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與普通大學的朋友圈有什麼區別?

作者:CUP       2019-08-15 04:57:10


"

有科學家做過一項長達5年的調查,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真相:

「人是唯一能夠接受暗示的動物。」

身邊人的潛移默化,會對你的情緒和精神狀態產生較大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改變你。

看看來自985/211里一些同學的朋友圈吧。

想像一下,如果你在一個優秀的圈子裡,每天朋友圈裡的內容都是一片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周圍的人都在拼盡全力,想必自己也會用相對嚴格的標準來審視自己,就算再累,也仿佛有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在督促著自己前行。

和自律的人在一起,你不會甘於墮落;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越發平庸。

再看看一位清華大學學生的一周時間安排表。

每天6點起床,6:40開始自習,白天除了上課和吃飯,其餘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自習、聽英語,直到凌晨1點才上床睡覺,連周末也是如此。

這種純粹的、無盡的、虔誠的求知慾,可能只有真正進入一流名校,你才會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原來可以這麼大。

而在一些二本/三本學校里,層次相對較低的環境,最可怕的地方不在於資源匱乏,而在於在最該開闊眼界的年齡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該嚴格要求自己的階段降低了要求的標準,而且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敢問,能形容一下你們宿舍的畫風嗎?日上三竿卻還有人昏睡不醒?只要課上老師不點名就索性賴在床上刷劇、打遊戲?每天聊男生聊感情,為雞毛蒜皮的事大動干戈,對生活困惑,對未來茫然?

你會不會曾經也有過這樣的認知:

哇,過六級好厲害—於是你大學四年連四級也沒過;

哇,課程好難我一定會掛—於是你大學四年確實掛了一片;

哇,過會計從業好厲害哦—於是大學四年你連個從業也沒考出來;

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厲害—於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學中(或許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齡人(或許曾經是你的同桌),在他們的生活里:

其實,不過六級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大多數人的目標是550乃至600;

其實,「要掛科了」是用來自黑的,期末考試絕大多數的人是奔著4.0的績點去考的,結果你們都信了;

其實,「什麼都沒學會」也是用來自黑的,於是被很多人拿來作為名牌大學無用的主要論據;

其實,各種從業考試是有人能考滿分的,大家關注的是司考、cpa、cfa;

其實,研究生學校的目標是海外名校,要麼也是清北復交,再不濟也得是C9其他……

一所不是那麼優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給你帶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安逸感。周圍的環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

其實985/211與普通大學最大的不同不是老師有多牛,同學有多聰明,而是一種大家都積極努力的學習氛圍。每個人都毫無時間觀念地瘋狂學習,參加各種活動。上課永遠都人滿為患,課間20分鐘換教室時,學校里到處都是叼著麵包奔跑的人。

他們永遠充滿了鬥志,談起各種競賽和活動都特別興奮,每天從睜眼就忙得不可開交,到晚上一兩點睡覺都是常事。沒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沒人抱怨生活艱難,大家每天都忙得雞飛狗跳,但又特別開心的樣子。

或許你也是個特別努力勤奮人,但為什麼學著學著就有些失去鬥志?就是因為你周圍人帶來的阻力,當你努力時有人吐槽你的認真學習,有人在背後說你能力不行。

還有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一台手機就可以擁有歡樂無比的暢爽時刻。久而久之,你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在一個低標準下,自己「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所以,普通大學的學生想要突破自己的困境,需要更大的決心和毅力!

如果你現在身處普通大學,希望你可以不輕易放棄每一次考證的機會。如果你已經打算考研,就不要糾結猶豫會不會失敗的問題。希望你,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讀書學習可以改變的是一個人的眼界,人的眼界決定思維和格局,思維和格局決定了你人生中的各種選擇,而這些選擇最後就定義了你這一生。

所以加油吧,騷年!

本文來自新東方考研在線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詩意生活也要有煙火氣


「說誰誰都不愛聽」生活,應該多一些由衷的讚美


《一人之下》經典語錄,句句扎心。在別人面前儘管裝……


時光久了,誰都成薄涼


與霍爾頓對話:我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關係再好,這五種忙也別幫,都是坑,掉進去就是萬丈深淵


微信上,你發「在幹嗎呢」,收到這樣的回覆,就別再自討沒趣了


「化療」患者身體虛弱,仍被強迫讓座,堅強的她忍不住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