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對於孩子來說,如同花粉和火焰,具有某種蠱惑的成分,而童詩更是如此。它作為孩子們最初的發音形式,將他們的記憶引入一個新的天地。
這其中最偉大的大師是誰呢?只見一位身材魁梧、衣著邋遢的光頭強出現了,他的身上貼著民謠歌手、繪本作家、詩人的標籤,走在紐約的人行道上,挎著一個郵差包,包里鼓鼓囊囊的,裡面裝著歌譜……
這位不起眼的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謝爾·希爾弗斯坦。
他這次給孩子們帶來的詩歌,就是這首《總得有人去》。
下面,我為大家朗誦一下。
總得有人去
【美】謝爾·希爾弗斯坦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它們看起來灰濛濛。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因為那些八哥、海鷗和老鷹
都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鏽,
想要個新的我們沒有。
所以還是帶上木桶和抹布,
總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這首詩的作者是美國詩人、繪本畫家謝爾·希爾弗斯坦。
他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天才,集詩人、插畫家、繪畫家、鄉村歌手於一身,其繪本作品:《失落的一角》被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兩千多萬冊,同時他的童詩也別有特色。
這首小詩《總得有人去》,是希爾弗斯坦一首比較有名的詩歌。
帶上水桶和抹布,就可以去擦擦桌子,擦擦玻璃,嗯?居然還可以去擦擦星星?這麼神奇嗎?
但是有了想法之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很自然。因為星星「看起來灰濛濛」,「八哥、海鷗和老鷹都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鏽。」總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讀了這樣的詩歌,小朋友會想到什麼呢?
星星是什麼?我們又是什麼呢?有人說星星是等待拯救的孩子,擦拭星星的人是父母和老師,然而在穆清老師看來,這首詩中的「我們」,是勇於改變、捨我其誰的孩子。
不知道手機前的小朋友怎麼看呢?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