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幫不了你」,高情商的人,都不會這樣拒絕別人

作者:CUP       2019-08-15 04:56:40


"

作者丨張倫錦,一堂課創始人,著有《邏輯表達》

我有位朋友小林,是做設計的,時不時在朋友圈裡,看到他抱怨朋友找他做各種設計,因為外行人覺得這件事情並不複雜,不過是塗塗畫畫、上個顏色而已。

起初因為熱心,幫某位朋友做了次店鋪招牌設計,結果從那以後,越來越多人向他求助,遇到比較熟的偶爾幫一下,結果被對方吐槽「給別人設計的那麼好,幫我做就隨便敷衍」。

當他拒絕別人時,又有人說他「真小氣,上次還幫那個誰做,我找他幫個忙都不願意」,批評聲越來越多。

久而久之,大家對他的印象越來越差,過去一起玩的同學、朋友,也漸漸地不跟他聯繫了。

最近,他找我傾訴,原本出於好心幫了朋友一次,沒想到卻是噩夢的開始,本想著別人能認可自己,覺得他是位樂於助人、有責任感的人。

可是現實卻背道而馳,好名聲沒落下,反而不少人認為他敷衍了事、斤斤計較。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

他錯誤的認為通過幫助他人,就可以建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可實際上不論職場還是生活,個人形象的建立,是通過實現他人的預期,甚至甚至超出預期,才能夠建立起來的。

比如朋友出資200元,希望小林做出100分的設計圖,可實際200元只能出10分的設計圖,小林經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做出20分的效果。

從他的角度而言屬於超額完成,可是朋友卻認為100分的預期相差甚遠,自然就給別人留下敷衍了事的印象。

因此適度的拒絕他人,並不會影響自身的口碑,凡事都接受,反而只會讓人覺得是「軟柿子」「老好人」,最後導致自己越來越煩惱,不停地向身邊的人宣洩負能量。

選擇幫助是情分,不幫助是本分,拒絕他人,是我們每個人的權利。

當然,如果凡事都拒絕,也很難建立起雙方之間的情感跟信任,畢竟人際交往之間還有情分所在。所以我們需要建立拒絕的底線,知道哪些事情應該拒絕,哪些事情可以不用拒絕。

這樣當你拒絕對方時,不是因為你不肯幫助他,而是因為他越界了,同時也能讓對方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

哪些事情應該拒絕?

如果我們不懂得拒絕別人,最終心不甘情不願的幫助他人,不僅效果可能不好,而且自己覺得委屈,最終傷害了自己跟朋友自己的關係。

那麼,有哪些事情應該拒絕呢?

每個人的評判尺度不一樣,這裡簡單提一些我認為該拒絕的事情:

力所不能及的事該拒絕

不在你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即便你答應了也吃力不討好,最終做的效果沒達到對方預期,對方不但不感謝你,甚至還會埋怨你。因此對於這類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應該給予明確的拒絕。

剝奪對方成長的事該拒絕

對方考試遇到不會的問題,你給他一個答案,下次考試依然不會,因為知識壓根沒停留在對方的腦海里。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往往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類問題。比如對方今天找你幫忙做一份PPT、做一份旅遊攻略,即便這些事情你力所能及,也不建議你幫助他,因為這只會讓對方越來越懶惰,而不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與個人利益衝突的事該拒絕

假如你此時的工作量已經非常繁忙,壓根擠不出時間幫助別人,這個時候應當拒絕對方。這個與我們是否願意幫助別人沒有關係,而是與有沒有這個條件有關。

違背個人價值觀的事該拒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如果對方的要求已經嚴重違背了你的價值觀,甚至踏過了道德底線,這種價值觀的衝突是無法調和的,對於這類要求應該拒絕。

否則答應了也會讓自己產生嚴重的負面情緒,與其如此,不如斷然拒絕。

被他人道德綁架的事該拒絕

大家都很反感道德綁架,尤其是自己遇上道德綁架時。比如在工作中有同事對你說「你人這麼好,一定會幫我的吧?」、老員工對你說「年輕人嘛,多吃點苦才能成長。」

對於這類請求,我們應當毫無理由地拒絕,因為他們不會對你心存感激,只不過想占你的便宜。

當然,除此之外,其他事情是否應該拒絕,要因人而異。

建立拒絕的底線,是對對方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此後,我們的拒絕原因不再是「不願意幫你」,而是「你越界了」,減輕自己的愧疚感之餘,同時讓對方明白我們的底線在哪,避免再次發生越界行為。

