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是著涼還是消化不好?兒科醫生:輕鬆應對腹瀉有方法

作者:CUP       2019-09-09 23:02:14


"

孩子一般在8-10個月左右就開始自然離乳,因為到了這個階段,母乳已經不足以支持他們生長所需要的養料,再加上寶寶開始接觸其它食物,味道比母乳好,斷奶才是正常現象。那麼,寶寶突然性的不愛喝奶,是不是就是自然離乳呢?

孫麗最近就很愁,她的孩子最近斷了奶,本來這個事情應該是讓人開心的,可現實是,她的孩子才4個多月,哪有這麼小就離乳的?\"人家想斷奶還斷不掉,你在這亂操什麼心思?\"婆婆不能理解兒媳的擔憂,她認為斷奶是早晚的事情,就好像人的口味不同,既然寶寶不喜歡喝奶,那就給他吃別的東西好了,反正只要保證營養充足就可以了。

顯然,事情沒老人想得那麼簡單,孫麗專門找了個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醫院做檢查,體檢結果顯示,孩子有腸胃炎。

寶寶突然不愛喝奶,原因有很多

1、母親身體異常,母乳出現質量問題

在美國曾經有這樣的報道,34歲的蕾姆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性斷奶,覺得很奇怪,不過也沒多想,畢竟寶寶也有胃口不好的時候,可當她發現家裡的寵物狗也一直嗅探她的乳房時,意識到了不對勁,立即去醫院檢查,\"乳腺癌早期\"醫生給出這樣的鑑定結果。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當某一部位出現問題時(尤其是乳房),不管是代謝還是消化都會出現問題,它們會直接干擾母乳的成分結構,導致其味道出現改變,我們可能認為這很難察覺,不過孩子卻可以輕鬆識別。

對於這種現象,專家也無法給出解釋,唯一可信的說法是,疾病會導致母乳口味變化,激發孩子的本能反應,對於疾病,人會本能地會產生牴觸情緒。因此,當你發現孩子突然性斷奶時,一定要去醫院做一下檢查,有備無患。

2、疾病產生的不適感,導致其沒有胃口

當我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食慾自然會下降,孩子突然性的斷奶,很大可能性是他們的身體出現不適,比如各種急慢性疾病,消化不良,食管炎,代謝性疾病等,前文孫麗的寶寶就是這種情況。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現實中的家長呈現出兩種極端,一種是神經極度過敏型,只要寶寶有一點不對勁的地方,睡覺少了、胃口大了、無端大哭等等,她們會立即帶其就醫,生怕有意外,而另外一種無動於衷型,她們總是覺得,過去的孩子很少去醫院,照樣能長大,說明寶寶其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憔悴,就得養得糙一點。

兩種類型都不對,只不過需要付出的代價卻不同,前者比較費錢,而後者很容易耽誤孩子的病情。孩子不吃奶,到底是不是身體出現了問題?這一點父母需要通過孩子的其它表現綜合考察,發育緩慢、痛苦表情、啼哭次數……危險隱藏在細節中。

3、細節性問題,讓寶寶產生牴觸情緒

專家認為,3-6個月期間是孩子的厭奶期,某些寶寶在這一階段,會出現無故性斷奶,具體原因不明,不過很大可能性與脹氣有關,孩子意識到喝奶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就開始不願意喝奶,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也許是心理原因。

進食的不規律、媽媽的情緒變化以及外界環境因素,導致寶寶的心態發生轉變,他們也會有壓力感,從而導致其不願意喝奶。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表示,父母總是錯誤的認為寶寶什麼都不懂,其實從4個月大開始,寶寶就能從父母的語氣、動作以及表情中分析出父母的情緒,從而做出反應。

過早斷奶,有什麼壞處嗎?

部分人認為,既然寶寶不喝奶,那就換成別的食物喂養好了,反正是早晚的事情,不用過分操心。

對於這種想法,我們只能無奈地表示,你覺得對,那就對好了。

早期,母乳或者奶粉作為孩子唯一的食物來源,其目的很簡單:為孩子的生長提供能量。而過早的斷奶,會打斷這一進程,儘管家長可以用其它東西作為替代品,可是正如\"母乳迷信者\"認為的那樣,很少有食物的營養成分複雜性與適配性可以與母乳相媲美,哪怕是奶粉都不行。

因此,過早的斷奶,很容易造成孩子營養不良,情況嚴重的還是使其發育遲緩,甚至影響大腦發育!

