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作者:CUP       2019-05-29 17:11:16


作者:蒲鐵牛

米粉主要在南方,各地米粉各有特色,如廣東有尚文米粉、廣西有桂林米粉、福建有興化米粉、湖南有常德米粉、江西有安義米粉,貴州有遵義米粉、重慶有長壽米粉、四川有綿陽米粉等等,數不勝數。米粉一路走到雲南,不按章法出牌的雲南人將米粉的「粉」改成了「線」字,後來,很多地方的人也跟著效仿,將米粉叫做叫米線。在眾多的米粉中,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最負盛名。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的主要食材都是米粉,因此今天我們先從米粉說起。我在《苗侗盤子粉和廣東拉腸粉,誰才是米粉界翹楚?》一文中提過,米粉有扁圓之分,扁的米粉,也就是米麵,起源於秦始皇時代,發明者名叫李十二。那麼發明圓米粉的,還是他嗎?當然不是,圓米粉的發明者,歷史記載中習慣將他叫做「史祿」,是秦始皇時代負責興修水利的監御史。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圖1、史祿畫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為了統一南方百越各部,命尉屠睢率大軍50萬分5路向百越進軍。當部隊進入湖南、廣西交界的地段時,陸路坎坷崎嶇,水路湘漓又不連接,給部隊行軍作戰、糧餉補給帶來一系列困難。秦始皇遂「使監祿鑿靈渠運糧」,將湘江之水匯入灕江,以使深入百越。這裡說的「監祿」就是史祿,但他既不姓史,也不姓監。

可是,灕江水位高而湘江水位低,如何使北水翻坡,「北舟逾越」呢?在人類人工開鑿運河史上還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當時,沒有任何準確的測量儀器,沒有開挖機械,沒有爆炸火藥,只能用目測、步測的方法來決定地勢的高低。只能用鐵錐鐵鑽來鑽取石塊,用鋤鏟來開鑿渠道。可以想像當時施工的困難情境。

但史祿並不擔心施工方面的重重困難,他最擔心的是吃飯的問題。跟隨史祿修築領取的士兵多是西北人,吃不慣米飯,雖然李十二發明了米麵,可以聊解士兵們的想念麵條之苦。但製作米麵太費功夫,且產量太低,士兵人數太多,米麵往往供應不上。吃不飽肚子,自然沒力氣幹活,得想辦法。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圖2、古代糠篩類似於此類竹篩

這一日,史祿去了廚房,看見大廚和一名廚工在吵架。原來那廚工是新來的,不懂做米麵,且性格急躁。他認為做米麵一次蒸那麼一點點米漿太慢,便自作主張舀了一大瓢米漿放進甑篦去蒸,這下可好,蒸出了一大團米糕,哪裡能切得成米麵?大廚急了,罵他浪費糧食,這人還不服,一個勁地頂嘴。大廚想動手打人,可這人長得牛高馬大,真要動起手來,自己可能不是對手。正不知怎麼辦時,見史祿走來,立即告起狀來:「大人,這廝白白地浪費糧食,罵他幾句,他還不服。」說罷,就將那廚工蒸出來的那一團米糕,順手扔在身邊的一個篩米糠的竹篩中,繼續說道:「您瞧,這麼焦乾的,連糠篩這麼粗的孔都漏不下去,教人怎麼吃?」

史祿也不做聲,瞧了倆人幾眼,又瞅瞅那團米糕,突然靈機一動,便走過去,按住米糕使勁往下壓,奇蹟頓時出現,一根根線條一樣的東西從篩眼裡擠了出來。於是,米粉從此誕生,可那時候,史祿還是將這種線條狀的東西稱之為米麵。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圖3、晾乾的米粉

