也就是醬油湯,對於普通人來說醬油湯既是一碗「湯」,也是一道「菜」,飯菜雖然簡樸,但是熱湯一下肚,整個人都很舒坦,舒服如神仙,真是一道快活的「神仙湯」啊!
記得一次放學回家,肚子餓扁了,到家就找吃的,只有光光的米飯。媽媽不知哪裡去了,爸爸說給你們做「神仙湯」吧,喝了就像神仙似的舒坦,我們自然不信。
爸爸拿來一隻大湯碗放桌上,挖一塊豬油丟裡面,倒一點自己家釀的黃豆醬油,味精,蒜花,胡椒粉,倒入開水攪拌一下,就成了。如此簡陋的湯水,就是一碗麵條湯底嘛,看我們一臉不高興,爸爸說,你們喝喝看呢,實在沒別的了,只好喝上一口,還真是香,加上餓,就用這湯泡飯,一頓扒,一碗飯很快就幹掉了。
學會了做神仙湯之後,放學回家就經常自己衝上一碗喝或泡飯吃。經常也會聽到大人們愁弄個什麼湯時,馬上就會有人說,「乾脆沖個神仙湯好了哇」。
神仙湯好喝,其實也是當時好吃的少;另外,當時的材料都是原汁原味的,沒有任何添加劑的,食物里都食材本來的香味。醬油,自己釀的,黃豆根本沒有轉基因一說,所以釀出的醬油又鮮又香。菜籽油吧,剛炸的菜籽油香噴噴的,不管拌什麼都香,沖神仙湯也好喝。有人喜歡喝葷的就用豬油,喜歡喝素的,就用菜籽油或香油。豬油香,那時的豬肉也好吃啊,沒激素嘛。所以,在當時的環境里調出來的這一碗湯真的是美味無比的,簡單的幾種調料就成就了一碗湯,湯鹹淡適宜,就著醬香,油香,胡椒粉的香味,一碗下去,肚子裡也有點辣乎乎的,渾身暖暖的,十分舒坦,真的像神仙了呢。
我們這一代人,都有喝神仙湯的經歷,放學回家,大人沒下班,自己沖一碗神仙湯救急,衝上一碗泡中午剩的米飯,就填飽了肚子,非常方便。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各種美食令人眼花繚亂,舌頭也越來越挑釁,再喝神仙湯也不是那個味了,只有那兒時記憶里才有最鮮美,最讓人懷念的神仙湯了。
神仙湯
最初的神仙湯就是一碗醬油湯,如果不用開水沖,用高湯來沖的話當然是更美味了,大概就是神仙湯的升級版了吧。
蝦糠湯,我一直把它作為神仙湯的升級版。蝦糠湯當然更美味了,比當初的神仙湯要高級好多了。可能只有我們當地人才熟悉,因為我們當地的餛飩麵條館裡都是用這個湯做湯底,一早上,街上的蝦糠湯的香味整條街都聞到,一股濃濃的海蝦炒香的香味夾著蔥花的香味,誘惑著人們走進去,吆喝一聲,「老闆,來碗小餛飩」。很多人餛飩沒吃完,湯就喝光了,所以一般人都要加湯的,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餛飩端上來,上面撒上一些蒜花,頓時蒜的香味又參與進來了,真真讓人無法抵抗!
我家孩子每每回去都要去吃一碗小餛飩,就是喜歡喝蝦糠湯。蝦糠湯含鈣量很高,小孩經常喝很補鈣的,只是這個湯的做法,別人都很保密,所以一直不會做出來。別的地方像蘇州,小餛飩就放鹽,味精,還放了什麼香粉,像方便麵調料的那種,當地人喜歡喝的。小孩有時想吃小餛飩,去吃,總是說沒老家的好吃。
後來,在一個假期里和孩子回老家,在麵館里求教正在熬湯的阿姨,阿姨小聲說,其實很簡單的,去海鮮店買來蝦米的料腳,泡洗後,放入蔥姜一起炒,炒干,炒香就行了,別的什麼都不用放。我用蝦皮炒過,不對味,用蝦米做過也不是那個香味,原來是很多種的蝦料一起撞擊才會迸發出無比鮮美的香味。一直很神秘的方子,製作起來這麼簡單。趕緊照做起來,果然香味一樣,真是開心。炒乾的蝦糠能放很久,後來我父母事先會先炒好準備好,讓我們臨走時直接帶走,做一次能吃很久,家裡熬湯的時候,稍微抓一小把就夠了。我有時打成粉,當調料撒撒。只要有蝦糠湯,孩子不管餛飩還是麵條都愛吃,還要囑咐,多弄點湯。
一碗神仙湯,放進幾種最普通的調料,就調出了無比的鮮美;一碗蝦糠湯,彌補了對兒時神仙湯的所有眷念,讓家鄉的味道與我們一直相伴,好似不曾走遠!
小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