優雅拒絕他人的技巧

即便我們已經明確對方越界了,依然需要合適的表達方式來拒絕對方,否則對方心生不滿,不僅影響雙方關係,更惡劣的還傳播「謠言」,破壞你的個人形象。

假如這件事情超出你能力範圍外,如果你這麼回應對方,

「不好意思,這件事我幫不上」

那麼只會讓對方認為你不近人情,他甚至不想知道你為什麼拒絕,而是習慣性的猜測臆斷「你就是不想幫我」「你對我有意見」。

優雅拒絕他人的關鍵點,在於為我們的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解釋,讓雙方有個台階下,最常見的做法就是「不是我不想幫,而是條件不允許啊!」

比如隔壁老王找你幫忙做件事,你可以說,

「老王,實在不好意思,我手頭上的事情還沒做完,領導安排的工作太多了,真的抽不出時間。」

又比如你朋友希望你在公司招聘的時候,給予方便,你可以說,

「現在公司極力控制成本,很多崗位都沒招了,只能看一下HR那邊。」

一個合理的理由,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一些,同時可以避免直接拒絕所帶來的尷尬,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因為長此以往,會消耗雙方之間的信任。

對方有需要才會向你尋求幫助,因為你是他能夠想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實際上,他需要的不是你的幫助,而是你提供的解決方案。

比如對方經濟困難,找你借錢,他需要的不是你借錢給他,而是要錢;

比如對方不會做PPT,找你求助,並不是要你去幫他做PPT,而是要PPT;

實際上,對方需要的不是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問題的答案,向你求助只是因為,你是他能想到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明白這點,我們才能更加優雅的拒絕別人,同時又不會因為拒絕影響了雙方的關係。

優雅拒絕他人的正確方式

還是以上面為例,隔壁老王又來找你幫忙,你這時候可以說,

「老王,真不好意思,手頭的事情太多了,暫時抽不出時間,不過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參考思路,你看怎麼樣?」

或者這樣,

「老王,這方面的事情我不太了解,不好判定,不過你可以去問問小楊,他是這個領域的專家,看看他有沒有更好的建議。」

拒絕朋友推薦人員時,可以這麼說,

「我們公司最近成本控制的比較嚴,很多崗位都縮編了,不過既然是你推薦的人,我相信你也認可他的能力,你可以把他簡歷先發給我,我轉給HR看看,內部推薦的話,人事應該會重視一些。」

換種方式拒絕對方,這樣對方也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認為你不近人情,甚至會對你心懷感激。

拒絕了幫助他的行為,又為他提供了一些解決思路。

我們需要合理的拒絕對方,也儘量考慮到未來的人際關係。

畢竟人與人之間的幫助是相互的,你幫助他一次,意味著你在他的情感帳戶中存入一筆錢,你拒絕他一次,就是從中取出一筆錢,即便再委婉,都有可能影響到雙方的關係。

但過度幫助對方,對方的心理閾值就越來越高,今天你借他100元,他會感激涕零,明天再借100元,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

最後的總結

與其說害怕拒絕別人,不如說是不知道怎麼拒絕,害怕拒絕別人而影響個人形象。

但你要明白,個人形象的建立,來源於你幫助對方的效果,而不是幫助對方的行為。

所以,即便拒絕,也不會過多影響個人形象。

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明確哪些事情該拒絕,哪些請求可以答應。

同時拒絕的時候,要明確態度,找個合理的理由,這樣能讓雙方都有台階可下,而適當的提供解決方案,則能夠讓對方對你的信任更進一步。

提出要求的人他們需要的不是你的幫助,而是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否用他希望的方式提供幫助不重要,能解決問題才重要。

加入我的圈子,學習更多溝通技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賭博,網絡彩票深深的傷害。


晚上吃蘋果香蕉會產生毒素?其實,這些食物才真正是晚上不能吃的


便秘多數是「吃」出來的,禁3物,補2物,排便通無阻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這4種療法


中元節養生,關鍵是避濕氣


到底吃什麼才能通便?


吃西瓜吐籽和吃西瓜不吐籽,哪種更健康?答案似乎在情理之中


農村老人說「入伏三準三不准」,究竟指的是什麼?有科學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