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好萊塢的警匪片,怎麼都繞不開1995年上映的《盜火線》,在犯罪槍戰類型片的排行中這麼多年來它一直高居榜首,從豆瓣8.5分,IMDB排行榜歷史排行一直在250名以內就可見一斑。首先要說明這部電影在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中這部電影更傾向於商業電影,或者說基本就是以一個商業片的模式打造的,但是它卻具備相當的藝術水準,小編不能夠很好的界定藝術水準的定義,小編認為一部作品能夠大範圍的,不分地域,民族,國家,語言,年齡段,性別,然後長時間的保持著情感共鳴的能力,就應該是在藝術的方向上有一定的建樹。而《盜火線》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這部電影中巨星雲集,主要的故事圍繞著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竊匪和阿爾帕西諾扮演的精英警察展開。兩個人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佼佼者,他們各自都把自己的業務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而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它沒有一邊倒的讓警察或者是竊匪擁有掌握一切的能力,讓另一方完全的被戲弄,在整個電影中只是一種陪襯。而是讓敵對雙方的實力旗鼓相當,各自的運用著偵查和反偵察能力來做競爭。用阿爾帕西諾的話說這是一個職業的罪犯,犯罪的每個細節都掌握的恰到好處,用羅伯特德尼羅偵查的消息來評價這個警察,他是警隊里的精英,全身心的投入到逮捕罪犯中。
接著是在那場被譽為電影中最精彩的警匪槍戰中,每個人的持槍動作,槍聲音效,整個團隊的戰術走位都讓觀眾們感覺是一場真實的警匪槍戰,讓每個人都能融入其中,觀眾不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整個的節奏和整個的電影語言的運用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仿佛就置身在槍戰的現場。汽車上的彈痕,水池中因為緊張跌倒的劫匪,水池旁木訥的小女孩,還有阿爾帕西諾那無情的一槍爆頭,不知道擊碎了多少觀眾的心,讓觀眾深深的遺憾在那個瞬間。
而讓這個電影感覺很真實的還有一點就是對雙方的平常生活細節的描述,讓觀眾們意識到在場場扣人心弦的搶劫場面之外,他們都和普通人別無二致,有著自己的妻子和伴侶,無論是劫匪還是警察他們都擁有著各自的正常生活,而那一場場搏命的廝殺,只是他們的職業而已,和農民收糧食,營業員賣酒沒有任何區別的職業。他們在各自的職業當中的感受和觀眾們的普通生活中的感受沒有任何區別,也是一樣的只能找到成就感,卻沒有寄託。
而最後決定這場競賽成敗的關鍵仿佛也不是誰更技高一籌,而是誰更了無牽掛。羅伯特德尼羅本來眷戀女伴都已經犯了他自己的大忌,而最後非要因為仇恨了結榮谷更是致命的錯誤。反觀阿爾帕西諾也是俗務纏身,第三任妻子出軌,婚姻再次面臨破裂,妻子和前夫的女兒(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後來憑藉《黑天鵝》獲得奧斯卡影后)自殺未遂。但是在接到訊息後他迅速的趕到榮谷被殺的酒店,這一刻羅伯特德尼羅剛好從酒店出來。如果沒有那個女伴,他本可以駕車逃命,但是那一刻他不再了無牽掛,他最終並不是沒有戰勝阿爾帕西諾,而是沒有戰勝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寂寞和孤獨。
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的對手戲
最後兩個惺惺相惜又以命相搏的對手,一個倒在了血泊里,一個握住他的手給予最後的人性關懷,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場景,無奈的廝殺,無奈的以命相搏,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困獸,而這也是這部電影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最重要的一點。導演賦予了動作片一種新的生命,讓動作片不再是單純的秀特技和鬼點子的類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