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作者:CUP       2019-06-22 06:35:26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丨福林媽咪

長久以來,父母總是以「教育者」「領導者」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我們可以理解,教育的施行過程中,威嚴的樹立的確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指令。

然而,仔細思考我們會發現,如果孩子的成長是從接收父母「指令」中被動獲得的,那麼,孩子自身主動獲得提升的能力就會降低。

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所以說,威嚴是把雙刃劍,其中的厲害關係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而現在我要告訴你的是:在建立威嚴之前,先跟孩子做朋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遇到「習慣性反抗」的孩子。父母說什麼,他總是跟父母「唱反調」。

讓他去做作業,他非要等到看完電視。讓他吃飯,他又要玩會玩具才行……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反抗情緒?

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引發了孩子的反抗情緒。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放在家長身上更容易感受。為什麼我們對領導的安排總會產生那麼一些「表面奉承暗地叫苦」的想法?正是因為領導與下屬之間的不平等關係,造成下屬習慣性的帶著有色眼鏡審視領導的安排。

為什麼我的工作這麼多?為什麼我要加班?為什麼……

孩子也是一樣,當孩子意識到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來管控自己的、管理自己的。那麼這種不平等關係,同樣會 引發孩子的對立情緒。

憑什麼你讓我吃飯我就要吃飯?玩會玩具再吃有什麼不可以的?

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其次,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同樣用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係來說,因為階層的不同、等級的不同,領導很難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考慮。比如,領導總是跟你談工作,很少跟你講待遇。比如,領導總是告訴你該如何努力,很少告訴你要學會放鬆。

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樣,因為關注點的不同,父母總是把視線鎖定在「孩子如何才能成長」的問題上,而對於孩子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大部分父母缺少這方面的了解。

這也就告訴我們,以「領導者」「教育者」的角色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會產生很多消極的影響:

1. 對立關係下的反抗情緒

就想上面說的那樣,如果父母把自己當作「領導者」,那麼他絕對會濫用「領導者」的特權。比如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你不用胡攪蠻纏,我怎麼說的你怎麼做!」

這其實就是一種濫用權力的表現。

長此以往,這種特權下的不平等關係就會讓孩子逐漸失去耐心,進而產生反抗情緒。

不可避免的,教育的氛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2. 無法全面的了解孩子

因為對立關係的產生,孩子無法真實的表達自己,而父母也就無法全面的了解孩子。

如果父母總是強調自己「管理者」的身份,那麼父母的視線也會更多的關注到孩子的「成長問題」「能力提升問題」上,而忽略了對孩子其他方面的了解。

要知道,無法全面的了解孩子,就無法找到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這從根本上,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理念。

3. 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

就像領導與員工那樣,很多問題很容易解決,只需要領導的一個決定,甚至一句話。比如,員工工作處理不當造成了損失,領導一句話開除員工,事情就得到了解決。

當然,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無法「開除」孩子,但依舊可以武斷的解決問題。比如孩子與小朋友發生爭執動手打人,那麼很簡單,面壁思過去吧。

很容易感受到,雖然我們制止了孩子的錯誤行為,但對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來說,我們的方式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影響,甚至會加劇孩子的反抗情緒。

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由此我們可以說,以「領導者」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對於孩子的成長無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們不應該以領導者自居,而應該跟孩子「做朋友」。

顯而易見的是,朋友關係更加公平,更容易相處,對於孩子來說也更願意接受,更願意與朋友分享自己。

那麼,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應該怎樣跟孩子做朋友?或者說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 平等、尊重、信任

朋友之間最核心的內容在於平等,失去平等,朋友關係就失去了繼續的可能。

而尊重和信任,又是對朋友關係最強烈的維護。

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平等,意味著我們要放下「父母」「領導者」的架子,處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上,這更有利於我們理解孩子,拉進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尊重和信任也是如此,其實教育理念一再強調過,當孩子出現問題或者處理不當的時候,首先表達尊重和信任,更有利於解決問題。

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2. 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為什麼孩子跟小朋友吵架之後,我們首先會責備孩子?正是因為我們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當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你或許會更加理解「玩具被別人搶走的失落感」,「沒有得到允許就搶走自己玩具的焦慮感」,當你能夠理解這些感受,或許你就不會急於責備孩子了。

3. 從朋友關係晉升為「大哥哥、大姐姐」

雖然哥哥姐姐也同樣是朋友關係的一種,但你要知道,孩子對於「大哥哥大姐姐」的認可,遠遠高於同齡的小朋友。

就像我們經常說的「孩子王」那樣,當我們從孩子的朋友晉升為「孩子王」的時候,孩子對於我們的教育會更加容易接受。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在與孩子和平相處的前提下,不斷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優勢」,讓孩子主動對你產生崇拜情緒,進而得到孩子的認可。

別讓孩子覺得你是他的領導!擁有威嚴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其實,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一直是我們教育所探討的內容。

強硬的教育方式,喜歡以「領導者」的姿態,硬性要求孩子,並讓孩子得到成長。這種方式雖然會產生很多弊端,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最為常見,最為普遍。

而理性的教育方式告訴我們,跟孩子做朋友,理性的分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的發展。

所以說,家長朋友們,是時候放下「架子」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福林媽咪粉絲圈,來和育兒大咖還有志同道合的寶媽們一起來交流育兒經吧!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1歲男寶爬泰山,引來遊客圍觀,網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不要瘋狂迷戀關鍵期,錯過關鍵期,難道就不培養孩子了嗎?


孩子厭學怎麼辦?家長這麼做!


你的孩子正在叛逆期嗎?不妨話兩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檸檬是女人的寶!!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檸檬的正確吃法!


夫婦撿到嬰兒,18年後女孩送去紙條,夫婦看到上面8個字愣住了


孩子錯過這2個黃金睡眠時間段,就等於錯過了黃金「增高期」!附兒童科學睡眠時間表,家長貼兒童床前提醒


女孩高考後被騙九千,村長送來一萬,畢業後不見村長人影女孩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