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頭髮已成為現代人心底的痛。
脫髮、頭屑多、頭皮發癢、頭髮乾燥無光澤……看著鏡子中的一頭「炸毛」,讓人煩躁,真想把這頭髮一剪子給剪掉!
哎,先別急!其實,這「三千煩惱絲」也有大用處,它可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不信,您接著往下看?
1、脫髮
一般情況下,人每天掉50~100根頭髮是正常的。但如果脫髮數量遠高於此,或梳頭時就大把地掉頭髮,就要引起重視了。
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是導致脫髮最常見的原因。此外,有研究發現出現脫髮的年輕男性,血脂異常的水平更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增加。
2、白髮
白髮的出現除了與年齡有關,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內分泌疾病(如腦垂體、甲狀腺疾病)等,都可能影響黑色素的生成,導致頭髮過早變白。
此外,用腦過度、長期疲勞、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也會影響內分泌,使頭髮變白。
3、頭髮沒光澤
頭髮沒光澤,一方面可能是缺營養,另一方面,可能是甲亢或甲減所致。
甲狀腺激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新陳代謝及頭髮正常生長。因此,如果同時還有不明原因的疲勞、體重增加或減輕,需及時就醫檢測甲狀腺功能。
4、頭髮乾枯、毛躁、分叉
排除經常燙染、氣候乾燥等因素的影響,身體長期缺乏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酸、微量元素鋅等,會導致頭髮營養不良,出現分叉、乾枯、易斷等情況。
5、頭屑多,頭皮發癢
頭皮屑、頭皮發癢,最常見的原因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傾向、真菌或酵母引發了身體免疫、氣候改變、飲食中缺乏B族維生素等。
1、長頭髮搶營養?
坊間流傳著「頭髮長會跟身體爭營養,影響學習」等說法。其實,這不過是誤解。
人的頭髮在毛囊中長出後,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毛干,即頭髮露在頭皮表面的部分。毛干可被看作已經死亡的角質細胞,本身不會有新陳代謝,當然也不會消耗營養。
也就是說,只有健康的毛囊生髮時需要消耗一定的營養,而頭髮的其他部分則不會。因此,留長發不會增加頭髮生長的營養需要,剪髮也不會減少頭髮的營養消耗。
2、白髮一拔長三根?
一個事實是,白髮並不會越拔越多。長出頭髮的部位是毛囊,早在胚胎時期就已經形成。一個毛囊配幾根頭髮,是相對固定的,因此,頭髮不會因為拔掉而有所增加。
只不過,不排除某些急性炎症可能會導致成片的毛囊感染,所以連片的毛囊受損,頭髮脫落的現象倒是有的,在這種前提下,也有可能發生連片頭髮變白的情況。
3、用生薑能治脫髮?
「生薑治脫髮」的說法深入人心,但臨床上從來沒有聽說過生薑能治療脫髮和生髮。
很多人覺得生薑有生髮作用,這可能有一些心理暗示在裡面。因為生薑含有一些刺激性物質,皮膚接觸後會覺得熱辣辣的,讓人有起了作用的錯覺。
但脫髮的問題根源在毛囊,就洗頭那幾分鐘,洗髮水在頭皮上停留的時間那麼短,根本來不及進入毛囊發揮作用,就被水沖走了。
擁有一頭濃密健康的秀髮,是每個人的心愿。那麼,該如何科學護髮呢?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一套護髮秘訣,拿走不謝~
1、日常護理
洗髮
洗髮時水溫不宜太燙,以與人體溫度相近為宜;不要用指甲撓抓,用指腹以劃圓的方式慢慢洗清;洗髮水、護髮素別直接抹在頭皮上;洗髮水建議更換品牌交替使用。
吹髮
洗完頭髮後,儘量少用吹風機。如要用吹風機,儘量使用微冷風。最好用吸水毛巾將頭髮包住,輕輕擰乾水分,不要大力搓揉頭髮,以免損傷發質。
梳頭
最好用木梳或牛角梳梳頭,可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有助於頭髮潤澤,使頭髮富有彈性。塑料梳在使用時與頭皮摩擦易產生靜電,對頭皮造成損傷,不宜使用。
防曬
日光、紫外線的作用會曬傷毛囊、毛鱗片,從而導致頭髮發質變差,不但變脆,也會變黃變白。因此,出門最好帶上帽子或打遮陽傘。
2、頭皮按摩
頭皮上有豐富的穴位,每天睡前或早起後,不妨給頭皮做個按摩,有利於頭皮的新陳代謝,促進秀發生長。
招式一:十指扣頭
雙手五指稍分開,兩手分別放在頭頂部,用手指腹部有彈性地叩擊頭部。不拘穴位,不拘位置,有痛感的地方多叩擊幾次。從頭前部向頭後部叩擊,重複約3-5分鐘。
招式二:十指梳頭
五指叉開成梳子樣,中指正對頭髮前部正中處,其餘四指可自然放下,從頭的前部往後梳頭,先左手梳,再右手梳,兩手交替梳100次(或3分鐘)。
3、飲食調養
毛囊中的細胞是人體增長最快的細胞,其生長必須得到充分營養。建議平時多吃些魚類、豆類、綠葉蔬菜、動物肝臟、核桃、芝麻等富含蛋白質的「護髮」食物,幫助強健發質。
此外,中醫理論中有「發為血之餘」一說,認為頭髮是否健康,與氣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即血盛則發潤,血虛則發枯。因此,平時可以適當地多吃些當歸、大棗等補血之物。
推薦藥膳:當歸紅棗粥
原料:當歸30克、紅棗3枚、粳米100克、紅糖或冰糖適量。
製作:將當歸在沙鍋里煎至濃汁,去掉藥渣;放入粳米和紅棗,文火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適紅糖或冰糖煮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