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濱的這個小鎮在古鎮遍地的江南地區,為何會被稱為「第一」

作者:CUP       2019-08-02 03:37:35


"

吳越文化發源地的江南地區有很多古鎮,有名開發的十分紅火,如烏鎮、西塘、周莊、同里、南潯等;有的隱秘於鄉間村野,需要人去探尋品味。在眾多的江南古鎮中,卻有一個敢稱「江南第一古鎮」,這是哪裡,又是怎樣的一個古鎮呢?

這個敢稱「第一」的古鎮名曰梅村,位於無錫市新吳區東南方,南瀕太湖,距無錫市中心約12公里。梅村還擁有「泰伯故里」、 \"勾吳古都\"等響亮的稱號。為何是「第一」,應該和梅村的歷史和文化地位有關的。

梅村古鎮歷史極為悠久,《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商代周文王祖父周太王想立季歷為王,以便傳位給具有聖德的季歷的兒子昌,季歷之兄泰伯與仲雍知道後為成全太王就出奔吳地。

泰伯與仲雍來到吳地的梅村,當時梅村還叫蠻村,因此此地相比中原地區來說還尚未開化,人民生活原始落後。一天傍晚,他們把馬拴在一個枯樹樁上,到第二天清晨,卻看見枯枝上開出了幾朵梅花。帶著一路的艱辛,在此蠻荒之地卻看到了盛開的梅花,他們格外驚喜,認為此地非一般。於是決定留下來,並把蠻村改名為梅里。

定居下來的泰伯發動民眾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並且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耕作技術傳授給當地百姓。由於泰伯對梅里的梅花甚是喜愛,就帶領當地百姓廣植梅樹,使得這裡的梅花聞名遐邇。百姓為了紀念泰伯的功績,就把梅里改名為梅村。

在習得了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後,梅村地區從此告別了蠻荒,成為世外桃源,外地的許多人紛紛遷來。武乙21年(公元前1132年),泰伯築\"泰伯城\",並建立了江南地區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勾吳。周武王12年(公元前1045年)封泰伯之後周章為吳國君。由此吳國正式建立,定都就在梅村。

這就是吳國的起源, 泰伯被稱為吳國始祖。司馬遷的《史記》有三十世家,泰伯位列第一世家,東漢恆帝時期建立了泰伯廟。從泰伯城建立至今,梅里古鎮的歷史已長達3200多年。

在文化上,梅村位處吳國中心,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吳文化的誕生正是源於泰伯在此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教化民眾,泰伯將中原的周文化與江南水鄉的特點相結合,開創了燦爛的吳文化,並由此奠定了富庶江南、魚米之鄉的基礎。吳王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吳國遷都蘇州,梅村成為吳國重要的冶煉基地。吳國軍隊的武器,還有吳國的著名寶劍如太和、屬鏤、魚腸等都出自這裡。

孔子稱泰伯為至德,梅村當地歷來奉守德義、尊師重教。如誕生於1913年的梅村中學,文教底蘊豐厚,錢穆、錢偉長、錢令照、錢令希等均曾在此求學或任教。1960年即為江蘇省重點中學,被譽為\"共和國優秀人才的搖籃\"。

"

大西北的寧夏,為何被稱為塞上江南?

大西北的寧夏,為何被稱為塞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