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有很多媽媽抱怨孩子不懂得心疼她,其實都是你沒給孩子機會,
自己做家務的時候從來捨不得孩子看著學著,孩子根本就沒意識到可以幫助媽媽做一些事情,
時間長了,孩子對你的付出也就習以為常了。 2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有的媽媽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
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嗎? 據我所知,朋友的孩子雖然做家務,
但絲毫沒影響到學習,都是把一天的作業寫完再適當做些家務。 而那些一放暑假既不看書,也不做作業的孩子,
他們都肆無忌憚的把時間都花在玩遊戲、看電視上了。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讓孩子做家務,
是我們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正如俗語說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做起,才能做成一番大事業
3 想讓孩子更優秀,就讓他做家務吧! 做家務讓孩子更自信!
家長有沒有發現,如果請孩子幫一個小忙後,孩子會特別快樂,
這就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有用。 對於一個人來說,
「被使用」和「被需要」的感覺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我們自信、自尊的源泉。
如果家長事事包辦,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實際上剝奪了孩子享受成功體驗的權利。
做家務讓孩子更有責任心! 一位媽媽跟我訴苦,女兒一點都不孝順:她有次生病發燒,
在床上躺著,讓女兒收拾下桌子,而孩子冷淡地回答:「我不是保姆!」
我問她:「你平時讓孩子做家務嗎?」媽媽回答說:「從來沒有...」
她說平時怕耽誤孩子學習,怕孩子累著,沒讓孩子做家務,所以一旦需要孩子的時候,
孩子不可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父母,對待家庭,他會覺得那不是分內的事。
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個不可少的重要成員,
沒有家務勞動的鍛鍊,孩子就很難有這種責任感。
家務讓孩子更獨立!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那麼他的生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高,
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強。 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目的應該是「分離」。 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
堅強面對未來的風雨,有能力解決遇見的問題,而不是留在我們身邊,當一個「巨嬰」。
做家務的孩子懂得感恩! 孩子平時都是坐享其成,從來不知道洗衣做飯的辛苦,
稍微吃的不好就發脾氣不吃飯了。 如果讓孩子也體驗下在廚房做飯有多累,
孩子就會明白,
這些香噴噴的飯菜有多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爸爸媽媽的付出,也懂得了感恩。
4 怎麼引導孩子積極做家務呢? 自主安排家務計劃 不知道讓孩子做什麼家務的父母,
可以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干,讓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計劃,並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
而不是隨時使喚孩子。 同時,也列出父母應做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們做家務。
作為父母,應該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在孩子面前適當懶點 都說:懶媽媽最容易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見過很多埋怨自己孩子不做家務的媽媽,
「我家孩子就是不會做家務,其他什麼都好」,一邊這樣說著,一邊麻利的替孩子包辦了一切,
孩子插手的機會都沒。 不要說孩子會不會做,給個機會讓孩子試試,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一切都是媽媽代勞,
媽媽可以在孩子面前稍微示弱下,比如:「媽媽今天有點累,你可以跟媽媽一起做飯嗎」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表示不願意,可能是剛好這個家務孩子不喜歡做,父母沒有給孩子選擇權。
讓孩子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
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最好不要用金錢誘惑孩子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是有獎勵的,
適當使用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財。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場交易,
傷害了家庭責任感的建立。 而且,孩子一旦習慣做家務就有錢的意識,假如有天父母沒有兌現,
父母在孩子心理的威信就會大大降低,引起矛盾。
在很多國家,讓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幾乎是共識。精英教育從來都不是只局限在課內學習,
家庭生活中的鍛鍊能帶給孩子更多。 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都是一生的財富。
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體驗家務勞動,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