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一直有媽媽讓我寫寫如何科學的斷奶。
一直沒寫,為什麼呢?
因為沒臉寫呀!
堅持科學育兒如我,在斷奶這件事上,理智完敗給了情感,是個徹頭徹尾的反面教材。
但反面教材也是教材呀,至少媽媽們還能吸取教訓嘛。
我始終是自然離乳的堅定維護者。
每次看著CC偎在我懷裡吃奶,那一臉幸福的滿足感,仿佛她擁有著全世界,也仿佛,我真的能給她全世界。
有的時候餓極了她吃的焦急,卻還要皺著眉頭警惕的四下打量,生怕有人跟她搶;有的時候奶陣上來被噴一臉,她一臉嫌棄的扭到一邊,卻也只能戀戀不捨的盼著趕緊噴完繼續吃;有的時候她故意邊吃邊輕輕咬,沖我壞笑...
我常常想,一個孩子真正能在媽媽懷裡如此毫無顧忌、放肆親密的時間,能有幾年?
我真的有種不想她長大,讓她在我懷裡吃到天荒地老的衝動。
但,也許是我們彼此都過於貪戀吧,CC直到21個月還沒斷奶,更重要的是,也沒有斷夜奶。
我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負擔,如果由著我的性子,也許會斷的更晚。
但是,當發現她的飲食和睡眠習慣都因此受到影響的時候,我知道,即便我依然有滿槽的熱血,也到了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候了。
我以為CC這樣大月齡,又高需求的寶寶,斷起奶來必定是一場血雨腥風,心中自然做好了迎接暴風雨的準備。
卻沒想到,竟然只用了兩天。
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若說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值得借鑑的經驗,到也能總結出一二。
1. 養足安全感
斷奶對於寶寶來說,斷的不僅僅是口糧,更是一種安全感的依戀模式。
所以在斷奶之前以及斷奶之中,一定要把安全感養足了,多陪伴,多高質量的陪伴。
建立安全感有很多方式,除了吃奶可以擁抱、親子閱讀、引入安撫物等等。
2. 足夠親密的替代者
除媽媽之外,幫寶寶培養一個親密的看護人。
比如爸爸、奶奶、姥姥,在斷奶之前,讓寶寶多跟她們一起玩、一起睡,總之更熟悉一些。
因為斷奶的時候,你也許需要其他人的幫忙。
CC斷奶,是我和C爸一起幫她斷的,平時CC幾乎每晚都有爸爸相伴,哄睡和夜晚的接覺也都有爸爸在身邊。除了我之外,我想爸爸應該是她夜間醒來看到的最讓她安心的人。
如果決定由奶奶或是姥姥幫忙斷奶,最好是提前培養感情一段時間哦。包括白天的玩耍、白天的小睡,以及夜晚的陪睡。
3.做好告別的前戲
決定斷奶之後,就潛移默化的滲透:寶寶長大嘍,可以吃飯了,奶精靈也要飛走嘍,它要去幫助更多需要喝奶的小小孩兒。
CC21個月的時候已經很大了,通過繪本和講道理,她基本已經能夠聽懂,而且明白,不再吃奶不是因為媽媽不愛她,而僅僅是因為她已經像大人一樣了。
寶寶會很喜歡這種鼓勵,「像大人一樣」,始終是他們心之嚮往的一件事。
4.我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
我看過很多母子分離的斷奶記錄,直接把寶寶放去奶奶/姥姥家。
效果明顯是意料之中的,孩子能有多大力量啊,能反抗出什麼花樣。
再者,你大概也常常聽孩子的姥姥奶奶說過吧,「你不在的時候,他可乖了」。
為什麼呢?