史祿大喜,吩咐大廚照此方法生產,米麵的產量一下子提高了數倍,徹底解決了士兵們的吃飯問題。吃飽了肚子的士兵們幹勁十足,在史祿的帶領下,構建了靈渠。靈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閘式運河,能翻嶺,能爬坡,貫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把中原和嶺南連接了起來,在水利建築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不過,這終歸一個故事而已。事實上,有關線條狀米粉的記載遠沒有那麼早。最早的記載見於南北朝,那時候米粉叫粲,又叫亂積,《齊民要術·餅法》記載:「粲,一名亂積。用秫稻米,絹羅之。蜜和水,水蜜中半,以和米屑。作竹杓容一升許,其下節概作孔。竹杓中下瀝五升鐺里,膏脂煮之熟,三分之一鐺中也。」其中竹杓為一種粗竹筒,竹筒的竹節底部鑽有小孔,讓秫稻米漿漏過成線,這種方法可能才是最早的米粉製法。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圖4、泡漲待下的米粉

線條狀米粉到了宋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名字卻改為了「米纜」,意思是能夠做得像纜繩一樣長,南宋文學家樓鑰的《陳表道惠米纜》詩曰:「江西誰將米作纜,捲送銀絲光可鑑。」可見,宋時,江西的米粉就已經做得細白而又光潔無比。那時候的米纜頗為珍貴,主要供上層社會享用

走進元代,米纜改名為漏粉,元曲《薛仁貴榮歸故里》第三折:「正值著日暖風微,一家家上墳準備,準備些節下茶食,菜饅頭,瓢漏粉,雞豚狗彘。」自此以後,米粉從富貴階層逐步走進尋常人家。

明清時期,米粉由漏粉改為米糷,直到清末民國,線條狀米粉才正式定名為米粉或者米線,在南方盛行,且逐步形成地域性風味。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圖5、鮮榨米粉

米粉從製作工藝上,分為酸漿米粉和干漿米粉。酸漿米粉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也是傳統的製作方法。但貯藏最不方便,且保質期非常短,一般情況下,民間用竹筐盛酸漿米線,同時用濕毛巾覆蓋,在這個能通過竹筐「通風」,而又能用濕毛巾往下釋放微量水分「保濕」的環境下,酸漿米線能保存18~24小時。超過時間則短碎,或者干硬難以下咽。取米線應該用溫水潤手,這樣才不至於沾住手。藝人張靜初主演的電影《花腰新娘》中,有一個片段描述了米線的製作,一根老木頭,上面有一個壓制的把手,把發酵好的熱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壓,米線就從老木頭下的孔裡面流出,經過漂水降溫,就可以吃新鮮的米線了。酸漿米粉是在現代化的生產機器還未面世之前的一種做法,和現在的鮮榨米粉有些接近,在我十幾歲之前,吃到的米粉幾乎都是酸漿米粉,這種米粉在我的老家又叫「水粉」。而到現在,正宗的「水粉」基本已經找不到蹤跡了。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圖6、桂林滷味粉

而干漿米粉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干漿米粉曬乾後即為「干米粉」,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前,須用開水先煮後泡直至發漲。干漿米粉筋骨硬,咬口,線長。現在普遍使用干漿米粉的製作方法。

行文至此,可以說無論任何地方的米粉,米粉本身沒有任何差別,各地米粉的區別主要在於吃法。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也一樣,二者之所以在米粉界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們走出了各自的所在地,四處開疆拓土,甚至走出了國門。

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哪一種米粉才是你的至愛?

圖7、桂林馬肉粉

桂林米粉的吃法花樣較多,比較出彩的有酸辣粉、滷味粉、馬肉粉,其它吃法如牛腩粉,三鮮粉,炒粉等和各地的米粉吃法大同小異,沒有太多差別。桂林米粉中的酸辣粉和重慶的酸辣粉又不一樣,重慶酸辣粉的粉條是紅薯粉,且用的是米醋的酸味。而桂林酸辣粉用的是米粉,酸味是由老壇腌制的酸筍調配而成。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3分鐘,帶你和老爸一起脫離「啤酒盲」


大人向遊戲改編動畫,有的成為經典,有的成為神作


正定至平山滹沱河旅遊觀光大道、野槐林、沙洲灣遊記


少女返祖成為魔王從此厄運不斷,這種逆向操作還真是新鮮


藏於四川鄉間的宋代古剎,寺中國寶級壁畫來歷成謎,傳說仙人所畫


浙江最值得去的三個景點,當地人幾乎每天都去,遊客:這才值得去


宜蘭最新IG打卡點「寶藏階梯」 出自小六生之手?


亞洲第一間 卡通聯名親子飯店在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