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甘南郎木寺————滇川甘青藏區旅行記(15)

作者:CUP       2019-09-09 22:52:22


"

甘南郎木寺旅行親歷記——滇川甘青藏區旅行記(15)

早上7:45,坐上九寨溝-蘭州班車啟程去甘肅南部碌曲縣郎木寺。

今天行程約320公里,九寨溝景區出發,先向西南到松潘縣的川主寺鎮,再接上國道213,折往西北方向穿越以若爾蓋草原出名的的若爾蓋縣,進入甘肅,最終到達郎木寺。

1小時30分後班車到川主寺(海拔2988米),右轉上了國道213,穿越若爾蓋草原。

若爾蓋草原包括了川西北的松潘、紅原、阿壩、若爾蓋,以及甘肅的碌曲、瑪曲和青海的久治等縣的廣大地區。

若爾蓋草原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間,也被稱為松潘高原。四周群山高聳,處在東邊的岷山,南面的邛崍山,西邊的果洛山、阿尼瑪卿山,北面的西秦嶺等高山大嶺環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個盆地,不斷地彙集了四周雪山的雪水,因此形成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若爾蓋草原是沼澤濕地草原,在遊客看來草原風光旖旎,藍天白雲,繁花似錦。不過,當年紅軍長征時經過這人煙罕見不毛之地,天寒地凍斷糧無食吃盡苦頭,不少人長眠於此。

經過草原時,從班車車窗里上看見七根火柴,班佑烈士等記念長征紅軍的標誌性雕塑。正好今天是七月一日,無意間坐班車重走長征路。

進入甘肅地界,汽車加油,乘客下車噓噓。

郎木寺在老外中名頭特別響,同車的也有老外,後來在郎木寺看見老外開辦的旅館。

甘南郎木寺處在川甘青三省交界之地,廣闊的大草原歷來盛產良馬,但藏族沒有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葉,因此,就應運而生了中原與吐蕃的馬匹與茶葉互市。離郎木寺不遠處的213國道若爾蓋段就是修建在唐朝的「茶馬互市」的古道上。

公元1047年,宋朝正式在四川設茶司,在甘南設馬司,管理茶馬貿易之事,「凡市馬於四夷,率依茶易之」。隨著商貿的繁榮,清同治四年(1865年),不斷有甘肅、寧夏回族商人在郎木寺經商,並在此地落戶,隨後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東鄉族、撒拉族等民族聚居漸成村落,於1943年在郎木寺修建了清真寺。所以,郎木寺共有三座寺院,除了藏傳佛教的格爾底寺、賽赤寺,還有一座清真寺。這座清真寺距離格爾底老寺僅約50米,綠色柱子很顯眼。

當然,郎木寺主要居民還是藏族牧民。

一般把甘南藏區跟青海藏區稱為安多藏區,而現在的西藏稱為衛藏,川西和滇北藏區稱為康巴藏區。

中午約12:30,在國道213川郎公路郎木寺段下車,15元包小麵包車從公路到南面七公里的郎木寺鎮上,此地海拔3478米。

入住旅館,90元一標間,放下行李,略微洗漱,喝喝水,吃吃糕點,稍稍躺床休整下。

旅館過道很寬,擺有座椅,陽光從窗外映入,很愜意。

郎木寺其實是一個地名,而不是一座寺廟名稱,是一個囊括了川、甘兩省的地名,兩省依照地名法的相關規定,規範的寫法均為「郎木寺」。郎木寺是甘肅與四川接壤的地方,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界處。最早寫成漢語郎木寺作為地名出現,是在1935年8月紅軍長征時的一份電文中出現了3次,後來(50年代初)西北野戰軍根據藏語標註在軍用地圖上也寫郎木寺。

郎木寺的藏語地名讀作「達倉郎木」,達倉意思是虎穴;郎木的意思是仙女。因為嘉陵江上游主源之一的白龍江起源於此,郎木寺也以白龍江為界,北面是甘肅,南面是四川。屬於甘肅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郎木寺鎮;而屬於四川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紅星鄉郎木寺村。

白龍江起源於四川境內的納魔大峽谷(就在四川郎木寺附近山谷中,網上也有文字稱作白龍江峽谷)108個泉眼。這峽谷中有個山洞據傳有猛虎,洞中鐘乳石酷似亭亭玉立的仙女,因此叫虎穴仙女,也就是藏語達倉郎木,平時簡稱郎木。俺想大概當時紅軍聽當地人稱呼地名是郎木,加之有寺廟,就稱此地為「郎木寺」了,應該這就是漢語郎木寺地名的由來。

