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最弱的父母,都把孩子變成自己的「同盟」

作者:CUP       2019-05-20 05:02:07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都把孩子變成自己的「同盟」

文 | 南嘉魚

1

印象中,有一段時間,我十分討厭我媽。

一看到她的樣子,我就煩。

一聽到她的聲音,我就想回房間,把門鎖起來。

她和我爸一吵架,我就不由分說地站在我爸這一邊。

有了我的支持,我爸的火氣一下子沒了,開始當老好人,勸和。

然而,我還是抓著我媽不放,對她狂轟亂炸一通。

一個當媽的,看到孩子對自己如此牴觸,肯定受不了,就開始哭鬧。

這一鬧騰倒好,我更討厭她了。

她也就更心碎了。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都把孩子變成自己的「同盟」

其實,我知道這樣很殘忍。

但沒辦法,那時候,莫名地我就是對我媽沒有好感。

看到她流淚,我也難受。但理智上,我卻堅持認為:

讓她傷心,才是正義。

讓她崩潰,是對她合理的懲罰。

因為,這些都是她罪有應得。

至於,這「罪名」是哪來的?

我想,大多是出自我對她的評價、判斷。比如,

她不孝敬老人,不尊敬奶奶。

她不賢惠,回家不洗衣服,不做飯。

她不愛我,不給我扎辮子。

......

可是,多年以後,當我發現:

我曾經安在媽媽頭上的這一條條「罪狀」,其實,缺乏根據。

有一些,甚至是空穴來風。

當我發現,很多事情不是那麼非黑即白。媽媽並非我想像中那樣一個「壞人」。

但無論我怎麼做都於事無補,因為我對媽媽的「霸凌」,已成事實時,

我崩潰了。

我開始瘋狂地逃避我爸。

因為,儘管他在我面前,一直仁慈溫和。

可我對我媽的種種不好的印象,也是他,一點一點刻進我腦子裡的。

不得不說,我爸當時用來拉攏我這個「盟友」,共同打擊我媽的方法,真的非常,非常的厲害。

而且,很殘忍。

2

我爸是怎麼爭取到我這個「盟友」的?

他不是直接說,你媽媽xxxx不好:你媽媽不洗衣服,我們來一起討厭她吧!

而是,他不停地給我灌輸:是啊,你媽媽有很多不對的地方,但你不能討厭她,我們來一起 ——

原諒這世界所有的不對吧!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都把孩子變成自己的「同盟」

是啊,你媽不尊敬奶奶,但為了你,爸爸忍了,不和她爭吵;

是啊,你媽不溫柔,但為了你,爸爸願意對她溫柔一點;

是啊,你媽下班回家不洗衣服,唉,那就我洗吧,這樣你明天就可以乾乾淨淨地去學校了;

是啊,你媽......

這,就很有迷惑性了。

至少,我10歲以前的腦子,是識別不出這些信息背後的問題的。

我識別不出這些話語中的「綁架」:

即,將媽媽的一些不符合外界對她的「角色期待」的行為,粗暴地歸結為她的品質問題,並當作既定事實說出來。

還用一種感動天感動地的方式,反向煽動我的憤怒。

我當時的腦子識別不出這些,所以,我就只會替我爸難過。

在我眼裡,我爸一直忍氣吞聲,再三退讓,大愛無疆!

所以,我一直討厭我媽,敬重、愛戴、疼惜我爸。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有些不對:

假如一個丈夫,和妻子之間出了問題,他首先應該做的是,和對方好好聊聊,努力解決問題。

而不是把孩子喊來當「裁判、隊友」,給自己充勢力,聯合自己的幼崽,打壓另一半。

我這才意識到:

我爸,他其實沒有自己所說的那麼「愛」我。

很大程度上,他只是在逃避自己和妻子之間的矛盾。

他不想離婚,沒有直面問題的勇氣,也懶得解決問題。

所以,他用「貶低妻子,和孩子結為同盟」的方式,來爭取自己在家裡的地位、認同感,彌補自卑感。

他利用我對他的愛,來掩蓋自己在婚姻中的孤獨感。

他用這種方式,幫自己熬下去,渾噩度日。

記得心理諮詢師黃騏說:

