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季,濟南一年級學生范小明剛開學4小時,就被校方勸退。
班主任跟孩子爸爸說,他家小孩太調皮了,總到處跑,老師根本管不住他,學校擔心以後很難對孩子的照顧做到盡善盡美,所以為了孩子的安全,學校執意讓家長辦了退學退費手續。
學校的做法合適與否暫且不論,為什麼別的小孩都好好的能上學,就他家孩子被拒收?不得不懷疑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對於家庭教育的弊端,學校能起到顯示器的作用。
如果父母沒有提前教導自己的孩子如何與別的孩子相處,孩子入學後會在人際關係上受挫,很難融入圈子;如果父母平常從不給孩子立規矩,任其為所欲為,孩子入學後就會成為老師口中的熊孩子,根本管不住,甚至被退學。
而一個孩子在入學時遭遇失敗,比如融入不了集體、跟不上學習的節奏、不討老師喜歡等等,其實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研究者在後續的觀察中發現:這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會不斷對自己失去信心,氣餒情緒也在慢慢擴散。
與之相比,那些在學校里\"混\"得如魚得水、樂不思蜀的孩子,他們的家長真的很優秀,他們之前操的每一份心並沒有白費,孩子能夠很好的適應學校的生活,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生活中,不少父母以愛之名,對自己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無限制的縱容,以致於孩子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他家的,哪怕是在外面也飛揚跋扈得不行。
你只要去孩子堆里觀察10分鐘,就能明顯感覺到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巨大差異。
昨天晚上帶我家小姑娘去小區廣場上玩,正好有廠商在那裡辦活動,在空地上有一個充氣的小水池,裡面有塑料的小魚,一群小朋友圍了一圈在那撈魚,我帶女兒找了一角蹲著玩。
其中有個小女孩,不是趴在別的小朋友身上,就是往別的孩子身上澆水,女孩的媽媽站在一旁一身不吭。
孩子堆里有另外一個小姑娘,在加入孩子們的釣魚遊戲前,先問了一句:\"我可以加入你們嗎?\"在把撈上來的魚放到別的小孩拎的框子裡的時候也問了一嘴:\"我把撈的魚放在你的魚簍里吧?\"這個女孩爸爸在一旁看著,時不時提點自己的孩子幾句,語氣中透露著教養。
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間,真的只是父母不同而已,父母的愛可以是天堂,也可以養出\"洪水猛獸\"!
《中國青年報》曾做過一份調查:82.4%的受訪者說感覺現在的熊孩子很多,而88.5%的受訪者說,他們遇到的家長常常會說\"他還是個孩子\"。
在某種程度上,\"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就是助長罪惡的樂土,即使他們看起來天真無邪,也能做出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重慶兩個熊孩子在垃圾堆里撿了一個噴塗氣瓶,就開始搞破壞,把小區內三十多輛車的車身都噴上了漆,有的車的攝像頭還被損壞了。
當車主找上門時,其中一個孩子的家長說,這事不大,很容易就能處理好,他們還只是個孩子。
家長覺得事不大,但孩子的行為卻給三十多位車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而且,今天他們只是損壞了車,如果不了了之,誰知道明天這倆孩子會做出什麼駭人聽聞的事?
長沙有一個5歲的小男孩帶著2歲的莉莉一起玩,本來要坐電梯到9樓,可男孩還按了到18樓的電梯,電梯到達9樓後,男孩把原本已經出電梯的莉莉又重新抱回了電梯,自己一個人出去了,莉莉獨自一人被電梯帶到18樓,等到達頂樓後,因護欄失修,到處走的兩歲孩子一腳踩空,從18樓摔了下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此沒了。
家長還會說\"他還是個孩子\"這種話嗎?
正是他口中的孩子卻做出讓另外一個家庭悲痛欲絕的事情,如果當時那個5歲的小男孩沒想捉弄那個小姑娘,也許今天她還能在父母懷裡撒嬌。
在不少大人的眼中,孩子都是單純、無辜的,即便孩子犯了錯,一些家長總是習慣性的用一些體面的藉口來粉飾一個孩子已經露頭的罪惡,這正是不少熊孩子最後闖下大禍的原因。
魯迅說,小的時候,不把孩子當人,大了以後也就做不了人。
有一則寓言叫《小偷和他的母親》,小偷小的時候偷東西沒有被自己的母親罵,長大後因犯罪被處刑前,他咬掉了母親的耳朵。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如果一早引起重視,在孩子可塑性強的年紀好好教導,也就不會導致後來的局面。
父母需要明白,如果你自己不好好管教你的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狠狠的管教,等真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曾有個新聞:孩子在書店偷走了四本漫畫書,家長發現以後讓孩子寫了一封道歉信,信封里還裝了40元錢,因為書店沒開門,所以家長只能將道歉信放到書店門口。
這一做法獲得了無數網友的點贊,
《三國志》中有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從來也沒有小事,跟著有教養的父母在一起,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孩子也能長成有教養的孩子,而有教養的孩子,一舉一動都如春風般讓人覺得舒適。
寫在最後:
家長面對世界的樣子,就是孩子以後處事的樣子,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肯定有一對熊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