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草木染露,秋氣漸涼,從5個方面幫你強壯身心

作者:CUP       2019-09-09 22:58:18


"

白露已過,正當秋時。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會影響您的健康,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及時補充,所以秋季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飲食養生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仍有秋老虎肆虐,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

在民間素有「秋補」習俗,萬物正可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後,「防暑、防秋燥、收陰養肺」是養生的主要內容。

1.養肺為要

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飲食應注意養肺。

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2.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3.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4.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5.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6.飲食禁忌

注意速度:吃飯過快則會導致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無法完全被腸胃吸收,而且,會導致胃部沒有辦法分泌過多的消化液,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不要吃得太飽:吃得過飽增加腸胃負擔,容易造成腹部不適。而且長期暴飲暴食也容易導致胃下垂。

注意食物溫度:胃部對食物的溫度異常敏感,過熱和過冷的食物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

不要吃太硬的食物:食物太硬不宜消化,而且長期吃太硬的東西,很容易造成胃潰瘍、胃炎等疾病。

生活習慣

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秋熱濕,中秋前後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所以人們在起居上應提高警惕,注意養生,可在入睡前穿上寬鬆棉襪,以免著涼,常搓雙手防止感冒。

1.早睡早起

立秋之際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做到「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陰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斂太過。另外,起居有常,早睡早起會讓人情緒飽滿。秋季早睡,完全符合「養收之道」的養生原則。

2.睡前泡腳20分鐘

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禦寒。每天用熱水泡腳20分鐘,可以使心臟病患者的心臟血管機能得到改善。泡腳還能使血液循環加快,緩解疲勞,促進睡眠。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穫的美好時節,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

4.泡壺茶,減少兩成中風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每天喝三杯以上茶的人,比喝茶少於一杯的人中風風險低20%。不論紅茶綠茶,其中的茶多酚和胺基酸都可以為血管和動脈提供更好的保護,秋季建議用菊花、枸杞等組方為菊杞茶代茶飲有解秋燥功效。

運動鍛鍊

進入秋季,早晚涼爽的氣候會讓很多人有運動的願望,秋天「養收」的時候,也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但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要以「不要過汗」為原則,因為此時大量出汗容易傷陰。

1.登山

登山是一項集運動與休閒為一體的健身養生運動。登高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在登山的過程中,人體的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肺活量明顯增加,內臟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登高還有助於防病治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適當的登高鍛鍊,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2.冷水浴

秋高氣爽,氣溫、水溫、體溫比較接近。冷水對人體的刺激較小,所以此時最適宜開始冷水浴。

冷水浴健身可以提高身體對寒冷的快速適應力,不易患因著涼而起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同時冷水浴會促進皮膚與內臟間的血液循環,預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及高血壓病等;冷水浴還能使內臟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內血流量增多,增強消化系統功能。

3.運動禁忌

秋日清晨氣溫低,鍛鍊時不可穿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

鍛鍊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鍛鍊後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另外,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在我們運動結束以後一定不要立即停下休息,或者立即喝水,這種情況在秋季運動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當然還需要在運動前適當熱身,避免影響到身體和腸胃的健康。

疾病預防

秋季氣候乾燥,氣溫多變,加之夏天人們的體力、精力消耗較大,體質相對較弱,所以要高度重視秋季疾病預防與精神調養。

1.藥物養生

秋季氣候乾燥,肺氣旺盛,肝氣虛弱,脾胃易受影響,所以季秋藥補的基本原則應是以滋潤為主,忌耗散,輔以補養氣血。常用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茨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

2.瘧疾的防治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夏秋季節最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寄生在人體肝細胞和紅血球中的瘧原蟲,其傳播者主要是蚊子。

對於瘧疾的預防,關鍵是要做好防蚊滅蚊。同時,要注意個人防護,在傍晚時開始穿長袖衣褲,裸露部分塗敷驅蚊劑,睡覺時應注意避免身體緊貼蚊帳。

3.支氣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屬於過敏性疾病,它的發作多半是季節性的,每年夏末秋初開始發作,仲秋季節發展到高峰,寒冬臘月減緩。這種病各種年齡、不同性別都可患,且易反覆發作,平均患病率為2%。

哮喘是一種容易發作的慢性病,因此哮喘者在緩解期要積極預防:首先要儘量避開過敏源:常見的過敏源有風媒花粉(枸樹、蓖麻、蒿草等)、黴菌孢子、蟎、某些生產性粉塵(如棉塵、蠶蛾、粉塵、山藥粉)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對什麼過敏,就應儘量避而遠之。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白露 |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人不露身,魚作綠水


《平凡的世界》:6個女人,3段愛情,成就了孫少平幸福的一生


人這輩子,生來一人,去時一人,一路走來,只能靠自己


朋友越來越少,孤獨越來越多:成年人的離開,大都默不作聲


《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經典語錄


對於知己朋友在古人眼中到底有重要?看看完恍然大悟


很酷的說說一句話:不願虧待自己而對他人友好


《麥田裡的守望者》美句。「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