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爆出「張柏芝說謊成癮,人設崩塌」的事件出來。一開始我是不太相信的,因為柏芝一直以來在我心中的形象是美麗、自信、敢闖敢拼的。不過等我看完那些網上流傳出來的文章照片之後,我突然又開始重新改觀對柏芝的看法。
近期張柏芝參加了《天天上向》的綜藝節目。在節目裡頭,她說她很喜歡做飯,而且經常也會做飯給她的兩個兒子吃。但當大張偉問她兩個兒子喜歡吃什麼菜的時候?張柏芝就開始答非所問了。但在大張偉不停地追問下,張柏芝說大兒子喜歡白米飯,小兒子喜歡漢堡包。接著,張柏芝說自己喜歡蔬菜,天生吃素,從小到大沒吃過肉。她旁邊的李湘一副震驚臉。其實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她在說謊,只是都不想捅破這張紙而已。
說實話,看她在說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真的是尷尬症都犯了。其實如果柏芝現在不吃肉,我可以理解她改為吃素。但她說從小到大沒有吃過,這就有點假了。
節目播出後,向太也發微博來diss張柏芝,大概的內容是講張柏芝說謊成癮,在說謊時眼光絲毫不閃爍,在說胡話這一方面已經是高手。向太還分析了張柏芝「說謊成癮」的原因:「她是真正被放養長大的,沒有規矩沒有方圓,反而很多年輕人以為她隨性自由任性開心為榜樣。沒什麼奇怪的,從小單親,後來離婚,心裡有點扭曲,她身世也坎坷,說謊成癮了自己都相信了。」
看完向太所發表的文章,我又去查了一下柏芝的童年經歷。
果真張柏芝從小在一個複雜的環境里生長,父親張仁勇經常混跡江湖,有黑道背景,且愛賭成性,曾被下江湖追殺令三次,連張柏芝剛出道,也被黑道追殺。因兩夫婦經常吵架,在張柏芝9歲的時候,她的父母就離婚了,又各自再婚 。在這樣一個不穩定、複雜的原生態家庭成長,性格想沒有缺陷很難。然而這樣的原生態家庭到底給張柏芝造成什麼樣的性格缺陷呢?
一、極度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控制欲強
謝霆鋒曾在一檔節目裡說道:「柏芝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一個人,自己出去拍戲,柏芝睡醒之後,總是哭著打電話過來給我。」
當然一開始還可以當作愛的一種表現,但久而久之只會越來越累。
曾經有人爆料張柏芝以前一聯繫不上謝霆鋒就會當場崩潰,一直把謝的電話打到沒電,然後大哭,打給謝霆鋒身邊的工作人員問他到底在幹嘛?
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適當的放手,再好的愛情也經不住無形的禁錮。
二、自我認可低,渴望外界的關注和讚美
從小生在這樣的一個動盪家庭,父母又各自再婚,雖然是跟著母親長大,但她有著一個姐姐三個弟弟,這也使著柏芝從小都不被太過關注。其實張柏芝在說謊的時候,故意誇大很多事情,或者一直說自己對孩子很了解,或許可能是為了想得到外界的關注與讚美的一種方式。況且沒有受過特別良好教育的她,在面對她所處的環境時,也不知怎麼樣去調節自己,所以久而久之也就用起這種不太好的方式來渴求關注與讚美。
三、性格情緒化,難以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
張柏芝曾經在訪談里透露:「我9歲時父母就離婚了。小時候他們吵架時,我會有一些害怕也很傷心,總擔心會有什麼不幸的事發生。覺得他們兩個在一起一點都不開心。可時隔未久,他們又和好如初,反倒讓我覺得驚訝,有些不明白這種關係。」
父母的這種不穩定因素,讓她不知道到底是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才是人與人相處最好的方式?
