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入中伏「明日入大暑」,趕緊準備這些

作者:CUP       2019-07-24 10:31:55


"

今起入中伏 「明日入大暑」,趕緊準備這些!三伏天的威力顯現,氣溫像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的暑天,我們一定要準備這些。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北京十三陵藥王谷景區

中伏20天(7月22日~8月10日)

7月22日入中伏,明日是大暑,果真是強強聯合。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已經到來。常言道,「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伏天不止是養生的好時節,更加是一個需要避病的日子。小圈這就給大家介紹這時候應該如何吃,怎麼養生~

中伏如何養生

1、健脾防暑

伏天濕熱較重,容易導致脾虛,要注意健脾護脾。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綠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適當喝些綠豆粥祛濕健脾。中醫認為,綠豆煮湯能夠消暑益氣、清熱解毒,對於輕度中暑,頭昏頭痛、胸悶氣短、無汗煩熱症狀能夠起到治療效果。

還應該適當多吃蔬果,特別是維生素含量高的蔬果,如西紅柿、西瓜、黃瓜等。

伏天氣溫高,人體容易脫水,因此大量補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也可以喝一點綠茶或者淡鹽水。

注意: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需要注意,要少吃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等。這些食物會加速皮膚對於光的敏感性,加重對紫外線的過敏。

2、麵食可作為補充人體能量首選

北方有句俗話,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說的是老百姓過伏天的習俗。

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會加快,身體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餃子等麵食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暑熱讓人們食欲不振,麵食相對好消化吸收。

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注意:

麵湯,普遍含鹽較高,要少喝;

撈麵,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沖兩次,這樣做會讓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流失;

炒麵,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

燜面,營養損失較小,營養均衡。

3、中伏要防病

1. 心血管疾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每年夏天從6月開始,心腦血管疾病就進入了高發期,並且會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醫師劉馨雁介紹,既往的統計數字顯示,氣溫每升高1℃,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增加17.3%。

2. 中暑:死亡率高達60%

夏季高溫,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但是!在中暑裡面,有一種最嚴重的中暑叫做「熱射病」,死亡率高達60%,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3. 面癱:空調直吹容易面癱

夏季,人們常呆在空調房,很容易導致一種夏季高發疾病——面癱!天氣炎熱,部分人選擇空調或者風扇直吹,風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現面部神經炎,即面癱病症。面癱患者常常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痹,嚴重時嘴歪眼斜。

4. 腸炎:不注意很遭罪

這段時間人體消化功能變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同時,悶熱的天氣適宜細菌的繁殖,因而腹瀉、腸炎成為「夏季」最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

4、中伏按三穴

1. 百會穴:提神醒腦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的最高點,按摩這裡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即可。

2. 內關穴:預防中暑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高溫環境待久了及時按揉這裡可以防範暑邪,對保護心神是非常必要的。

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內關穴各50次,以中暑三大症(頭痛、出汗、口乾)有所緩解為佳。

3. 勞宮穴:養心寧神

勞宮穴位於手掌心,握拳屈指時,位於中指指尖處。中醫講「心主夏,心與夏氣相通」,因此,炎夏養生重在養心,而勞宮穴也被稱為「護心穴」。

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十字花科蔬菜有多神奇?油菜補鈣、紫甘藍抗衰老,西蘭花也有營養


一生氣就罵孩子,罵家人,如何讓自己不生氣的?中醫這麼說


腎不好的人,睡覺時有什麼表現?4個異常早點發現


健康 | 沒吃東西,嘴裡也有酸、甜、苦、鹹味?小心這些器官出問題


常喝菊花茶,好處多多!但不同種類的菊花茶,功效大不相同


隔三差五胃痛,除了胃寒,還有這5種原因,這裡有妙方


泡腳其實不止5個好處,喜歡泡腳的人,可偷著樂吧


秋葵雖好,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吃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