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道明,很多人搖搖頭,表示不認識。是啊,這樣一個低調到骨子裡的人不被大眾所熟知在正常不過了。他相比於某些青春偶像選拔賽出來的「明星」,少了許多名氣,自然也少了許多粉絲。
但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是一位低調到骨子裡的影帝,一個真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居士,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的王者。國學大師季羨林曾這樣評價陳道明:他的才華完全可以勝任北大教授。可見,國學泰斗對他學識的肯定,不僅如此,他與錢鍾書先生還是往年之交。
前段時間,網上曝出一條視頻,講的是在《傳承者》中幾位年輕評委,點評中國傳統花鼓藝術:這麼多年一成不變、沒有創新,太過於注重團體而忽視了個人,不可能走向國際等等。此語一出,一向儒雅的陳道明罕見發發怒了,批評道:「你們膽子好大啊,你們了解多少中國傳統花鼓藝術,在不了解情況下就對中國鼓文化做出了否定。」
陳道明的這些話語發人深省,現在的年輕人跟多的追求國外文化,卻忽視了我們中華5千年的傳統文化。如此下去,再過幾年,不知道這麼多傳統文化是否還能找到繼承人,更不知這些文化是否會被國外的「歐巴」、「歐尼」的肥皂劇完全取代。
陳道明不僅對國學有深入研究,在演技方面也同樣有著很深造詣。馬伊琍曾經說過:拍攝《我的前半生》時,明明這場戲中沒有陳道明,但是他還是在場認真觀看,時不時拿本子做好記錄。後來經過了解才得知,他是在學習年輕人的演戲技巧,以便提升自己,為觀眾呈現最好的戲份。陳道明用實際行動為我們闡述了「影帝」和「演員」之間的差別,這份認真的態度與某些小鮮肉,上台記不住台詞導致一個鏡頭多次不過、現場耍大牌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看過《圍城》和《康熙王朝》的人就會被陳道明的演技做折服。《圍城》作者錢鍾書先生都說:陳道明讓我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真是憑著扎紮實實的演技和不斷的學習精神,陳道明在多年的演藝生涯中沒有被潮流所淘汰,並於18年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就是這樣一位,演技方面精益求精,文學方面造詣深厚,卻連微博都沒有。有人說過,進了陳道明家裡就會發現,滿屋子裡飄著的只有書香。「戲子之所以被人看不起,就因為這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職業。當他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便低眉垂眼,四處求人;一旦紅了,立刻不知道天高地厚,張狂、輕浮。」正是抱著這種心態,陳道明才能在如此浮躁的娛樂圈裡經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