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貓也會出現保護主人的行為。
在家養的公貓身上,這種情況更加容易出現。
貓科動物行為學研究者發現,相比於野貓,長期家養的貓會將家中的部分人類納入「保護範圍」。
但貓並不會保護每一個人,就算對於貓最在意的鏟屎官,貓也並非每時每刻都會提供保護。
只有在一些特定情況下,貓才會主動保護主人。
容易出現保護主人行為的貓,往往會有5個特點:
1. 公貓相比於母貓,更容易出現保護主人的行為,純種的公貓出現這一行為的頻率更高。
2.貓自幼在人類家中成長,並長期生活在家中,較少與其他動物接觸。
3.貓本身處於健康狀態,3歲左右的貓更容易這樣做。
4.貓在家中的生活模式比較自由,這些貓被允許在家中大部分區域活動,人給這些貓的限制較少。
5.當家中的貓較多時,貓反而會減少「保護主人」的行為。單獨生活在家中的貓,更喜歡做出保護鏟屎官的行為。
其實或多或少,鏟屎官都體驗過被「家貓」保護的情況。
在5種時刻,家貓最容易對鏟屎官採取保護行為。
1.家中其他人或者動物,造成鏟屎官不愉快或者傷害時,長期家養的貓往往會保護鏟屎官。
這些貓具體的行為包括:
站在鏟屎官身前,尤其會擋在鏟屎官與其他動物的中間。 這些貓會不斷在鏟屎官身上磨蹭,將氣味大量留在人身上。 一些公貓會用力地拍擊地面、抓撓東西,發出較大的噪音。 貓會在家中其它地方發出聲音,吸引人們注意。
年紀稍大的公貓,可能會對家養的其他動物進行攻擊。
但只有家中養育的其他動物比較嚴重地招惹了鏟屎官時,公貓才會這樣做。
此時最容易看到的現像是:公貓用前爪重重拍擊這只動物,並發出警示叫聲。
2.當鏟屎官身體虛弱時,你會發現貓在家中巡邏的頻率增加。
此時的貓會比往常更頻繁地在家中巡邏。
貓會長時間呆在你所在的屋子內,任何外面的聲音傳出,貓都會立刻出去巡視。
養育時間超過3年的貓,還會出現「守在出入口」的行為:貓專門趴在你所在屋子的入口處。
當其他人要進入鏟屎官的屋子時,貓會發出不愉快的聲音。
3.如果鏟屎官被一些小型動物打擾,長期養育的家貓會主動幫助解決煩惱。
一些動物行為學者認為家貓是因為好奇和有趣才「攻擊」這些到人類家中的其他動物。
但最新的研究發現,
家貓似乎可以分別「哪些動物對人無害,哪些對人不利」。
那些對人不利的動物,貓會更加主動地對其發起攻擊。
其中一種解釋是,這些對人不利的動物,往往也會對貓的領地本身造成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家貓的經驗起到了作用。
貓會觀察自己主人平時如何對待這些小動物,從而判斷其「對人的影響程度」。
4.當天氣變化明顯時,或者家中出現停電等情況時,家貓會更願意陪在鏟屎官身邊。
你可以已經發現了這一點,當出現天氣變化時,貓會主動守在你身旁。
在雨天這種情況更加明顯,有一種動物行為學的理論認為:此時貓守在人身旁是為了確保「貓自己的安全」。
但似乎貓這樣做,並非完全為了「貓的安危」。
在家中突然停電時,你會發現貓迅速到你身邊,圍繞你走動並發出聲音。
動物行為學者認為,家貓此時的行為「實際上是為了幫助人盡快平靜並避免慌亂」。
一種類似的行為是:可以出門的家貓,會在晚上主動幫助家裡的人引路。
當你家附近存在較暗的道路時,出現上述行為的機率更大,這些可以隨意出門的貓會主動守在這條路附近並為你引路。
5.公貓會為鏟屎官放哨,不過一些公貓是因為有趣才這樣做。
與其他一些養在家中的動物類似,公貓也會出現「放哨」行為。
這些公貓會守在鏟屎官2米左右的距離,並作出「假裝休息」的樣子。
當需要「提醒」鏟屎官時,這些貓
會發出叫聲。貓的聰明之處在於,此時它發出的聲音往往是一些奇怪的貓叫聲。
貓不會選擇那些平常的叫聲,貓會確保聲音可以吸引鏟屎官的注意力。
但公貓幫你守住秘密的能力有些可疑。
一些公貓會主動帶著家中其他人去發現鏟屎官的秘密。
這也是為什麼,有一種說法是「不要當著公貓的面藏東西」。因為公貓不僅會將東西翻找出來,有時候還會主動把秘密分享給其他人。
就連幫你放哨的公貓,有時也不能完全放心。
一些公貓會聰明地掌握「報信時間的早晚」
,雖然發出了貓叫聲,卻依然可以確保鏟屎官的秘密被其他人發現。
而在鏟屎官被發現後,有的公貓此時會在不遠處觀察鏟屎官的窘態。
貓並不會保護家中每一個人。
一般家貓只會對家中1~2個人做出保護行為。
有趣的是,大部分長期家養的貓,對「鏟屎官的孩子」會天然地懂得保護。
甚至一些年紀較大的公貓會將壞脾氣藏起來,在面對鏟屎官的後代時,這些貓會展現出難得的溫和。
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有些貓就算沒有長期被養在家中,也會出現「保護主人的行為」。
這些貓剛剛抵達鏟屎官的家後,便會積極展現風采。
對此比較有趣的解讀是:貓為了贏得鏟屎官的喜愛而有意為之。
大部分能這樣做的貓,此前都有過在人類家中的生活經驗。
而且這些貓的年紀一般較大,歲月讓這些貓對人類有了更加深邃的了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