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死亡之雪》是由導演托米·維爾科拉執導、安妮·達爾·托普、比約恩·桑德奎斯特主演的納粹殭屍電影。影片講述了挪威少年為了保命,跟納粹殭屍決一死戰的故事。
死亡之雪海報
不同以往的喪屍題材電影,大部分喪屍電影里的喪屍都是以平民形象出現。而在電影《死亡之雪》里的喪屍則以二戰德國納粹軍人身份展示給觀眾,雖說是喪屍電影,但整部電影劇情更多的是喜劇成分,這些笨拙的殭屍身著二戰德軍服裝,顯得格外喜感。
嚮往不死之身,獲得永生
說起不死之身的納粹,就會想到由史匹柏指導的電影《奪寶奇兵》系列裡有一部同樣是有關納粹追尋永生的電影,影片講述主角瓊斯博士與一群納粹分子展開了生死搏鬥,他們競相爭奪的目標是傳說中可以返老還童、起死回生的聖杯。實際上,影片中狂熱追尋聖杯的納粹分子並非憑空捏造,而是基於現實啟發的藝術形象。
奪寶奇兵劇照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位名叫奧托·拉恩的德國作家就得到了納粹黨的大力支持,踏上尋找聖杯的不歸旅途。傳說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時將聖杯中盛滿象徵他的血的紅葡萄酒,吩咐忠心的門徒喝下,聖杯由此具有某種神奇的能力,盛過的水能使人返老還童、死而復生並且獲得永生。但經過漫長搜尋,拉恩並沒有找到傳說中聖杯。1934年,拉恩將尋寶經歷和一些資料編撰成書,出版了一本自傳性質的書籍《追尋聖杯的十字軍》。
隨後就連黨衛軍總管海因里希·希姆萊都成為了他的書迷,並出資大力支持,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拉恩因一直沒有找到所謂的聖杯,且自身的同性戀身份,讓這位書迷逐漸失去了耐心,拉恩開始岌岌可危,於是他決定離開,並向希姆萊提交了退出黨衛隊的申請,本以為能擺脫納粹黨的糾纏,結果希姆萊相當大度地滿足了拉恩的願望——允許他選擇最合自己心意的自殺方式。1939年3月12日的晚上,拉恩來到奧地利境內,爬上蒂羅爾附近白雪皚皚的「皇帝山脈」,平靜地服下毒藥。
電影中的納粹追求不死之身,目的是為了不懼死亡,擁有強悍的作戰意志。然而現實中真的有一支這樣的部隊,讓當時的蘇聯軍隊都聞名色變。
骷髏之師,不畏生死,戰鬥意志強悍
「骷髏師」隸屬於納粹黨衛軍,是一支成建制的二戰武裝部隊,最早成立於二戰對波蘭戰爭結束以後,1943年正式成立黨衛軍第三骷髏裝甲師,徽記是一個骷髏頭。
骷髏師隸屬於黨衛軍,前者從屬於納粹黨,是納粹黨的私人武裝,後者服務於德意志,是德國正式的國家武裝力量。
這是納粹思想十分激進的一支部隊,擁有強大的作戰意志力,在面對敵人時不懼生死的戰鬥理念成就了強悍的戰鬥意志力。骷髏師犯下諸多包括種族滅絕、屠殺戰俘、血洗集中營的惡劣罪行。其次,相比較德國國防軍,黨衛軍的戰鬥力普遍高於前者。
比如「虎」式坦克,STG突擊步槍黨衛軍骷髏師都是優先配給的;黨衛軍骷髏師幾乎參與了蘇聯戰場所有的重要戰役,在不斷損耗的人員中也在不斷的增長作戰經驗。這對蘇聯士兵來說無異於噩夢。這隻骷髏師是一支灌輸著強大意志力和戰鬥素質優異的德國戰鬥部隊。
黨衛軍某少校日記:「…全團連我在內只剩下4名軍官,士兵的傷亡已經過半,但是我們的任務依然是進攻。那個晚上實在是太瘋狂了,我爬上一輛被擊毀的坦克,用步槍拚命的射擊蘇軍,就像槍決犯人一樣,我一個接一個得打,有的人被我打中了頭,就像一攤爛肉一樣的倒下去,發瘋了一樣的士兵依然在用刺刀刺穿他,我想提醒他,可根本沒有用,他瘋了,我也瘋狂了。我被刺刀砍中了我的大腿,我甚至都沒有感覺到疼,我抱住了他,旁邊的一個士兵用槍托狠狠的砸在他的腦袋上。這樣的瘋狂一直持續到戰鬥結束後…
直到德國戰敗,本已投降盟軍,卻被美國迫於壓力移交給了蘇聯,這隻臭名遠揚的邪惡骷髏之師最終命運則是在蘇聯戰俘營中度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