此外,消化系統本身也有不少問題,國際育兒協會認為,6個月之後的寶寶才能少量接受輔食,1歲以內的主食還是應該以奶為主,一方面是因為奶的營養充足,另一方面跟寶寶的器官發育程度有關係。

在寶寶消化系統發育還沒有完善期間,如果突然性攝入不合適的食物,很有可能會導致其消化不良,誘發胃病以及腸道疾病。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成年人身體不適,可以吃藥、掛水,可幾個月大的寶寶不同,絕大多數醫學手段都不適用,尤其是藥物治療,適合寶寶的藥物並不多,何況還有可能存在某種不為人知的副作用。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孩子突然性不愛喝奶的問題呢?

吃都吃不好,談何長身體?寶寶的食慾問題必須得到第一時間的解決。

1、排查問題,對症下藥

如果是疾病類問題,那非常的簡單,立即帶著孩子一起去醫院做檢查,將問題解決了,孩子自然會繼續喝奶,畢竟一頓不喝餓得慌,寶寶雖然沒有太高的邏輯性,不過食慾的本能並不匱乏。

當然,這一點需要父母平日裡細心觀察寶寶的表現,畢竟過分敏感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好,也浪費財力、精力,父母可以通過檢查孩子的糞便情況、皮膚表現以及口腔氣味初步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在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下再去醫院,效率更高。

2、控制輔食數量,飢餓會增大食慾

正如我們對待\"熊孩子\"一樣,有些寶寶只是因為輔食吃得太多,加上其味道比奶好,這才不願意吃奶,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要適當減少輔食的數量,將寶寶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喝奶上。對於輔食,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它只是\"輔助的食物\",目的在於填補孩子的營養空缺,順便讓寶寶適應一下咀嚼食物,不能當主食。

一開始可以立減一半,1-2天即可見效,當寶寶意識到飢餓與無助時,他們會主動要求增加奶量。在此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學會狠心,畢竟開頭的那一兩頓孩子肯定依舊不願意喝奶,還會哭鬧以示抗議,千萬不能因為心軟而繼續喂食,導致前功盡棄。

3、注意細節,防止寶寶脹氣

如果是母乳喂養,要注意堵住孩子的嘴,避免一口奶半口空氣,要是奶粉喂養,奶液一定要完全覆蓋住奶嘴,每次喂完奶之後,要給寶寶拍飽嗝,與此同時,也得注意不要立即將其放下,可以稍微豎一點起來,防止奶液倒流,給孩子造成不適感。

每次喂奶不要喂得太飽,寶寶的胃部結構發育還不完善,很容易發生溢奶的情況,可以少食多餐,也能減輕臟器負擔。

4、以奶代水,混合喂養

在寶寶劇烈運動之後,不要給他們喂水,直接喂奶,水分的大量流失,會讓孩子主動尋求水分攝入,專家認為,喝奶完全可以取代喝水,而且吸收效率更高。

還有一些媽媽表示,若寶寶突然性的斷奶,可以嘗試混合喂養,比如原本喝母乳的,搭配一些配方奶,原本喝配方奶的,搭配一些酸奶,用來給寶寶開胃。當然,這些\"小菜\"的分量不能多,只是一種調味劑,主食還是要吃飽的。

5、找一個安靜的環境

孩子的神經敏感度極高,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當他們喝奶的時候,如果存在外界干擾,很有可能會導致其胃口變小,因此,找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給寶寶喂奶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其實不管是孩子,國際健康組織認為,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下,人的免疫力、心態以及生理健康度都會直線下降,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失眠與沒胃口,寶寶的耐受性以及協調能力肯定不如成年人,他們的反應會更大。

正常孩子斷奶的規律

不健康的斷奶肯定是不對的,不過要是一直不斷奶,問題也很大,正常寶寶的斷奶規律是這樣的:

· 1歲之前,寶寶可以喝奶,不過數目要逐漸減少

· 1歲之後,父母著手準備安排斷奶,最好在1歲半左右斷掉

對於1歲之後的孩子而言,喝奶的地位與6個月大時吃輔食是一樣的,甚至可能還不如,此時喝奶只是一種習慣與愛好,並非發育所需,而且它有一定的成癮性!

總而言之,關於\"孩子斷奶\"這個問題,太早不行,太遲也不好,父母要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去調整,確保孩子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不出現問題。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懷孕第1月:寶寶的發育情況


胎兒的排泄物,最後都去哪了?婦產科醫生:吃飯的不要看


55歲徐錦江妻子光頭10多年被誤認為尼姑,見面3次就閃婚,如今恩愛25年零緋聞,網友:簡直就是偶像劇


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知道家裡拆遷他說接我去城裡養老,我讓他滾


弟弟結婚,我送弟媳金項鍊,婚禮現場弟媳一番話,我把項鍊拽下來


找了個老公比我小7歲,婚後的生活讓我苦不堪言!


如果說一生只能等一個最深愛的人,那麼你會是我的選擇!


認識內向的孩子比改變他們重要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