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記白兔
最近李東的孩子進入「貓狗嫌」的三歲,發現之前溫和平靜的孩子開始變得愛動愛「搗亂」。家裡的物品如果不放在高出,他就會都拿下來把玩,一個不留神兒遙控器就給你放在水杯里,再一個不注意,捲紙就給你放在馬桶里。
媽媽打個電話的功夫家裡就天翻地覆,做個飯的功夫家裡就覆水難收了。
李東在看到他的手機被成功的放進墩布桶里時終於忍不住大吼:「你這個孩子,真實不聽話!怎麼那麼不懂事!」
話一出,收不回。孩子閉口不言,事情也沒有解決。
日復一日,李東的孩子真成了李東口中那個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更加調皮了。
如果問孩子孩子還會說:「爸爸,我就是不聽話,不懂事的。」
家長無意間說的話孩子怎麼記得那麼清楚,並且就是朝著那句話去「發展」呢?
「你說的孩子是什麼樣,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會基於你的評價進行自我形象構建。
法國教育家讓娜·西奧法金在《資優兒童》這本書中說「自我形象構建的一個基本維度在於別人對我的看法以及他人傳遞給我的身份信息,首先是家庭內部,然後是社會環境,尤其是學校環境。」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人類對於自己的身份定位並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自我形象構建在於父母,身邊的人不斷對我們做出的「評價」。
讓娜還說「我們一生中會接收到各種關於身份的信息。在兒童階段這些信息的性質對自我形象的構建具有決定性影響。」
也就是說在兒童階段,別人的評價更能影響我們的自我形象構建。
那有的家長會問了,我只是在說說孩子啊,我沒有去評價他呀!
這是因為孩子的想法和我們迥然不同。
當家長說「你不聽話」時,只是「對事不對人」強調你這件事做的不好。
但是孩子會理解為,爸爸媽媽在認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兒子,你不要把顏料弄的到處都是太髒了」
孩子會認為:媽媽認為我太髒了,我是一個髒孩子。
你就會看到孩子越來越不修邊幅,衣服上都是顏料。
「女兒,你不要穿這個顏色的衣服,好醜。」
孩子會認為:媽媽覺得我穿衣服難看,我是一個不會搭配衣服的孩子。
你就會看到孩子著裝越來越隨意。
沒想到家長無意間的話術會影響深遠,看來明白孩子自我形象構建後,還真的需要家長們費些心思,多加註意。
1、向孩子傳遞正面信息
今年暑假大熱的電影《銀河補習班》里,我們看到小男孩的媽媽經常批評她,總說孩子「你不行」。結果孩子不僅成績墊底性格上也懷揣惡意。
但是鄧超飾演的爸爸對待孩子時,就一直在用「傳遞正面信息」這個方法。
「兒子,我相信你。」
「兒子,你試試看,你要學會動腦子!你的腦瓜最聰明!」
「兒子,你可以!」
這些正面飽含相信的話術和媽媽那不信任和負面的話術相比,當然造成了不同的後果。
結果是孩子慢慢的變成了正能量,正思維,積極的性格。
電影里孩子學習成績蒸蒸日上,思考能力,生存能力都在爸爸溫暖正面的話語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2、增加讚美
很多家長都對讚美孩子羞於啟齒,甚至還認為多誇獎孩子就會飄飄然。
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法國教育家讓娜說「孩子收到越多的褒揚信息,他構建的自我形象就越穩定,越堅固。他應對這個世界時就擁有更多從容淡定的力量。」
我們看到那些站在世界級領獎台的孩子們的的家長,最多的一句話「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我們看到了傅園慧的爸爸相信孩子的眼神和眼中的光芒,也看到了他不吝讚美的「我家孩子是最棒的!」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現在回歸到孩子的身份,想要做完了事情沒有反饋,還是父母能夠簡單的跟我們說一句「孩子,你真棒!」呢?
3、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有意義的去引導
當很多家長得知了,話語評價可以干擾形成孩子的自我形象構建時,就會動心思了,「我想有意培養孩子成為某某」。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家長有時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博士,孩子可能就想成為一個烘焙師。我們需要針對孩子的差異去引導。
比如琳琳家的兒子喜歡廚房,琳琳聽從了古話「君子遠庖廚」,但是她的兒子就是喜歡鍋碗瓢盆等生活化的事情。她為了讓他的形象構建成男子漢就可以矯正這方面的天賦,這樣並非最好的處理方法。
據說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阿列克謝卡雷爾(男)在兒童時還喜歡縫蕾絲呢,但是並沒有變成我們認為的娘娘腔,也沒有因此而失去什麼,反而因為精細的縫紉技術對手術進行了改良呢!
所以可見,對孩子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也不要刻意的引導,讓孩子成為我們想像中的某某某。
其實關於孩子自我形象構建這個問題,兔媽也正在經歷。
當孩子看到蟲子躲在一邊,說「我害怕」時,我以前會用,這有什麼可怕的,你膽兒真小。現在就會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比他可強大多啦,來,我們一起摸摸它。」
當孩子太調皮的時候,我也在盡力的克制自己不發火兒,選擇正面的話術表達我的想法。
「我覺得你會把他放好的」,
「你是一個優秀的孩子。」
「哇,你畫畫課真好看啊,能畫一張媽媽嗎?」
「聽說你幫姥姥拎袋子,好棒哦!你真是我的驕傲。」
當我學會用正面的方式表達時,我發現,他真的變了,變成我口中所形容的他一樣了!
「你說的孩子是什麼樣,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孩子的自我形象構建,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愛意。
願每個孩子都能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