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是讓父母們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孩子總說「不」,當孩子對我們的所有要求都頑強抵抗時,當我們對孩子無計可施時,我們通常脫口而出:「這個孩子太叛逆了!」
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父母又該如何從其中找到教育機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
01
12歲才是真正叛逆期的開始
通常來說,12歲才是真正叛逆期的開始,雖然有些孩子由於性格等原因會表現得比較溫和,但這並不代表孩子的內心沒有激盪,更需要父母細緻的觀察。
這個階段,孩子對於自己的隱私、權利、意見都非常敏感。父母們發現孩子們會突然鎖門,會要求父母進自己的房間要先敲門,會開始注意外形,會不願意透露好朋友的信息。
除此之外,孩子們會抗拒早已和我們形成的身體接觸的習慣,他們會躲閃父母的擁抱和一些親密動作。叛逆期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特彆強調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憑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成為了他們的口頭語。
02
歡迎叛逆期的到來
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佳機會
和父母們對叛逆期的頭疼不已的態度不同,我非常期待孩子叛逆期的到來。因為這是一個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佳機會,同時也是健全孩子思考模式的最佳時刻。
叛逆期的孩子們如同刺蝟,渾身上下都是讓大人們「禁止前進」的標籤,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比任何時候都柔弱,非常渴望獲得尊重和愛。所以,我們需要用更聰明的方法走進他們的內心。
無論對於出現「逆反行為」的兒童,還是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建議父母都可以這樣做:首先,一定要冷靜下來。孩子的突發行為會很多。無論他們如何蔑視我們,我們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焦躁打敗,要保持冷靜,甚至可以雲淡風輕地問孩子一句:「你確定嗎?不再想想?」這會讓孩子們冷靜下來。其實,「父母的權威」這頂帽子常常會讓我們變得敏感,會難以接受孩子的質疑。實際上,當我們能夠允許孩子質疑時,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尊重。
教育是一門科學,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需要分辨「叛逆行為」和叛逆期,我們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
03
如何愛,如何幫
區分父母、孩子及孩子成長的需求
作為父母,首先要區分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長的需求。只有區分清楚這三者,才能設立明確的目標,才能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也才能讓這三個需求變成一致。
具體言之,需要將解決方法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承認和尊重、科學認識、研究和體會。
「承認和尊重」意味著,首先要承認孩子的獨立性,並尊重孩子的自身需求,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們的複製品。
「科學認識」意味著,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父母們需要了解成長規律,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心理、生理、能力發展的特點和水平,這樣,才能更好的判斷孩子成長的需要是什麼。我曾花了6周時間來觀察一個「衝突型」的孩子,當任何其他孩子靠近他都會讓他產生揮臂阻擋行為。這個肢體動作是一個防禦動作,卻被很多人誤讀為攻擊行為。進一步了解之後,我還發現,這個孩子兩年前曾受到過他人攻擊,心裡留有創傷。因此我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防禦型的孩子。而父母和學校老師卻將其定性為攻擊型。如果對一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的判斷是錯誤的,那麼所有的建議和方法都是錯誤的。
「研究和體會」意味著,不僅要研究孩子的行為,還要研究周圍環境,更要體會孩子的內心。
周圍環境往往能帶來解讀孩子行為的密碼,6歲以前的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因此要多觀察和研究周圍環境。
太多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和掙脫,實際上是他們想投入社會的懷抱。但很多父母因對社會負面影響有所擔心,他們會減少或迴避孩子與社會的關聯,勢必會加劇孩子們的逆反。
父母能為青春期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就是成為孩子和社會之間的橋樑,幫助孩子逐漸了解這個社會。比如,「職業」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討論話題。它可以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橫向比較,也可以縱向思考。讓父母有機會聊聊自己的成長、工作、收穫和錯失。在孩子感興趣和需要的話題上,增進親子間的了解。
04
「CCTC」帶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渠道、機會、信任和訓練、評價
孩子到青春期不再願意和父母溝通,令父母很發愁。有一個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方法——「CCTC」,分別對應的招數是:Chanel(渠道)、Chance(機會)、Trust&Training(信任和訓練)、Comments(評價)。
渠道主要指與孩子溝通的獨有方式,並且應該是長期穩定的溝通默契。我靠近孩子的秘訣是:握手、擁抱、親吻。
機會主要指孩子成長的機會。作為父母,不僅要探求孩子成長中需要怎樣的機會,還要主動為孩子去創造機會,進一步為孩子搜索資源和提供方法,讓他實現自己的需求和目標。
信任不僅是要信任孩子的能力,更要信任孩子這個人。很多孩子抱怨「我媽總催我寫作業」,其實催促行為本身就代表著不信任,會招來反感和逆反行為。但「堅持訓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和孩子們一起設置合理的目標,更要提供科學的方法讓他們能真實有效地達到目標。其中,父母的耐心和等待尤為重要,因為孩子們需要時間。
評價,首先要對孩子實現目標的過程給出明確結果,無論輸贏都要給出明確答案,要讓孩子自己清醒認識結果。其次,對這一結果和實現方法給予具體分析,包括認可、表揚、批評和鼓勵。
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孩子們其實並不害怕批評,只害怕指責。其實,批評是對事不對人,而指責則上升到人格判斷。如果父母說得孩子都不愛聽,可能就是在言語之中不自覺地就上升到人格評判了。正確的批評孩子是可以接受,也能令他們更好地進步。
濟南大千教育
濟南大千教育以中國文化最經典部分來取材,因材施教,對青少年進行國學的浸透與薰陶。諸子百家認為:人生本性像一張白紙,無所謂善惡,就像生絲一樣,染蒼則蒼染黃則黃;孩子也一樣,是處於生命中吸納力最強的階段,而這時段的人文教育,將對孩子的為人處事做根基。因此,國學啟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所選的必修課。
本校常年面向全國招收8-18歲有下列行為表現的在校或輟學青少年以及年齡在18周歲以上有下列行為表現的社會青年:
孩子性格叛逆,孩子自我封閉;
孩子早戀叛逆,孩子厭學逃學;
孩子親情淡漠,孩子性格怪異;
孩子打架鬥毆,孩子自卑自閉;
孩子離家出走,孩子混跡社會。
我們的老師已經累計幫助2000名孩子完成蛻變
改變一個孩子 拯救一個家庭
如果你家孩子存在無理想 、無目標、親情淡漠、不懂感恩,行為習慣和自控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不強,情緒管理能力差,法制觀念淡薄等情況,請私信我們尋求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