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近些年興起來的一句俗語。這句話很好的反映了中國各地之間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也印證了中國地域文化差異,包羅萬象的社會景象。
之所以有男不入川的俗話產生,實際上是因為天府之國四川可謂是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美食誘人,美女如雲,而且四川的生活節奏十分緩慢,當地人更是熱衷於打麻將、看川劇、吃美食。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休閒度假旅遊的好去處。
但是如果年紀輕輕有事業心的男性青年在四川定居的話,久而久之會貪戀上四川的美色,美景,美食。喜歡上這種慢節奏的生活節奏。不利於男性青年打拚奮鬥事業。因此有了男不入川的說法。實際上是大家羨慕四川休閒輕鬆的生活。擔心男性朋友們入川之後養成懶散享受的壞習慣。
青藏高原作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歷來有著世界屋脊的稱呼,更是有著世界第三極之說。但是我們知道隨著海拔的上升,氣溫會逐漸降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也會逐漸降低,空氣變得稀薄!空氣稀薄和氣溫降低,帶來的就是人體機能的下降。因此那些前往青藏高原的人都要提前進行一些有關應對高原反應的特殊訓練。
而青藏高原上地廣人稀,人煙稀少。而人體在前往青藏高原的過程中極易出現高原反應。極有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心悸等生理問題,而如果只有女性一個人進入青藏高原,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是極其危險且後果是極不可控的!另外臉蛋兒上出現高原紅的反應,也會影響到女性朋友的美麗和外貌。
除此以外,在入臧的高速公路上,經常有許多窮游的女性驢友搭免費的順風車。而提供免費順風車的一般都是入藏旅遊的男性或者本地人。那麼在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上搭乘陌生人的順風車極有可能出現不安全因素。這也成為了女性朋友不要單獨入臧的一個重要原因。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改革開放之初至今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尤其是珠三角附近的城市更是日新月異,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名片和龍頭。儘管廣東擁有著以粵菜為主題的各類美食。但是由於經濟社會的發達,帶來的是社會節奏的加快。而廣東的快節奏並不適合老年人在廣東生活。不利於老年人身心的健康。
而且廣東位於中國大陸的南端,是典型的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溫較高且雨季漫長濕度較大。炎熱潮濕的環境不利於老年人身體的健康,極易給老年人帶來諸如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老年疾病。因此我們會發現很多廣東的老年人甚至會前往山東威海等宜居型城市居住。這實際上都是為了追求一種更養生更健康的老年生活環境。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俗語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的一些哲理。通過對俗語的掌握和理解,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路走的更平順,更長遠。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的確是曾經流行的俗語,意思是指一個地方的環境對人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如今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這三句俗語已經成了過去時,真的講不通啦。
「男不入川」,意思是四川盆地氣候宜人,這裡的人們大都追求安逸的生活,所謂「吃在四川,玩在四川」,「吃火鍋,打麻將」在四川城鄉是俯拾皆是隨處可見的現象,感覺好像這裡生活節奏慢,這樣的環境似乎不適合外地人進來創業打拚什麼的,因此說男人特別是年輕男人最好不要去四川定居發展。其實這只是川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而與川人的創業幹事並不衝突的。
川人的勤奮吃苦聰明能幹在全國都是很出名的,四川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是巨大的,外地人在四川干成事業的也比比皆是。以我這個河北人來說,我弟弟我外甥都是大學畢業後來到四川發展的。我弟弟現在是一家國企的總工,我外甥才30多歲,已是四川某著名學府的副教授、學術帶頭人。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說「男不入川」這句話現在是真的講不通了。
「女不入藏」,也是指西藏地處高原,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對女性皮膚會造成影響,故說外地女子不適宜入藏生活。但現今隨著西北大建設大發展,西藏的工作生活條件都已得到顯著改善,交通便利,物資也有保障,早已昔非今比。比如我們這兒電力系統有幾位援藏的女同志,在藏兩年,回來後容顏沒有太大的變化,風采依舊。
「老不入廣」,現今就更講不通了。遠的不說,我們單位就有幾個同事兒女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工作,同事開始是一年去一兩次,退休後乾脆和兒女一起在廣東買房子定居了,這邊倒很少回來了,大有「樂不思蜀」的意思。廣東經濟發達,生活節奏快,但也有「慢」的時候,很多移居廣東的外地老人說,在廣東過得很充實,很滋潤呢!
國家發展了,各個地區也發展了,日新日異,年年向好,當今時代發生了許多變化,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多變化,過去的一些俗語真的過去了,現在只能作為回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