實際上郎木寺這地方甘肅四川兩省居民混居。雖說以白龍江為界,但俺到那裡一瞧,所謂白龍江卻是窄窄的、淺淺的數米寬,似乎連小河都稱不上,加之現在到處蓋房子,有的地段這江或河面都被路面遮蓋了,問當地人都搞不清楚哪是甘肅哪是四川。不過這地方佛教寺廟倒有兩座,都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歷史悠久。

四川境內的叫「安多達倉納摩寺」,也稱格爾底寺,甘肅境內的叫「安多達倉賽赤寺」,簡稱賽赤寺。

相片右邊是四川的格爾底寺,左上角是甘肅的賽赤寺。

格爾底寺相對地勢開闊些,寺院附近有成群牛羊悠哉遊蕩于山坡上吃草。格爾底寺院的第一世活*佛茸青根登降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七大親傳弟子,於1413年建立該寺院。因為第一世格爾底活*佛的誕生地是嘉絨地區(今四川馬爾康一帶)一個叫格爾底瑪的地方,所以人們將修建在達倉郎木的寺院稱為格爾底寺,這一稱謂在歷史上和信教群眾心中的地位神聖,象徵著威嚴,標榜著智慧。寺院最負盛名是有個肉身舍利塔,這裡供奉著五世格爾登活*佛的法體,這是全藏歷史最長、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體,儘管時光已過去了200多年,但據說肌膚仍有彈性,面容仍然如昔。

略事休息,15:30齣門到四川格爾底寺逛盪去了,幾百米外的甘肅賽赤寺留待明早再去。

在郎木寺街上先拍個地圖。

今早從東南方的四川九寨溝景區坐班車,途徑川主寺鎮、若爾蓋、花湖,到了甘肅的郎木寺鎮。地圖左側的拉卜楞寺,就是俺旅程的下一站。

郎木寺佛教聖地,看見街對面這「偷情聖地,等你艷遇」字樣,不禁心驚肉跳,更要命的是窗戶內正有一個高大壯實的大喇*嘛在消費。

一個鎮,兩個省都標榜是郎木寺,這個路口沿郎木寺標識牌去的是甘肅的郎木寺(賽赤寺),左轉才是四川的郎木寺(格爾底寺)。

向路邊的賣票喇嘛買了格爾底寺門票(30元),進入格爾底寺。其實,這格爾底寺並無顯著的圍牆之類建築隔離開民居,寺院各座廟宇之間散落分布著不少藏族民居,如果存心逃票非常容易。

從南面白龍江峽谷(藏族人稱納魔大峽谷)流出的溪水,清澈透涼,就在格爾底寺前汩汩流淌。附近村莊藏民生活全靠這條溪流,藏族婦女清晨就開始在溪中勞作。有幾個喇嘛甚至直接把小轎車開進溪流中,進行清洗,俺瞧有的轎車似乎檔次並不低。

格爾底寺轉經筒,藏傳佛教寺院四周都有很多轉經筒。

格爾底寺對面山坡有一座獨立寺廟,好像是有求醫的作用。

有藏民圍繞寺廟祈拜。

這座寺廟大門上藏畫似乎是捉鬼內容的,因此估計是求醫、保平安的寺廟。

這寺廟附近山坡,白茫茫一片,近看是滿地的白紙片。

山坡上,有藏民不時朝天空喊叫並拋撒白字片,咱想會不會因為附近有天葬場,是在為死者招魂。

後來,看見網上有文字稱這是「天空散撒著的是祈禱吉祥的龍達(印有經文的方開小紙片)」。

藏民朝天呼號,甩拋應該就是「龍達」吧。

郎木寺東面紅色砂礫岩壁高峙,狀如僧帽。如果天氣晴好,非常壯觀。

藏民的紅房子。

山坡上下來,到格爾底寺去。

圍牆上,鐵絲網藏著什麼寶貝?

玻璃罩加鐵網防護,應該是金佛像吧。

寺院壁彩繪。

且行且攝,遇見一個十來歲的小喇嘛,略懂漢語,口音很重,我聽不大明白。

見他對俺的相機很感興趣,便把相機交給他。他也有模有樣地拍起來。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女孩子一個人也可以去獨自旅遊的9個地方


《擅長捉弄的高木同學》推出VR眾籌企劃,網友調侃:額頭怎麼沒反光?


被忽略的古城,保存真實的歷史與生活,河北宣化為何值得一游?


林芝的秋天原來這麼美


河南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不是洛陽、開封,而是一個縣


稻城的前世今生(100年前和當下的稻城生活揭秘)


這些網紅景點都是「照騙」?


對不起!這份北京家門口的春遊勝地沒有及時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