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西山 | 香山:昔日皇家園林的獨特韻味

作者:CUP       2019-08-02 03:43:14


"

香山位於北京西郊,除了賞楓之外,它還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的皇家園林。今天我們繼續行走大西山,走進昔日的皇家園林——香山。

香山海拔575米最高峰頂,有一塊巨大的乳峰石,形狀像香爐,晨昏之際雲霧繚繞,遠遠望去猶如爐中香菸裊裊上升,故名香爐山,簡稱香山。

古時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開放清香四溢。明代王衡記載:「杏樹可十萬株此香山之第一勝處也。」明詩有「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宮一半白雲遮,迴廊小院流春水,萬壑千崖種杏花」之句。《帝京景物略》中有記載:「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

香山歷史源遠流長自晉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記載。

01金代

金世宗、章宗兩朝皇帝營建香山,為其營建的寺廟賜名「大永安寺」。章宗帝還先後七次到香山游幸,留下夢感泉等多處遺蹟。

02元代

皇慶元年1312年,仁宗帝賜鈔萬錠重修香山大永安寺,並更名為「甘露寺」。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耶律楚材的後裔耶律阿勒彌創建碧雲庵。形成「香山八景、碧雲十景。」

03明代

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司禮太監范宏出資七十餘萬,「捐貲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樓閣、廊廡、像設煥然一新,規制宏麗蔚為巨剎。事聞乃賜額永安禪寺。」

04清代

清代乾隆帝在舊行宮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僅用九個月的時間就在香山建成大大小小的園林八十餘處,其中乾隆帝欽題並賦詩二十八處,成為明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帝賜名「靜宜園」。香山、靜宜園占京西「三山五園」中一山一園。

香山寺|位於雙清別墅上方。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原是西山一帶歷史悠久的規模最大的寺廟。舊名永安寺,亦稱甘露寺。元、明、清時都曾擴建修葺。

此座文化、藝術價值極高的古廟,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先後兩次洗劫一空,僅存正殿前的石屏、石坊柱、石階、石礎。唯寺內的娑羅樹歌碑、聽法松、寺前的知樂濠等尚保存完好。

石屏雕刻:東面,中間金剛經;左為心經;右為觀音經;西面,乾隆御筆燃燈古佛、觀音、普賢像,並刻有御製贊語。石屏聯為「智境光圓宏六度,心蓮香遠演三乘」。

雙清別墅|香山寺東南半山坡上有一處別致清靜的庭院即雙清。院內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樂濠,一股流向靜翠湖此即」雙清「二字之緣由。院內池旁有八角亭及參天銀杏樹。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辦熊希齡辦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別墅始稱雙清別墅。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隨黨中央由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來平住在此處直到11月份才遷居中南海。在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即吟成於此處的八角亭內。從雙清向西北過香山寺到半山亭。再向上可到白松亭過絢秋林(紅葉區)和雨香館和閬風亭。

香爐峰|至高點海拔557米香山公園最高處,因其地勢陡峭登攀困難而俗稱「鬼見愁」。香山公園先後在頂峰建起三個有特色的亭子。

「重陽閣」意在九九重陽登之可望京城。

「踏雲亭」因秋雨後春雨前,縷縷雲絲穿行亭內外猶如踏雲一般而得名「紫煙亭」。因晨夕之際的薄霧淡淡,如紫色雲靄時隱時現頗有日照香爐生紫煙的味道而得名。

站在白玉觀景台上遠處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各式建築星羅棋布使遊人對北京城有全新的認識。

西山晴雪碑|從平台北望即可見到石碑一座上書「西山晴雪」乾隆十六年(1751)立。為燕京八景之一。

玉華山莊|從「西山晴雪」往下走過玉華四院、三院即到山區中心地帶的玉華山莊。此處是明代玉華寺後改建為山莊。是觀賞紅葉的好地方。

知松園|位於南北主要遊覽幹道西側。占地2公頃是1987年新闢建的景區。景區內一、二級古松柏100餘株。在景區之東立寬1.5米長2.5米高5.5米巨石一塊,正面書直徑為0.8米的「知松園」三字。石背錄陳毅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節待到雪化時」。

知松取意於《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昭廟|從玉華山莊往北經芙蓉館即到昭廟。這是一座大型藏式喇嘛廟。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接待西藏班禪來京而建。

廟的醒目建築即琉璃塔,高30米的塔頂有黃色琉璃寶瓶和八條垂檐脊。檐間,系有銅鈴56個聞風而響。下面,是八角須彌座及白玉石欄。石欄下是八面張開的瓦蓋,再下面是八面石砌塔基,每面刻佛像一尊。

見心齋|昭廟往北可見一道圍牆,牆內即見心齋,位於公園內北門內西側。

這裡是唯一的一處保存較好的古蹟。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小院內建築布局極富江南情趣的園林庭院。

傳說是皇帝鑑證大臣是否對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見心齋。院內半圓形水池三面環,以圍廊彩畫正殿見心齋上掛「見心齋」。匾額正對知魚亭,齋後為正凝堂五間,院內東側為半圓形水池,池內有紅鯽錦鯉暢遊。

香山飯店|香山飯店原是康熙皇帝避暑行宮故址。這座香山飯店是世界著名建築師,美籍華人貝聿銘主持設計的。

主要建築有四合院「溢香廳」、蘇州式庭院「煙霞浩渺」14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面上建有「飛雲石」。整個建築綜合了我國南北建築風格,是中國傳統和現代手法結合為一體的作品,給人以舒適寧靜之感。

"

行走江南 | 那些藏在江南園林里的「詩和遠方」

行走江南 | 那些藏在江南園林里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