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老家一般管「知了猴」叫做「爬叉」,簡單的來說就是經常從土裡爬出來之後,還沒有蛻殼的一個狀態,看起來像小猴子一樣,然後慢慢的爬在樹上,爬到了一定高度開始發生脫殼蛻變,長出翅膀就成了知了!每天晚上都能看見村裡老老少少打著手電筒圍著樹一圈一圈的找「知了猴」。
每一個事物都會有其好處與危害我們在這裡一一的了解一下看看它究竟可不可以被我們作為桌上的餐食?
知了猴本身有沒有危害呢?
它是一種非常有營養成分的一種食物,它身上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大約有70%左右是牛肉雞蛋的3~5倍,但是它的脂肪含量也是很高的,大約有15%,同樣的情況之下也會比牛肉和雞蛋高出2~3倍,但是只要能夠控制住飲食攝入量就可以了。
知了猴的成分當中含有比較危害的也就是異常的蛋白,雖然這些東西沒有什麼毒性,但是很容易引起身體上的過敏程度增加,所以在這之前沒怎麼吃過昆蟲類美食的人,本身可能是因為體質的原因。
知了猴的吃法
我國的烹飪技術是比較豐富多彩的,不過說到知了猴這個食物基本上最常規的做法就是油炸油煎。活這麼大,還真沒見過有人把「知了猴」清蒸水煮的,因為知了猴身上刺兒還是很多的。
對於這種油炸食品,偶爾吃上幾回還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偶爾嘗試一次解解饞也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如果一段時間之內經常吃的話可能真會出現熱量超標,引起肥胖。
如果說真的想吃知了猴,除了烹飪的手法以外,我們還應該控制攝入量一般來說一次大約5~8個左右就差不多了。
來源與運輸
每到這個季節人們都會在樹下尋找它的身影,順帶一個塑料瓶子裡面灌滿了水,把活的知了放到瓶中進行浸泡。如果暫時不吃的話,都會把它們放到冰箱裡面進行冷凍,但是口感要差多了。對於運輸方面我們也不可能利用低溫冷卻的方法這樣的話成本太高,所以說要想吃知了猴,除了當地購買以外再就是自己動手去抓了。
知了猴的生命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們會數年以若蟲的姿態深藏地底,一般都是靠吸取樹木根系的汁液來生活,等到了生長發育的時候就已經差不多了,當他們的意義豐滿堅殼比較硬就開始從裡面出來,爬到樹上變成知了飛走了。
他們所吃的東西不會才有農藥之類的東西,而且知了猴所吮吸的汁液也是過濾的。他們在吃的時候又在身體上過濾一遍,所以說所謂的農藥累積重金屬之類的問題,一般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危害。
總結得出,知了猴我們完全是可以放心吃的,而且一年也可以吃上一次兩次,如果自身的體質沒有發生任何特殊的過敏情況,是沒有什麼大礙的,而且知了猴越嚼越香,其中的營養成分也是比較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