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的年代,我們需要從小教會孩子「火眼金睛」

作者:CUP       2019-09-09 23:03:02


"

上周分享了我和一位朋友的聊天偶得《「太多說孩子有問題的父母,其實自己都有病」》,我還特地發消息給我那位朋友看,真的記錄下來了,哈哈。

那天那篇文章下面有這樣一條留言,額外引起我的注意:

我們雖然有了團隊,但是編輯就還只有我一個,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團隊從來沒有過「流量」類的指標(我肯定不要自己考核自己,哈哈)。

把對自己受益的內容,把自己最想寫的寫出來,這個從公號第一天開始,一直到今天,我最大的原動力。

但這條留言倒是讓我想到了和另外兩個朋友的聊天。

1、迎合者還是影響者?

一位是做童書編輯的,那天和她吃飯,她就問過我,你對於公號有沒有考量指標?

我說,我每年一定會給自己定目標,但如果你問我的是,每天公號閱讀量、漲粉數這些,我真的從來沒定過。

她聽完就點點頭,和我說,難怪你的公號很異類。

大家都知道微信生態環境不好了,為了流量,大部分公號都變成了迎合者,吐槽發泄情緒,安慰自欺欺人,恐嚇引發焦慮。

我也是母親,尤其是孩子頭兩年的時候,很多文章讀完也總是陷入自我否定或者自我惶恐的狀態。

但好在我是做文字工作,我對於文字很敏感,文章看多了以後,我大概對於那些想引發情緒波動的文字套路開始熟悉了,就此慢慢就脫敏了。

如今,我再看這些公號,大概都能拆解出他們想要達到的目。

朋友繼續和我說,你沒在做迎合者,你一直堅持在做影響者。影響者是不討好的,因為影響和改變大環境很慢很難。

但你真的一直在堅持,我經常看完你文章再看底下的留言,真的就會很感動,因為真的有一群人會是「不同」的。

2、滾滾洪流,何去何從?

故事肯定不是到這裡就結束,不然變成了表揚自己的文章了,就沒意義了

這位童書編輯的話讓我想起了自己前段時間在北京,我趕上了早高峰,要從國貿去海淀。

當時,我走在了地鐵過道里,走下去的剎那,我就感受到了壓力。我的背後烏泱泱的一大群人,以很快的速度在行走。

我都能聽到這種「刷刷刷」的行進聲音。我能感受得到他們要超過我,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跟著人群,加快速度往前走。

走了一會後,我開始猶豫了,這裡是我要去的方向嗎?我要坐10號線,但我印象中,國貿地鐵站也是有1號線的。

猶豫的幾秒,我慢下了步伐,但也就是那幾秒,我看到了人群從我身後走過,看到了對面的人群,每個人都是無比堅定和焦灼地往前行。

那個瞬間,我發現原來停下來似乎都是錯的,我要做的就是跟上這個速度走下去,儘管我也不確定我能否到達10號線站台。

好在,最後我上車了。上車後,我回想剛才那個片段,不禁覺得,這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寫照嗎?

滾滾洪流,總會給人錯覺,我們連片刻喘息思考的機會都不能有。

我們要做的就是,走下去!

3、有沒有其他選擇?

可是,這條洪流真的就是帶我們去往每個人想去的地方嗎?

可不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這其實就是我童書編輯朋友談到的問題,如果所有人都是為了流量和指標去做迎合者時,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相信,這條洪流就是唯一的道路。

這其實是很可怕的狀況。說實話,你我都是普通人,我們最終都是在遵循一條普世的道路。

但是普世的道路一定不該只有唯一的一條。

4、想要「販賣」的是什麼?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多思考,這句話很對,但也挺蒼白無力的。

我7月回國第一周,就約了美育媽媽戴亞楠來我的《大事曉說》進行第二季的拍攝。

(是的,我的對談節目第二季已經開始籌劃了,期待下半年和大家見面)

她曾經就職於4A廣告公司,她當時也提到了,如今育兒全民焦慮,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媒體的過度渲染。

她當時就說道,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你焦慮了,不妨換個角度問問自己,這篇文章試圖想要「販賣」什麼給你呢?

為了培養兒子甄別信息的能力,她經常和兒子玩這樣一個小遊戲,她非常推薦還不怎麼認字的孩子一起玩,叫做「這個在賣什麼?」

如今廣告無處不在的,比如電梯的牆上貼著一張廣告,上面畫著一家人其樂融融,在一個大房子裡面。

她就會問兒子,你看看這張圖片,你覺得它在賣什麼呢?

她兒子也許就會說,在賣房子。

她就會追問,為什麼是賣房子啊?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兒子就會說,因為大家都在一個大房子裡,大家很開心。

從這個答案開始,我們就可以多角度來進行引導式提問,這就有助於孩子學會甄別信息。

開心是必須一定要住大房子才能實現的嗎?什麼情況下,我們也會開心?除了是賣房子的,你覺得還會是賣什麼的?。。。

她和我分享說,這樣的對話,她會經常和兒子進行。慢慢地,她兒子的獨立思考和質疑能力就逐步鍛鍊出來了。

而這樣的思維模式,也讓她從最初的焦慮恐慌,變得越來越淡定,更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這是最好的時代,信息獲得很便利;這也是最壞的時代,信息變成了變現的手段。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可以獲取信息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可以透過信息看懂背後的意圖,可以解讀信息「為我所用」才是關鍵。

那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教會自己和孩子一雙「火眼金睛」吧!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有大格局的孩子,從小要建立參照系視角如何提高孩子的內驅力?增強腦迴路啊​在家給娃放電,三個小道具就幫你搞定「太多說孩子有問題的父母,其實自己都有病」

2、獨立思考

想培養與眾不同的孩子,請先教會孩子接納不同擋不住別人說你的嘴,但可以在心裡織一張有力量的網家長會不會提問,竟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

3、抵禦焦慮

你的所有育兒焦慮,都來自於沒分清這兩個詞一個極其真實的故事,道出階層差距和教育焦慮的本質養育孩子,令我們如此多「焦」!抬頭看路就不焦慮|從出生到上小學,我是這麼規劃女兒興趣班的育兒越學越複雜越焦慮,這一招可以幫你化繁為簡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老師:孩子還小,家長:我們也是沒辦法-初中生真的適合寄宿嗎?


孩子進入「可怕2歲」,怎麼辦?不要緊,見招拆招收穫優秀寶寶


李玫瑾教授:孩子3-6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孩子營養早餐食譜 薄餅卷菜的家常做法 滿嘴芬芳 無法抗拒的美味


男人放不下忘不掉一個女人,就會有這4種表現,是裝不出來的


開學季,家長不要錯過的秘籍:這樣的孩子,大多數老師都喜歡


「天賦遞減原則」讓很多父母焦慮,搶跑可以,但切勿揠苗助長


孩子嫉妒心太重成「檸檬精」?想化解孩子「酸」性,家長得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