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菜酷似「燈籠」,原產中國卻不受重視,換「洋名字」後身價翻倍

作者:CUP       2019-08-15 04:53:27


"

這菜酷似「燈籠」,產自中國卻不受重視,換「洋名字」後身價翻倍!在我們國家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僅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傳統文化習俗,更是有很多美食文化以及禮儀文化被流傳了下來。甚至可想而知,在我們國家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肯定是有很多生物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保留下來的,這些生物或許不會說話,但是它們中的許多見證了我們人類的發展演變,也是我們考古的重要參考。像我們國家很多古籍中記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植物或者是生物,有一部分到現在仍然存在著。今天小編就想跟大家分享一種在我們國家有十分悠久歷史的植物。這個植物或許很多人都見過,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它就是叫做酸漿的一隻植物。酸漿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做酸泡、掛金燈、燈籠草、洛神珠,也有的叫做泡泡草、戈力、鬼燈,北方多稱它為菇蔦、姑娘兒等等,雖然它有這麼多的稱號,但基本都是以它的外形來稱呼的。

我們就先來說說它奇特的外形,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小燈籠一般,有縱棱,因為它莖節膨大,所以看起來像個金燈一般,又像是一個小泡泡,所以這些稱呼都還是十分形象的。酸漿這種植物適應性非常的強,不僅耐寒而且耐熱,喜歡濕潤的氣候和涼爽的氣溫,對於土壤沒有特殊的要求,所以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存在酸漿的野生資源分布。酸漿是一種我們國家原產的植物,而且在我們國家有著非常長的栽培歷史,很多古籍中都有關於酸漿的記載,但是近些年這種植物換了名字,就被當成了進口蔬菜,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仔細聊聊。

早在公元前300年,我們國家的古籍《爾雅》中,就出現了對於酸漿這種植物的記載,之前也說過了,酸漿這種植物的適應性非常的強,所以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很多野生的酸漿,可以說它是不折不扣的我們國家本土的原產果種。但是在以前,因為人們覺得這種植物的果實樣子太過於奇特,而且很多地方都有野生的酸漿,所以不怎麼需要花費人工來種植這種植物。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酸漿都是一種野生的隨處長的狀態存在著。害怕它特殊形狀的人們就當它不存在,只有少數的人們會把它當做是普通的果實來食用。

然而這種我們國家的「元老級」果種卻在近代發生了大轉變。以前這種很少人吃的果子,只因為換了一個「洋名字」,名氣就變得大了起來。這個叫做酸漿的果子搖身一變變成了叫做「哥倫比亞龍珠果」的植物。或許是人們覺得進口果實更加有魅力吧,這種以前不受重視的果子一下被賣到了15元一斤,甚至是一直處於熱賣中,人們趨之如騖的去追捧這種造型奇特的果子。可以說這種果子的出名非常的可惜,明明是大自然給我們國家特有的饋贈,作為國產果子時,它豐富的食用價值並不認可,反而是換了一個洋名字就被熱賣,這是值得我們國人來反思的。但是不管怎麼說,酸漿這種果實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胺基酸,還十分有藥用價值,夏天食用其來清熱解毒。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掛羊頭賣狗肉」是怎麼來的?宋朝人不吃炒菜不吃海鮮吃些什麼?


龍眼樹上一種漂亮昆蟲,農民見了很頭疼,如今做成零食一盤幾百元


嗜酒如命的國家:不把啤酒當酒看,人均每年飲酒1.5萬毫升


看看廣東人的家常菜 葷素都有就是太清淡 北方人:打擾了


《FGO》日服聖杯百級從者排行榜:伯爵第三、金閃第二


生活小竅門,簡單又實用,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


想吃鴨脖不用買,麻辣秘方教給你,自己在家就能做,吃一次就愛上


靠山吃山,身在山林吃野味兒!來!跟我去山裡撿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