許多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只是一種轉移。他們不願去解決與另一半的問題,甚至不想面對另一半,於是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都把孩子變成自己的「同盟」

這也是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的:

原來,媽媽很少陪伴我,很少和我聊天,並非不愛我,只是工作太忙。

原來,奶奶不喜歡她,並非她不孝順,而是婆媳關係本來就沒那麼容易。

原來,爸爸經常陪伴我,和我聊天,聊媽媽,也不是因為他太愛我。

原來,爸爸一直強調的「都是為了我」,裡面有「利用」的成分。

並且,他曾利用我一起,去傷害、孤立了媽媽。

我成了多麼可笑的角色啊——一個不被真正「愛」著的小孩,意識到,自己也沒能成功地去愛他的父母。

親子之間,曾經毫無憐憫心地互相傷害。

多麼可悲。

以上,就是把孩子變成自己「盟友」的後果之一:你會得到一個,認定自己與父母相處得很失敗的、被內疚感吞沒的小孩。

這種內疚感,可能會在多年以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爆發出來。

比如,直到今天,我對媽媽十分包容,卻還是無法心平氣和地和父親聊上半個小時。

我敏感的神經,會隨時被觸發。

我會時時提防:「老爸,你是不是又在洗我的腦殼?」

3

糟糕的是,婚姻中,大人試圖拉攏孩子,去孤立另一半的行為,傷害的遠遠不止孩子。

還有自己。

把孩子變成自己的「盟友」,看似是獲取支持,其實,是一種自殘。

首先,它會加重你在婚姻中的「孤獨感」。

許多男人覺得,自己與妻子「無話可說」。

他們覺得:

妻子只知道雞毛蒜皮,不了解國家大事;

妻子只知道柴米油鹽,不懂風花雪月;

妻子只知道抱怨現狀,不體恤自己的辛苦;

......

於是,他們將這種「不滿」,傳遞給孩子。

「爸爸昨晚一夜沒睡。因為聽到你媽抱怨熱水器不好用,地板又有裂縫,心理壓力很大。小魚,爸爸已經盡最大努力,讓你過得好,知道了麼?」

「爸爸,我覺得現在很好!我很滿足了!」

這是我18歲之前,和父親之間,經常出現的對話。

我本以為,站在爸爸這一邊替他說話,能緩解他的壓力,也能改變媽媽對他的看法,讓她更愛爸爸一點。

卻沒想到,這種「支持」,讓他們雙方,都更加孤獨了。

每當媽媽給爸爸施壓,抱怨我們家生活條件差時,我都會大聲說,我已經很滿足了!

我想通過這種方式,迫使她停止抱怨。

爸爸看到我挺他,也會雲淡風輕地補一刀,對媽媽說:是啊,我只能做這麼多,你有本事,去選擇更好的。

父女之間一唱一和,結成同盟,把媽媽逼到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地步,把她「想要過得更好」的正常想法,襯托得功利、暗黑無比。

這就加深了她的積怨。

又因為我和父親長期同盟,這種積怨,久久得不到排解。

以至於,到後來,媽媽不僅看地板上的裂縫不順眼,連看到抽油煙機被燻黑,牆灰脫落,地上掉了我的頭髮.....也會大發雷霆。

這樣暴躁的媽媽,在爸爸眼裡就更加「不可理喻」了。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當孩子抱怨沒人跟他玩時,你的回答很關鍵,影響孩子人生的高度


父母們,這幾種鞋別再給孩子穿了,省的是錢,廢的是孩子的腳


男孩越是在這3個方面「富養」,長大後越能成功,父母別養錯了


與兩歲寶寶相處的十三個小妙招,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寶寶10個月後才能吃固體食物?你是浪費了多少訓練咀嚼的黃金時期


班主任最想對家長說的話,第1句就服了!(值得收藏)


因薪資問題拖延續簽 巴黎巧妙下手擬定合同 紅魔將失去最好門將


為什麼你效率低,因為你可能缺少一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