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這是一份僅適用於普通家庭在理性消費前提下的「興趣班省錢攻略」,對於教育投資絕不含糊的土豪,請迴避。
現在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兩個興趣班傍身,好像都成了異類;而家長們似乎也默認了孩子必須上個興趣班的現實,哪怕一兩個也好。
至於為何要報興趣班、如何報興趣班,可能並沒有時間細想,畢竟工作和日常瑣事就已經快把親爹親媽榨乾了,能從牙縫裡擠出這班那班的報名費已經算是盡力了。
所以我們在這裡給這些爹媽整理了一份很實用的指南。
首先,市面上的兒童興趣班大致分為兩種類型:
興趣培養類和學科學習類
興趣培養類,例如:架子鼓、芭蕾舞、網球等;學科學習類,例如:學而思、瑞思學科英語、數學思維等。
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應該有大概的方向和分類,報班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還是要給孩子加上學習任務,為了未來上小學做過渡準備?
但普遍來說,學齡前兒童的興趣班還是主要以興趣培養為主。
在孩子尚未有課業負擔的時候,有更多時間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家長也能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有所了解,也能對未來繼續培養興趣愛好的方向有所規劃。
如何選擇興趣班,既能滿足孩子和家長的需求和目標,又不至於對家庭造成經濟負擔,也不會擠占家長孩子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這是個值得詳細思考和分析的問題。
在此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的基本思路:遵循一大四小的選擇原則。
1
一大主要原則:以孩子的興趣為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助推器。
當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充滿好奇的時候,會產生無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這是最好的助推器,推著孩子走進未知的世界,推著他們去了解自己渴望了解的世界。
有了最初的興趣作為起點,再加上科學的引導,孩子在不斷成功中獲取成就感,從而能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促使自己更進一步鑽研。
到這個時候,家長和外界的支持只是輔助,孩子的內驅力才是主要動力,這樣的內驅力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
孩子如果有明確的興趣喜好,就儘量按照孩子的意願選擇、考察相關培訓機構;如果孩子暫時沒有明確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幫助選擇興趣班,科學培養孩子對某一項事物的興趣,同時也要兼顧家庭經濟條件、時間成本等其他方面的情況。
上興趣班,孩子需要做什麼?
孩子作為上興趣班的主體,也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能力,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大致有3個基本條件:
有興趣,至少不牴觸 能夠獨立上課 保持課堂大部分時間注意力集中
2
四小選擇原則:兼顧家庭經濟情況,選擇理性消費
1. 數量選擇原則:1個類型選1項
市面上林林總總的興趣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運動類(球類、體能訓練、騎行運動、攀岩、水上項目、冰雪項目等)
藝術類(舞蹈、樂器、繪畫等)
思維類(編程、積木、樂高等)
如果每個類型選一項,也已經有三個興趣班,這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絕對足夠了。
同樣類型的沒有必要做多選,一方面孩子沒有時間和精力應付,家長也要花費更多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事倍功半。
如果給孩子選擇運動類興趣班的主要目標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那麼根據不同的專業類型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者發展特長選一項即可——
舞蹈和樂器二者選一即可,舞蹈和樂器有共通性,都強調對節奏的把控、且舞蹈和樂器對年齡都有一定限制,也未必適合太小的學齡前孩子。
其他類型同理。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孩子出現牴觸情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換興趣班,但是在同一時期選擇多種同類項目,個人認為意義不大。
2. 性價比選擇原則:價錢高低不等於服務質量
五花八門的培訓班興趣班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口號和噱頭,有些名聲在外卻名不副實,有些專業價優卻無人問津。
興趣班的師資是核心力量,其餘的宣傳口號都是噱頭,至於環境、贈課贈禮之類的特殊優惠福利,其實也是羊毛出自羊身上的小把戲,精明的永遠是商家。
如果不在意這些噱頭的附加值,不追求興趣班的高性價比,那麼可以不必太費心去選擇,只要孩子喜歡,家長滿意都可以選擇;如果想要在一定的經濟範圍內為孩子挑選較為實際的興趣班,建議從以下兩方面詳做考慮:
機構的選擇
不同機構相近的課程設置雖然價格差別不大,但是也略有區別,除了機構本身的學費,家長還需要考慮時間成本和上興趣班以外的開銷成本。(路程距離、車費、在外就餐的餐費)
性價比相對較高的機構一般是:少年宮、學校課外班、各大企業免費活動等。
以北京為例,全市有大大小小上百個少年宮或者青少年兒童活動中心,他們都有面向全社會適齡兒童的報名渠道,家長可以多留意。
少年宮的缺點就是名額有限,僧多粥少,且環境場地不夠高大上,但是具有絕對的價格和質量優勢,可以選擇一試。例如北京市少年宮一年有春夏兩次報名時間,關注公眾號或者在官網就能找到相關報名和課程設置信息。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學校的課外班。很多私立學校都有自己的課外小托班或者課外班,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在校內或者課後完成興趣班的學習。除了以上兩種渠道,各大企業的親子活動也值得考慮。
比如迪卡儂就有免費的輪滑課;南京大牌檔有專門的親子烘焙和傳統點心製作小講堂;各大博物館也會不定期推出一些課程供大家報名。
類型的選擇
在同類型興趣班中,也存在不同性價比的項目。
例如:同樣是冰上項目,冰球性價比遠遠低於滑冰;同樣是球類項目,網球性價比遠遠低於羽毛球;同樣是樂器,鋼琴的性價比遠遠低于吉他;同樣是運動項目,馬術的性價比遠遠低於攀爬。
如果孩子不是執意選擇某一項固定的項目,家長大可圈定一個範圍,結合家庭的自身情況自主選擇興趣班。
3. 專業性選擇原則:選擇專業性強的項目
專業性越強,興趣班的含金量越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擇專業性強的興趣班。
一般來講,這些是家長無法自行帶領孩子學習的項目,例如鋼琴、芭蕾等專業性極強的興趣班,一定要找專業度高、有高標準行業資格認證的機構和老師來教授。這類興趣班,專業底子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打好基礎,未來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糾錯,得不償失。
4. 理性消費選擇原則:不是所有的興趣愛好都需要花錢通過興趣班來實現
個人認為給孩子報興趣班這件事豐儉由人,如果家長和家庭經濟實力雄厚,不考慮經濟因素,那麼只要孩子喜歡,都可以選擇。
但如果在考慮經濟因素的前提下,一部分專業性並不強的興趣班大可不必報。例如:輪滑、平衡車、體能練習。
輪滑、平衡車家長自己就能教孩子,如果要參加比賽,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報名參加;專業體能訓練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意義不大。
如果家長想要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給足孩子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周末帶著孩子一起騎行、徒步、登山、健身,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既鍛鍊了孩子的身體素質,也增進了親子關係,並不是所有的興趣愛好都需要通過花錢報班才能實現。
中國有句老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家長普遍不吝惜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但是學齡前的興趣班投資還是需要理性對待。
畢竟孩子尚小,其精力和專注力都不具備應付過多興趣班的能力,選擇過多也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興趣班的本質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有機會得到專業輔助從而得以發展成特長,找到課業之外的樂趣。
在孩子未來的人生中,總會有各種起起落落,興趣和愛好可以作為一個良性的情緒宣洩和疏解的出口,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同時孩子在培養興趣愛好的過程中,很容易結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這些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更長久的收穫。
所以,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不必被興趣班綁架,把興趣班變成家庭的負擔或者滿足虛榮心的工具,那就太本末倒置了。當然,土豪還請隨意。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