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三種媽媽不同的回答,成就孩子不同性格

作者:CUP       2019-09-09 23:00:14


"

文|西紅柿媽媽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何時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直到有一天,懵懂無知的寶寶突然問了媽媽一句「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寶媽們才意識到,原來寶寶已經開始對金錢有模糊的概念了。

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位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分別會給孩子的性格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1、家長哭窮,容易讓孩子養成自卑的性格

五歲的昊昊,在幼兒園看到其他的小夥伴都買了一塊可以練習寫字畫畫的小平板,聽說這塊小平板要一千塊。放學後,懂事的昊昊沒有直接問媽媽要求買這個小平板,而是為了媽媽一句:「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昊昊的媽媽聽到兒子突然問了這個問題,心裡想著如果自己說家境貧窮,那孩子肯定會更懂事啊!於是昊昊媽媽對昊昊說:「咱家挺窮的,沒什麼錢,所以,昊昊更要努力學習啊!」

昊昊聽到了媽媽的話,就把自己想要小平板學習的願望給壓了下去。但是從那之後,昊昊的心裡就埋下了自卑的種子,總是感覺和同學不一樣,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因為總想著省錢,對朋友同學更是摳門,一個朋友也沒有。

昊昊的媽媽也是典型的「好心辦壞事」,原本是希望「哭窮」來激勵孩子,讓孩子節儉,懂事,但誰想到反而弄巧成拙,讓昊昊反而更自卑了。

年幼的孩子在問媽媽家裡有多少錢的時候,其實他們很單純,只是擔心父母沒有錢給自己買學習用品和玩具。如果像昊昊媽媽那樣回答,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失去信心,因為自卑,更會影響到人際交往。孩子長大後,會極度渴望掙錢,形成「金錢至上」的金錢觀,不懂他人恩情,這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2、家長炫富,容易讓孩子養成虛榮浪費的性格

睿睿今年六歲了,以前對錢沒有任何概念。在幼兒園的時候,同學們總是會聚在一起談腳上的鞋子和身上的衣服是多少多少錢的,是什麼牌子的。睿睿看著男孩子們腳上的鞋子,也非常喜歡。

媽媽過來接睿睿放學,睿睿開心地問媽媽「媽媽,我們家有多少錢?」媽媽心想,現在大家條件都不錯,自己更不能讓孩子活得比別人差,就和睿睿說:「是啊,咱家有的是錢,有什麼想要的儘管和媽媽說。」

睿睿緊接著就和媽媽提出自己想要的一雙鞋子,睿睿不知道這雙鞋子花了爸爸一個月四分之一的工資。睿睿因為知道自己家「有錢」,有什麼想要的都會和媽媽說,爸爸媽媽也是為了孩子不自卑而盡力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睿睿的媽媽「打腫臉充胖子」,原本是希望睿睿不要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而自卑,誰曾想卻養成了孩子浪費、虛榮的性格。

睿睿媽媽這樣的做法完全是不可取的,他們向孩子吹噓無所不能,孩子會變得虛榮,會因為一切都擁有的太容易,而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甚至會浪費。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會變成大家所說的「啃老族」。

3、家長如實回答,養成孩子不卑不亢的性格

睿睿的同班同學妙妙在放學回家之後,也問了媽媽同樣的問題,但是妙妙媽媽的回答卻是這樣的:「妙妙,我們家就是正常家庭,雖說咱們家不算富裕,但是也是衣食無憂的,爸爸媽媽都有收入,現在年紀小,你不需要過度關心家裡的經濟條件,放心學習就可以了。」妙妙聽了媽媽的話後,也有底氣許多,在學習上反而更加認真了。

妙妙媽媽的回答是最明智的,首先告訴孩子衣食無憂,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也不會自卑,其次適當地描述家裡的真實經濟情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誇大也不貶低家裡的經濟條件,這樣才會培養出孩子不卑不亢的性格。

媽媽的回答很重要,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但是金錢教育也很重要,那媽媽們到底該怎樣做,才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呢?

1、讓孩子知道錢是「從何而來」

平日裡除了孩子必要的開支,不論什麼樣的家庭,媽媽們都應該支持孩子通過努力來獲得零用錢。讓孩子們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更要讓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的錢也是通過努力獲得的。這樣孩子不僅會珍惜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更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兩全其美。

2、適當引導孩子「理財」

每到過年,孩子都會有很多的壓歲錢,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沒有存錢概念的,會將錢全部花光。這樣的錯誤消費觀念,如果爸爸媽媽們不糾正,那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變成「月光族」。

爸爸媽媽們可以告知孩子存錢的重要性,以及錢的來之不易,這樣孩子就不會過度消費,並會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比較注重智商和情商,卻往往忽視了財商教育的重要性。上面三種媽媽的回答,也給孩子帶來了不一樣的性格和人生。由此可見,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是多麼的重要!

各位寶媽們,你們是怎麼回答自家孩子的這個問題的呢?歡迎下方評論區分享哦。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第一次生娃和第二次生娃的區別?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句句實話


孩子10歲前,一定要教會他閱讀的本領


幼兒園第一天上學,孩子回家後怒摔書包,一臉氣憤的表情太逗了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珍惜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每次轉變


芋頭和香蕉一起吃,會引起積食?闢謠:兩種食物吃對了能促進消化


秋天吃蘿蔔補水通氣,可你知道蘿蔔苗也能吃嗎?維C含量比蘿蔔高


有什麼是你長大後才懂得的道理


教師節怎麼寫祝福?記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