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持續56年的跟拍,太用心

作者:CUP       2019-07-24 10:41:55


"

1964,英國BBC拍攝了一部記錄片,叫作《人生七年》。

片子採訪了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14個七歲的孩子。

他們的家庭、出身、生活環境、社會地位都千差萬別。

此後每隔七年,BBC都會重新跟拍這群孩子。

這一跟,就跟到了今天。

........

從1964年到2019年,《人生七年》已經相繼拍攝了9部。

當年的那群孩子也已經整整63歲了。

而這部真實跟拍了半個多世紀的紀錄片,也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的紀錄片」——

《人生七年》1-9

豆瓣均分:9.4

電影鑑賞

《人生七年》系列

適用人群:優質紀錄片控

推薦理由:持續56年的跟拍,太用心!

時 長: 180min*9部

推薦指數:

該片用極度凝練的方式,展示了十幾個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真實人生。

人生的輪迴,從這14個七歲孩子的真實生活開始。

人生七年又七年。

無論是受訪者、紀錄者,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跟隨這部紀錄片一起,慢慢老去。

拍攝第一部時,22歲的導演艾普特還只是一個副手。

從第二部開始,他正式接過導筒,成為整個系列的領導者。

到今年完成第九部為止,艾普特已高達78歲。

不管片里片外,他們都迎接著時間的錘鍊與洗禮。

《人生七年》就像一部現實版的《楚門的世界》。

沒有編劇,只任由命運指引,撰寫出最扣人心弦的劇本。

參與拍攝的14個孩子,有10個男孩,4個女孩。

其中,

5個孩子來自,上流社會

2個孩子來自,中產家庭

4個孩子來自,工人階層

1個孩子來自,農村

2個孩子來自,福利院

9部作品,

分別選用他們人生中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63歲,這9個節點進行拍攝。

紀錄過程中,有人退出,有人缺席,也有人去世。

無需多說一言一語,便將世事無常的人生百態,折射得淋漓盡致。

第一部開始,上層的孩子和底層的孩子,顯示出了明顯的差異。

上層少年看《金融時報》、《觀察家報》和《泰晤士報》:

人生規劃有條不紊。

底層少年,甚至連大學是什麼都不知道。

▌富人階級:約翰

作為「准高富帥」,約翰、安德魯、查爾斯這三個孩子,早在14歲就對自己的將來有了明晰認知。

約翰和安德魯,想要從事律師相關的職業。

這之後,約翰和安德魯一路升學考入牛津和劍橋,如願成為律師。

查爾斯則進入杜倫大學歷史系,並於畢業後成為BBC的紀錄片製作人。(21歲後退出了拍攝)。

在常人眼中,他們一直按照既定的命運軌道前行。

約翰順利迎娶了前保加利亞外交官的女兒。

35歲就進入了高等法院的大法官法庭分部,42歲成為了皇室的法律顧問。

但是,面對這些成就,約翰卻並不認為這些是與生俱來的上層權利。

9歲時,由於父親早逝,他家曾陷入嚴峻的財務危機。

為了補貼家用,他也只能拚命讀書,爭取獎學金。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眾人,即便生在上流社會,也並非一帆風順。

只有努力苦讀,才能靠教育改變命運。

獲得權勢與聲望之後,晚年的約翰一直熱衷慈善事業。

救助了很多貧困地區的窮苦兒童。

▌底層階級:尼克

和約翰一樣,《人生七年》中還有很多人物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號稱「勵志哥」的尼克,就是一個從底層成功逆襲的典型案例。

尼克是農場主的兒子,爸爸和爺爺都是農民。

幼時面對鏡頭,他顯得羞怯且敏感。

對於階級局限,他非常無奈。

身為鄉下孩子,他需要幫著家裡喂牛趕羊干農活。

可這樣的他,卻在父親鼓勵下,成功打破了階級壁壘。

通過努力,他考上牛津大學物理系,與同學結婚,並一起移居美國。

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從事核聚變研究,最終成為大學教授。

一切看起來都近乎完美。

殊不知,外表光鮮的他,其實也歷經坎坷。

晚年的他,看起來鬱鬱寡歡。

因為矛盾,他婚姻破裂,妻子最終離他而去。

傾盡半生心血研究的項目,也陷入困境,不得不放棄。

患上喉癌,病入膏肓。

一切的一切,都讓尼克充滿了失落。

回顧一生,真正讓尼克感到純粹喜悅的時光,不是升學,也不是升遷,而是兒子出生。

飽受疾病困擾的他,為自己和親人感到難過與擔心。

直到這時,他才恍然大悟,發現生活並沒有像想像中的那樣展開。

尼克的遭遇,仿佛讓人看到了成功者背後的心酸。

▌中產階級:尼爾

和尼克類似,生長中產階層的尼爾。

其人生也經歷了意想不到的大起大落。

小時候的尼爾活潑開朗。

是紀錄片中人氣最高的孩子。

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的他,父母都是老師。

其成長路徑,早早就被父母規劃好了。

如無意外,他會成為一名大學講師或銀行經理。

但意外卻偏偏發生了。

因為發揮失常,他與牛津失之交臂。

考入了一所不入流的大學。

上學一年,便申請退學。

20多歲的他,長期飽受精神問題困擾。

只能靠在工地做零工度日。

最落魄的時候,他甚至淪落街頭,靠低保接濟流浪。

因為擔心疾病影響,他終身沒有孩子。

一度鬱鬱寡歡:

「我是個失敗的人,我不配結婚生孩子,孩子會遺傳我的失敗。」

直到40歲,他才在朋友幫助下,重新站了起來。

這時的他,開始從政。

他加入自由民主黨,積極參與當地政治活動。

當選議會顧問,成為一名業餘牧師。

四處奔走,為民請命。

從這時起,他開始以嶄新的姿態面對生活。

而幫助他的朋友里,有一位正是通過節目結識的同伴:布魯斯。

▌上流社會:布魯斯

布魯斯是五個出身上流社會的孩子之一。

早在小時候,他就表現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和其他目的明確的「高富帥」不同。

他認為,「我們應該把大部分的錢給窮人」。

小時候,他立志要去非洲。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快訊/兇嫌認罪「故意捅刀」任達華!精神鑑定結果出爐!


有生之年系列!9部時隔20年以上重啟續集的電影


周星馳老了?捧紅了張柏芝,捧紅了林允,卻唯獨沒捧紅演技好的她


他在最落魄的時候為周傑倫寫了一首歌!酬勞夠讓他花四年!


米歇爾威廉士:養好女兒最有成就感


王寶強「冷門」4部作品,看過三部的都是鐵粉,最後一部堪稱神作


八一廠80年代軍旅題材電影,朱琳飾演女主角,巫剛初登銀幕


一個每天不出門的人,是否在虛度時光?這部片告訴你,「宅」能「宅」出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