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
紅軍勇渡大渡河,
闖過了長征途中
又一個生死難關,
更用信念照亮前行的道路。
瀘定橋上只剩下鐵鎖鏈,
敵軍的子彈貼著頭皮飛,
22名紅軍戰士為何
一定要飛奪瀘定橋?
憑著雙腳使「不可能成為可能」
安順場渡口,松林河由此匯入大渡河。昏黃和清澈的兩色河水彙集,飛濺起的浪花重重拍在石灘之上。從這裡向北160公里的瀘定橋下,河水更急。84年前,楊俊生的父親楊成武帶領部隊在這條路上創下了一個行軍奇蹟。
大渡河安順場渡口
楊俊生:「我父親是5月27日早上和王開湘就向瀘定橋過去了,他們第一天就走了40來公里,打了兩個仗,還架了一個橋,還繳獲敵人的機槍、武器兩百多支。到28日接到電報,讓他們29日要奪下瀘定橋。」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形勢示意圖
5月的大渡河進入一年中水量最為豐沛的漲水期,一天一變的水勢和即將趕來的敵軍讓紅軍無法複製金沙江邊的成功。除了安順場渡口,部隊過河的第二條路鎖定在瀘定的鐵索橋上。
臨危受命的紅四團在團長王開湘和政委楊成武帶領下攀高山、穿密林,一路向北疾行。楊俊生提到的電報是28日凌晨送達這支部隊的。電報明確要求這支處於火線的英雄部隊「要用最高速度的行軍力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於是,這支紅軍隊伍晝夜兼程240里,創下了新的行軍記錄。
洶湧的大渡河,根本無法架設浮橋
相隔100多米的大渡河東岸,敵軍的增援部隊也在日夜兼程趕往同一個地點:瀘定橋。楊俊生說,這場生死時速的較量比拼的除了速度,還有智慧。
楊俊生:「路上對岸有敵軍問他們是哪個部隊,他和團長就很巧妙,很動腦筋,他不是前一天消滅了一個國民黨的部隊嗎,用他們的番號給他們傳過去了,那邊一看這邊也是他們的人,就宿營了。所以,(父親他們部隊)打著火把前進去了。」
敵人停,我不停,晝夜趕路的紅四團先敵一步到達瀘定,憑著雙腳使「不可能成為可能」。楊俊生還記得父親曾向她描述的情形:
楊俊生:「開『飛行』會議,渴了就喝口雨水,青稞麥那些東西,一個一個的背包繃帶就弄起來,就牽著走,有的就是拖著走。」
飛奪瀘定橋,要橋不要命
如今的瀘定橋上,兩岸百姓來來往往,遊客絡繹不絕。大人牽著小孩,年輕人扶著老人,小心翼翼向前移動。年過六旬的李理站在橋上,身邊的鐵索被風吹得微微顫動。他的父親李友林就是當年參與飛奪瀘定橋的22名勇士之一。
曾經的瀘定橋是溝通大渡河兩岸的唯一通路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攝
李理說,經過兩天奔襲,父親和戰友們都已疲憊不堪,但身處險境,他們不能有一絲遲疑。
李理:「他說累得腿肚子也抽筋,胃痙攣,冒虛汗,但他說我要克服這種恐懼。後來我問過他,你沒有感覺到怕死嗎?他說知道是(有)危險,但是他有的是信心,什麼信心?他說我就是有必勝的信心。」
一路江風,一路戰火,一路艱險,到達瀘定橋邊的那個清晨,戰士們的請戰聲在大渡河西岸響起,劉東升的父親劉金山就以鮮血證明了自己的決心。
劉東升:「當時紅軍戰士紛紛要求請戰,團領導就把這個任務下達給了二連。當時我父親是三連的黨支部書記,一看就急了,馬上就手指咬破了按下了血印,表示我一定要參加奪橋任務。」
大渡橋橫鐵索寒
戰鬥過後,劉金山的手臂上留下數道燒燙痕跡。前方是槍林彈雨,身下是洶湧波濤,劉東升說,奪橋勇士面對的就是這樣的險境。
劉東升:「我就問我父親了,你當時趴在鐵索鏈上的感覺是什麼樣?(他說)我當時看到下面就是水滾滾地流動,頭頂上子彈貼著頭皮飛過去,打到那個鐵鎖鏈上,鐺鐺的響,冒著火星直冒。怎麼顧得了怕?那麼多紅軍戰士,他們的前途,他們的生命全在我們的肩膀上面。」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內的一座青銅群雕重現了這段歷史:沖在前面的勇士背插馬刀、腰纏手榴彈,攀橋欄、踏鐵索;緊跟背後的將士手持木板、床板,鋪橋前行。楊俊生說,勇士們攀爬前行的鐵索上承載紅軍生的希望。
楊俊生:「他們當時是要橋不要命,我有橋紅軍就有一個通道了,就有希望了。」
「用信念開路,讓天險變通途」
大渡河被甩在身後,雪山和草地成為紅軍前行路上的新險阻。夾金山紅軍小學裡,孩子還會唱起以前的歌謠。
夾金山歌謠: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力不可攀,要想飛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
「長征萬里險,最憶夾金山」,80多年過去,曾經「鳥兒飛不過、人力不可攀」的雪山上,一條條之字形的道路直達山頂。
海拔4114米的夾金山埡口
站在海拔4114米的夾金山埡口,雖然沒有看到雪花,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寒風凜冽。老紅軍安秀英的兒子杜宇仁感慨,當年紅軍戰士在翻雪山前,一直在南方作戰,衣衫單薄、物資匱乏,有的草鞋都已穿破。
杜宇仁:「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能看到大路,實際上那個時候走的都是隘隘坎坎,都是小路,小路就懸得很。很多人連草鞋都沒得穿,打光腳板爬雪山。」
央廣記者李行健採訪紅軍後人杜宇仁
小金縣史志辦主任王學貴說,大雪山的「風攪雪」是比敵人更危險的攔路虎。
王學貴:「光是下雪、不吹風,還要好一點,如果又下雪、又颳風,那(風攪雪)就很冰冷,就像刀刮一樣。紅軍當中曾經有人這樣,他們走不動了的時候,就用數數的辦法走。比如說我走100步就停一下,再走100步又停一下,後來沒法走一百步了,只能走50步就必須要停一下,再走30步,慢慢就走不動了。」
記者:「但是不能停。」
王學貴:「不能停,一停下來有的戰士就永遠起不來了。」
日乾喬大沼澤,一邊草葉茂盛,一邊泥潭水深
80多年前,紅軍戰士在人跡罕至的巍巍雪山、茫茫草地留下了堅定的長征足跡。王學貴感慨,紅軍絕不是什麼「神仙」,但他們用理想、信念、勇氣、智慧開路,才讓天險變通途,闖出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
總監製:蔡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