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戰國策·齊策三》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意味著你是怎樣的人。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好人使人變好,接近壞人使人變壞,客觀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甚大。
和靠譜的人在一起,讓人波瀾不驚,活得踏實安心;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讓人積極向上,更上一層樓;和知心的人在一起,讓人無所顧忌,活得舒心愜意。
和不靠譜的人在一起,總會多生事端,諸事不順;和負能量的人在一起,讓人抑鬱寡歡,精神萎靡;處低級朋友,只會危害自己,讓人停滯倒退!
01
和靠譜的人在一起
靠譜的人做事慎重,為人踏實。
和靠譜的人在一起,可以完全信任與託付,讓人心安。
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里有這麼一段:
小時候,媽媽交代買紅糖,他卻買了白糖,還義正言辭地說:「這不都差不多嗎?」
長大後,他在錢鋪做夥計,「十」字跟「千」字常常混淆。掌柜因此很生氣,他卻說:「千字只比十字多一小撇,都差不多,不用太認真。」
差不多先生有緊急事要出遠門,遲到了兩分鐘到火車站。趕不上車的他搖搖頭埋怨說:「今天走同明天走,也差不多,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晚兩分鐘開,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差不多先生得了急病,東街的汪醫生不在家,於是他便請了西街的獸醫王醫生,最後斷氣前,還斷斷續續地說:「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不靠譜的人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樣的人不適合當朋友,更不適合一起共事。
李嘉誠曾說:「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的確,在這個社會上,靠譜比聰明重要。選擇和靠譜的人在一起,等於選擇了一個安如泰山的依靠,讓人內心安定,遇到事情也能從容以待。
靠譜的人,值得深交!
02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科學研究認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生活中,周圍人的品格、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都在影響我們。
很多時候,我們深受其影響而不自覺,特別是年輕人,閱歷不深,更容易受他人影響。
所以,寧可獨自一人,沒有朋友,都不可與那些滿是負能量的人為伍,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只會浪費時間,讓我們變得焦慮和悲觀。
很早以前,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趕,處境十分危險。
酋長把大家召集起來,說:「有件事我必須告訴大家!」所有的人都神色惶恐地聽著。
酋長說:「這是一個很壞的消息,除了水牛的飼料以外,我們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了。」
全場死一般寂靜,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刷白。
突然,酋長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我還有一個好消息可以告訴大家。」
「真的?」全場一片驚呼。
酋長笑著說:「那就是,我們還存有很多的水牛飼料!」
後來,這群印第安人頑強地生存下來,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是除了水牛的飼料以外,沒有東西可以吃,還是有很多的水牛飼料可以吃,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
正如半杯水的故事:樂觀積極的人看到半杯水,會慶幸還有半杯水;悲觀消極的人看到半杯水,會抱怨只有半杯水。
這杯水就像現在的生活,是知足常樂,還是怨天尤人?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慶幸還有半杯水,然後很高興地喝下。
和負能量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抱怨只有半杯水,然後忍著口乾舌燥,拿著半杯水去討說法。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
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老闆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典型的負能量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所以,遠離負能量的人,和充滿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我們才能接受到好的暗示,成為更好的人。
03
和知心的人在一起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
一日,俞伯牙在林中即興彈奏,被鍾子期聽到,兩人成為了知己,因為琴結緣,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他們約好,俞伯牙周遊結束後去拜訪子琪。
但是,等到兩人再見時,已是陰陽相隔。
伯牙悲痛欲絕,在知己墓前彈奏了最後一曲,將自己珍惜如寶的琴砸碎於墓前,終生再也沒有彈奏過琴,這也就是「伯牙絕弦」的故事。
失去知己鍾子期的陪伴與傾聽,俞伯牙的好琴聲變得毫無意義。
轉念想想自己的人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呢?或許就是那個懂你的人啊!
有句老話說得很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這是多少人經歷風雨後的感慨!又是多少人,感悟一生的追求!
和知心的人在一起,不用說話對方就能懂,多少想不通的事都能在知己這裡找到慰籍或答案。
要說心情影響健康,那知己便是一劑萬能藥,不用花錢還沒有副作用,但需用心經營兩個人的情誼。
人不可以選擇出生,不能拒絕上輩子或惡或福的報應,但可以選擇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成為什麼樣的人,為自己的下輩子修行。
朋友,重要的不是金錢與地位,而是靠譜、充滿正能量和知心。
和靠譜的人在一起,無懼凡塵世事,心安成大業;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日日向陽而生,年年節節高;和知心的人在一起,找回本真自我,事事皆有意義。
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能與靠譜、充滿正能量、知心的人相伴,乃人生大幸也!
(來源:作者 / 韓九叔 國學文化堂,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