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TopMD
撰文:醫學科普作家 子琳
本期大醫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 主任醫師 王貴強教授
這些年總能看到一些讓醫生束手無策的病例,而這些病人原本是可以治好,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可原因在於他們對待治病這件事「太有主見」,好像自己是大夫,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最後等疾病耽誤了才想起大夫的逆耳忠言。
治病這個事兒還是得聽大夫的,不能自作主張。比如B肝和C肝,我們大夥兒就常犯這四個錯誤。
誤區1:B肝反正治不好,乾脆不治了!
B肝雖然目前還不能達到徹底治癒,很難去根兒,但可以通過抗病毒治療有效控制疾病的進展,不發展到肝硬化和肝癌。
很多患者只要遵醫囑可以把病情控制得很好,而且越早治療控制得越好越不會影響壽命。
B肝是種慢性疾病,其實就像糖尿病一樣,只要控制好就不會進展,所以關鍵還在於早發現早治療,而不是置之不理和自暴自棄。
然而也並不是所有的B肝患者都需要治療,他們當中有一部分需要治療,有一部分人暫時不需要治療。什麼樣的人暫時不需要治療?
第一類就是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第二類是非活動性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這類患者病情相對穩定,但一定要定期隨訪,以及時發現疾病進展的情況,及時抗病毒治療。
誤區2:長期吃藥就是治療,無需再到醫院檢查!
說到定期隨訪,還真是有必要好好強調一下它的重要性。B肝這種病除了要按時服藥之外,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隨訪。
規律隨訪很重要,不論您是B肝患者還是B肝病毒攜帶者(患者就是已經肝炎進展了,攜帶者就是還沒發病,只是帶著這個病毒)。
因為對於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雖然目前B肝還沒發作,但並不能說明一輩子都沒事。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事,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發作了,所以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我們這樣不規律隨訪的遺憾案例也有很多,就以為自己沒事了就不去看病了最後連命都沒了。
大家熟悉的詩人汪國真剛開始就是診斷為「攜帶者」,當時病情相對穩定。結果他就沒當回事兒,十三年都沒去看病,連體檢都不做,因為他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
結果最後發現時已經是肝癌晚期,失去了治療機會而離世。演員傅彪也是同樣的經歷。
誤區3:到肝硬化沒法治,到處吃偏方
王貴強醫生說,經常能在門診上碰到一些肝硬化患者,覺得自己沒治了,傳統的治療辦法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就到處去找民間偏方吃,最後耽誤了病情還把自己給吃壞了。
其實肝臟是一個神奇的器官,因為它的修復和再生能力非常強大,我們只要把肝病控制住,不讓它再往下發展,它就都有修復和再生的空間和能力。
所以這也提醒B肝患者們,B肝發現的越晚、治療的越晚,越需要終生服藥。慢性肝炎如果停藥後疾病復發了還可以再治。
但如果已經進展到了肝硬化階段,您隨便就把抗病毒藥給停了,這種疾病復發的打擊哪怕是一次都很可怕,可能導致肝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B肝肝硬化階段的患者是不能輕易停抗病毒藥的。
誤區4:「沒症狀就是沒事,我怎麼可能得肝炎?」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醫生常常說是「沉默的殺手」,很多時候都是沒有什麼症狀表現的。
B肝、C肝的傳播途徑幾乎一樣,通常有這麼幾個:血液(體液)傳播、母嬰傳播、不規範的醫療行為、性傳播等,此外,修腳、紋眉、打耳洞等微整形都可能感染B肝。
誤區5:C肝是可以徹底治好的
C型肝炎和B肝不同,進展相對慢一些,可能20-30年才會進展到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藥物治療可以使大部分C型肝炎治癒,但是,我們國家60%的C肝一發現就是肝硬化了,還有20%的C肝一發現就是重度肝纖維化。C型肝炎更不容易發現。
王貴強醫生說,我國C型肝炎大部分通過輸血傳播的,由於檢測試劑的問題,我國在1993年開始了獻血員篩查C肝工作,之後輸血感染C型肝炎風險非常小了。
建議所有在1993年之前有輸血史的朋友,或者有手術等醫療操作的患者,一定要去醫院檢測一下C型肝炎抗體。
此外, 1987年之前用過血液製品如凝血因子的患者、經常透析的患者、家中有C肝患者,或在不正規醫療診所有過修牙補牙等經歷者,都建議去醫院做下C肝抗體檢測。
很多人都會問那麼唾液會傳染B肝和C肝嗎?一般不會,所以出去吃飯、游泳一般不會傳染B肝、C肝。
目前B肝疫苗可以有效的保護不被B肝病毒感染,因此,建議沒有B肝感染的朋友接種B肝疫苗。
【聲明】歡迎關注TopMD短視頻,看不一樣的醫療圈。TopMD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