當時很多藝人說她不敬業,愛耍大牌。劉德華就是其中一個。劉德華在上《康熙來了》時說得:「當時是一場《大塊頭有大智慧》的威亞戲,當劉德華辛苦地吊著威亞飛來飛去的時候,張柏芝卻在打電話討論應該買什麼顏色的包包!」劉德華對張柏芝的行為表達了不滿。
向華強曾經在媒體說道:「我和向太已經對她死心了,一定不會再合作了,我們幫了她這麼多,反過頭來她卻這樣忘恩負義」。我就從來沒見過這麼不懂事的演員,劇組拍她的戲時,不打招呼就飛到外地去辦別的事,之後又指責是劇組安排不當,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劇組,推給製片人,怎麼能這個樣子?我的製片每次和我打電話都為張柏芝的事情頭痛,她根本就是死性不改」。最後還說道:「黃曉明來了,有一幫人圍著他,張柏芝覺得自己被冷落了,就又不舒服,她就發脾氣,神經質就來了,特別難伺候」。
以前向華強夫婦對張柏芝是非常寵愛有加,尤其是向太把張柏芝當成女兒一樣(ps:向太非常渴望有一個女兒),工作上為她出謀劃策,生活上更是無微不至。但現在她與向夫婦形成陌路,這樣可想而知張柏芝在處理人際關係這一方面是不太理想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沒有展現和教育她怎樣才能很好地與別人相處,所以即使再好的關係,也很難維持下去。
在最近一檔名叫《我家兩口子》的綜藝節目中,裡面有個叫小戚的女孩,也有著與柏芝相似的經歷,父母在她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離婚,心理醫生問她:「自己在遇到不舒服的事情的時候,有一些想要別人對別人說的話,你會採取什麼方式?」小戚直言:「自己憋著。」我是一路追著這部綜藝的,講真的,小戚差不多每一期都會與老公若風爭吵過,她也說過自己是一個很敏感、情緒化、沒有安全感、自己沒有啥朋友也不喜歡交朋友的人。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情緒化的人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你不知道她何時爆發,但你卻知道這人不能過多相處。
四、極端地去補償自己的童年,害怕孤單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最近,張柏芝誕下了第三胎,她稱自己的三兒子為「小王子。」說實話,雖然在《天天向上》的時候,說不出兩個兒子喜歡吃自己做的什麼菜,但這並不代表她不愛自己的孩子。其實她也是一位盡責的媽媽,雖然離婚了,但在孩子的物質和精神方面她也從不含糊,她拚命努力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也時常帶兒子們出去玩。她似乎想把自己童年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想補償到她兩個兒子中。
張柏芝曾發出一個視頻,一個與自己兒子Lucas比腳的大小的視頻,沒想到自己兒子的腳比自己還大。
在感嘆兒子長大的這麼快的同時,她也開始感到害怕,她害怕兒子長大就有了自己的空間,需要自己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不再依偎她,自己會很孤單。
她曾經在一個節目裡說過,她想一直生下去,因為小孩子會依賴大人,這樣的話,能讓她覺得有安全感,讓她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且自己也不會孤單。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這一段話: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小孩子最先接觸的人就是自己的家人,所以小孩子最初的三觀也是從家人言行中形成。
原生態家庭里如果父母恩愛,家庭和睦。從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都是非常自信、友善、樂觀、勇敢。但如果原生態家庭里父母經常吵架,不和睦,那麼從這種家庭里成長的孩子就就非常情緒化、容易自卑、消極、患得患失。
對於那些原生態不那麼好的孩子,我沒有能力去改變你的原生態家庭,但我希望我接下來說得那一段話,我能給你感受到一點安慰與力量。哪怕只有一點就好。
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但我們有能力去選擇我們的人生。餘生很短,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在不開心的事情身上。我可能不會讓現在的你多為你的父母,身邊的人多著想,我會讓你多為自己著想,因為首先愛自己,你才有能力和勇氣去愛別人。我並不會讓你刻意地去忘記原生態家庭對你的傷害,但我只希望未來的你不被這些傷害所困擾。勇敢一點、大膽一點。你會遇到懂你、愛你的人。那些終究打不倒你的事情,都將會使你變得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