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孩子還有機會再長高嗎?哪怕是兩三厘米也行!」日前,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內分泌科兒童生長發育門診,濟南市民吳女士在拿到女兒的骨齡檢測結果後焦急地追問醫生。然而得到的結果卻令她欲哭無淚:檢測結果顯示,14歲的女兒骨骺已經閉合,148厘米的身高已經不太可能有大的增長了。
進入暑假,這樣的遺憾頻頻出現。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內分泌科醫生侯新國介紹說,7月以來,內分泌科接待的小患者數量每周都會超過100人次,是平時的5倍以上,其中至少兩成的孩子遺憾地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
「都怪我當時沒重視!」幾乎每個錯失干預機會的兒童家長都有一段「不重視」的經歷。個子矮小等生長發育問題,不痛不癢不影響日常生活,容易被家長忽視。另外,許多家長受「孩子長得晚」「23(歲)躥一躥」等觀念的影響,對矮小問題存在僥倖心理,覺得過幾年還會再長。
「確實有很小一部分兒童會晚長,在醫學上叫青春期發育延遲。」侯新國介紹。由於遺傳的影響,或者早些年生活水平不高,營養狀況不佳,一些兒童確實會出現晚發育、「晚長」現象。但現在的兒童大多數處於營養狀況良好,甚至過剩狀態,發育普遍比上一代人早,所謂「晚長」的兒童越來越少,因此不能用上一代人的發育節奏來判斷現在的兒童。一般來說,現在女孩在9歲,男孩在10歲左右就會進入身高快速發育階段,到女孩月經初潮,男孩變聲或遺精後,大部分身高增長就明顯減慢了。盲目相信「晚長」或「23(歲)躥一躥」等說法很有可能讓孩子失去繼續增高的機會。
專家表示,對身材矮小進行干預治療有最佳時間,一般來說女孩最好不超過12歲,男孩不超過13歲。如果發現孩子矮小,應該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的生長發育門診就診,判斷清楚孩子矮小的原因,進行及時干預,才能讓孩子獲得滿意終身高。
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實現長高的願望,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內分泌科將於8月3號上午8:30-11:30舉辦「暑假生長發育義診」活動,身材矮小、青春期發育異常和肥胖症的孩子都可前來參加。屆時,專家將對孩子們進行免費進行生長發育評估,並作出進一步診斷及治療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