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太多熊孩子,我想把這32條教養禮儀送給他們家長

作者:CUP       2019-07-24 10:38:53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以前認識一個男孩,上小學,身體有先天殘疾,一直很自卑。

學校有幾個男孩子,十分調皮,給他起綽號,在他身後大聲喊著「小瘸子」。

這幾個孩子無論是無知也好,尋求自我滿足也罷,都不能改變行為的惡劣、內心的陰暗。

她們總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通痛苦之上。

「肥豬」,「老驢」,「大齙牙」,「小四眼」,「大胖子」。

成年人聽了都會不舒服,更何況心思單純的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網友說起自己童年時被起綽號的經歷:

不知道為什麼一些同學們都叫他「狗雜種」。

他十分介意,於是就和全班男生打架。

一些家長道歉說,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

但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小孩子之間的玩笑而已嘛,開玩笑這麼認真幹什麼。

可想而知,家長對此都不以為然,更別提耳濡目染的孩子。

潛意識中,孩子認為「原來這樣也可以呀」,「媽媽不說,就沒關係吧」,最終形成了是非、善惡、好壞的初始概念。

當家長的放縱,對孩子疏於管教,孩子漸漸失去分辨是非能力,玩笑越開越大,行為越做越過分,甚至走上歧途。

還記得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紐約一男孩隨母親坐地鐵,頭枕在母親的腿上,雙腿在座位上伸開,一人占了三個座位,

男孩就這樣躺著玩遊戲,別人走過來,也不肯讓座。

終於有趣的發生了,一男子直接走過來坐在了熊孩子的腿上…

孩子的表情是這樣

而男孩母親就在一旁......

美國網友在視頻底下留言:我相信任何有教養、有禮貌的父母都不會讓小孩在公眾場合這樣做。

其實,父母的品行就是孩子的品行。

有研究證明,職場女性更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也就是說父母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了解胡適的人都知道,胡適先生是民國時期,性子最為溫和的人了。

先生曾在自傳中回憶自己的母親馮順弟,他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有一次和親戚朋友一起參加宴席,親戚家的一位男寶寶,3-4歲,每次一上菜,就將菜轉到自己面前。

一會站起身來,一會跪在椅子上。

一邊搶著桌上的菜,一邊說,「這個雞腿是我的」。

好像稍微慢了點桌上的東西就會沒有了,

吃飯全程,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父母坐在旁邊無視孩子行為,也完全不在意其他人的存在與眼光。偶爾輕聲「慢點」,「你想吃什麼媽媽給你夾」,「你坐下,你要哪個」。

也許有人會質疑,

孩子還小,不懂事!你一個大人計較什麼!

以及,

小孩子嘛,皮點鬧騰點也沒什麼關係嘛!

正是懷著這種想法的大人,在孩子旁邊助長鬧騰氣焰,

「正長身體,多吃點。」

「來,這個給你。 「

聽到這些,孩子的表現欲更強了。

小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長輩不動筷子,晚輩不能動筷子。

就餐講禮儀是對別人的尊重,也能體現個人素養,有「三輩子學吃,五輩子學穿」這樣說法,意思是,三代才能培養出貴族。

孩子是父母自身素養的鏡子,孩子文明與否能直接反映出父母家庭教育是否缺失。

父母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懂不懂無所謂,等孩子長大再教。

殊不知,孩子的教養是潛移默化的。

無論孩子年紀大與小,教養應從小事教起。

魯迅說過,小時候不把孩子當人,長大也做不了人!

教養是從讓孩子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在這裡給父母們準備了一些乾貨:快點帶孩子學習起來吧!

還有哪些熊孩子的不文明行為,在評論區留言下來,讓各位爸媽吸取教訓,共勉!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醫生忠告:不給娃吃此物,可能出牙慢發育晚,寶媽莫大意


請住口!你的這些「暗示」,正在毀掉孩子


教育部不讓通過微信、QQ布置作業,學生就能減負了?


做耀眼的明星,還是做平凡快樂的自己?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11張圖,告訴你普通家長和智慧家長的區別


1歲內寶寶,必備40條養護常識


女兒因長得和芭比娃娃一模一樣被說是假人,媽媽無奈曬出兒子照片,網友紛紛表示:服了


曾是歌後,婚姻不幸中年喪女,16次試管嬰兒為把女兒生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