不是你不夠好,而因為,你讓他安心。
他只敢、也只願在你面前撒嬌、耍賴、挑戰底線。
他知道天大地大,只有你願意寬他、容他。
如果沒了你,沒了念想,反抗有什麼意義,孩子又不傻。
但老實說,我真心不推薦這種做。
斷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道坎,斷成功不是最終目的,通過斷奶讓孩子明白自己長大了,並幫他建立起吃奶之外的培養安全感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吃不到奶,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安慰方式已經夠可憐了,不要再把他送離熟悉的媽媽身邊,讓他陷入新的恐懼當中。
但是呢,如果一直聞著媽媽的氣味,而忍住不讓吃,對雙方來講也是一種很大的煎熬,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你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
CC只用了兩個晚上,就不再哭鬧了。
第一個晚上,不出所料的照例在12點多醒了,我輕輕跟她說,媽媽去下洗手間哦,然後溜去客廳,由C爸哄睡:「媽媽去廁所嘍,爸爸在。」(這就是前期培養另一個親密看護者的好處,如果對寶寶來說,爸爸偶爾接替媽媽是正常的,她就不會有很強的戒備心。)
CC要求抱抱,於是C爸抱起她,但是不藉助吃奶很難放下,一放就哭。
大概是我見猶憐,於心不忍吧, C爸就抱她睡了兩個小時。
放下之後,我再回來,繼續陪她睡,睡了一個小時之後,又醒,C爸繼續登場「媽媽去喝水了,CC先睡。」
然後又抱起,抱了一個小時之後放下。
那一晚CC醒了三次,即便被抱著也睡得迷迷糊糊。
第二天早起的時候,看到我在她身邊,CC還是要吃奶。
我鼓勵她,昨晚CC一整晚都沒吃奶就睡著了, 真是太棒了。奶精靈去幫助小小朋友嘍,CC作為大孩子要自己吃飯嘍,我們去喝粥好不好。
也許是前一晚折騰的有些累,她居然痛快的放棄了吃奶同意了吃飯。
有了前一晚的經歷,其實她基本已經知道,確實已經不能再吃奶了,更重要的是,她也明白了,自己好像也「不需要」吃奶了:不吃,不影響睡,也沒影響玩。
所以第二晚,她只醒了一次,而且是由我來哄睡,她說吃奶,我說不吃了吧,媽媽抱抱你睡,吭哧了兩聲,睡著就一覺到天亮了。
過了第二晚,她就再沒提過吃奶的事,就像失憶般,突然忘了這個前一天還在她生命中幾乎最重要的事。
我這才意識到,也許她早就準備好了,是我不願離開。
5.若要不相念,最好不相見。
斷奶成功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沒讓CC再見過她曾經的「飯碗」。
不管是睡覺、換衣服,我都有意避開,即便跟她一起洗澡,我都堅持穿一個小背心,等她洗完之後,我在洗。
我是想,沒必要給孩子徒增不必要的誘惑,那麼小的孩子沒有多麼堅定的理智,來抵抗誘惑。
等她習慣了沒奶的日子,忘記了吃奶的感覺,自然也就談不上誘惑了。
所以大約在2個月之後,我小心翼翼的試著脫掉衣服跟她一起洗澡,悄悄觀察才發現:人家根本已經熟視無睹了。
很多媽媽都說孩子奶是戒了,但是養成摸著「媽媽」睡覺的習慣,其實這也算是斷奶不徹底的後遺症。
寶寶雖然不再吃,但還是把「媽媽」作為依戀對象,只是把「吃」妥協為「摸」,這次戒了「吃」,下次還得戒「摸」。
不如一開始就來個一次性了斷。
眼不見,心不念。
等寶寶真的放下了,再見也不遲。
CC第一次看小表弟吃奶,是她斷奶一年後了,她流著滿嘴的哈喇子表示很羨慕,小姨逗她說,你要不要吃?
她說,我媽媽的沒水了。
說完又感覺不太甘心,跑到我身邊表示也要吃,我掀開給她,她吸一口搖搖頭遺憾的表示:真的沒水了,我長大了,我要吃飯的,小表弟才吃奶。
C媽說
以上就是一個被愛沖昏頭腦的媽媽的斷奶經歷。
媽媽們常問,到底多大應該給寶寶斷奶,理論上講9個月之後的寶寶,夜間就不需要進食了。
像我這種愣是憑著一腔熱血把夜奶也撐到21個月的,也是夠反面了。
但是,如果時光能倒流,我一定會更加科學的調整母乳喂養方式,在不影響CC飲食和睡眠的前提下,讓母乳之路走得更長一些。
只要她要,只要我有,我希望能陪她走更久,更久。
因為很久很久之後你會發現,懷中那個臉上灑滿陽光、眼睛微閉、睫毛輕顫、雙拳緊握、大口吞咽的模樣,將會是你此生最懷念的時光。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快手輔食,移步微信公眾號:CC爸媽(cc-bama)
覺得文章還不錯,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