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原始森林入列世界遺產名錄。今年7月5日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列入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兩處自然遺產中,除了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另一處則是伊朗的赫卡尼亞原始森林。
(圖文無關)
赫卡尼亞森林位於伊朗北部,沿裏海海岸線綿延850公里,是一處獨特的森林群落,歷史可以追溯至2500萬至5000萬年前。這片原始森林在冰川期收縮,氣候回暖時重新擴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赫卡尼亞森林「植物多樣性顯著」。它占伊朗國土面積大約7%,伊朗已知維管植物種類的44%在那裡生長。維管植物是有維管組織的植物,包括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赫卡尼亞森林迄今發現180種溫帶闊葉林典型鳥類和58種溫帶闊葉林典型哺乳動物的蹤跡,包括代表性物種波斯豹。
伊朗先前已有一處自然遺產入列世界遺產名錄,即盧特沙漠,位於伊朗東部,是世界最乾燥、最炎熱的地方之一。
世界自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保護自然遺產而設立的,根據《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規定申報成功的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方可獲得批准:
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構成代表進行中的生態和生物的進化過程和陸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社區發展的突出例證;
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至此,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伊朗世界遺產共有24項:
1、恰高·占比爾(1979.12)
2、伊斯法罕王侯廣場(1979.12)
3、波斯波利斯(1979.12)
4、塔赫特蘇萊曼(2003.7)
5、巴姆城及其文化景觀(列入:2004.7,修改:2007.7)
6、帕薩爾加德(2004.7)
7、蘇丹尼葉城(2005.7)
8、比索頓古蹟(2006.7)
9、伊朗的亞美尼亞修道院(2008.7)
10、舒什塔爾的古代水利系統(2009.7)
11、阿爾達比勒市的謝赫薩菲·丁聖殿與哈內加建築群(2010.7)
12、大不里士的集市區(2010.7 )
13、波斯園林(2010.7)
14、貢巴德·卡武斯高塔(2012.7)
15、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2012.7)
16、戈勒斯坦宮(2013.7)
17、被焚之城(2014.7)
18、梅滿德文化景觀(2015.7)
19、蘇薩(2015.7)
20、波斯坎兒井(2016.7)
21、亞茲德歷史城區(2017.7)
22、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遺址(2018.7)
23、盧特沙漠(2016.7)
24、赫卡尼亞森林(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