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進入了全球化時代,作為應用範圍最廣的英語,越來越受到父母的重視,很多父母都想培養孩子養成一口流利的英語。好的英語水平不僅有利於孩子將來的學習,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也占有很大優勢。
但是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中,難免會有很多困惑,比如:
孩子什麼年齡適合學英語,過早的學習英語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漢語學習?
用什麼樣的方式培養更利於孩子的英語學習?
上英語培訓班還是在家裡自己教育更合適?
今天我們就結合一些科學研究的經驗,解答父母的困惑,幫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學好英語。
我們首先要知道,語言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
來自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在2周歲的前半年裡,孩子的詞彙增長十分緩慢,他們每月大概能學會8個新詞。但在2歲後,孩子的詞彙開始爆炸性發展。到6歲時,一般的孩子已經掌握了14000個單詞。假設詞彙的發展大約在18個月以後才真正開始,那麼平均每天要學會9個新單詞。
6名2周歲的兒童詞彙增長量
如果孩子學習新單詞像我們成年人學習英語那麼緩慢而艱難,需要不斷的嘗試和重複練習,這種速度是不可能的。事實上,5周歲左右的孩子在聽到別人使用的詞彙並自己掌握之前,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接觸很少的幾次,有時候甚至一次。
這表明兒童在學習語言上有非比尋常的天賦。這種天賦從2歲開始,直到到兒童後期,這種速度開始減慢,當到了青少年和成年時,這種語言能力就基本消失了。
所以,兒童語言的學習是有關鍵期的,過了關鍵期再學習語言不僅難度增大,最終達到的語言水平也低。
來自一項針對美國移民英語水平的調查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個理論。
在呆在美國時間一樣長的前提下,那些7歲前來美國的移民的英語跟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一樣熟練。但是15歲以後來的移民的對英語卻不怎麼精通。
所以,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的英語,就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7歲前最好就要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感、語法,這樣孩子在以後的英語學習上就會事半功倍。
很多父母雖然也認識到提前學習英語的好處,但是他們擔心過早的學習英語會影響孩子對我們漢語的掌握,讓他們產生認知混亂,因此在教育孩子英語年齡上舉棋不定。
事實上這種思想有些多慮了。
提前學習英語並不會影響漢語的學習。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心理語言學家就開始關注雙語學習的過程,他們的研究結果清晰的表明:3歲前接觸兩種語言的兒童可以毫不費力的輕鬆精通兩種語言。儘管雙語兒童有時候會混淆兩種語言,將一種語言的詞彙和語法應用到另一種語言中,但到了3歲後,他們就會清楚的意識到兩種語言的區別,每種語言的使用背景和環境(Lanza,1992;reich,1986)。到4歲的時候,兒童不僅在本土語言上會達到熟練的程度,對於第二種語言也表現出非常好的運用能力。當然,對第二語言的掌握離不開他們接觸第二語言的的程度。即使孩子在學會母語後(3歲後)再學習第二種語言,他們也可以只花不到一年的時間在第二語言上獲得與母語相近的語言能力。
想想我們那些在方言和普通話環境里長大的孩子,他們既會說方言又會說普通話,能夠快速準確的切換兩種語言方式,從來沒有說因為一種語言影響了另一種語言的發展。
而且,提前學習英語還會促進孩子智力的發育。
近期研究發現,雙語兒童在認知發展上占有優勢。他們在IQ和語言熟練程度上的測試中,得分都要高於單語兒童,特別是要求他們辨別字母,單詞之間的一致性,或發現言語和作文中語法錯誤的測量中,雙語兒童明顯比單語兒童做的要好。
專家認為,之所以雙語兒童比單語兒童表現的更加優秀,主要來自於兩方面:
第一:他們比單語兒童更早的意識到語言的表征是隨意的。我們都知道,狗用漢語和英語分別表示為「狗」和「DOG」,它們看上去聽上去都不同,但代表了同一個意思,一種語言只是現實世界的一種表征方式,沒有絕對的,這種認知促進了他們的大腦發育。
第二:雙語者能夠更加熟練的監控環境,並能說出被當時的同伴所理解的語言,同時抑制注意力轉移到與當前語言背景無關的第二語言上。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力和敏感性。
所以,過早的學習英語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的漢語學習,還會促進孩子智力的發育。
既然越早學習英語越好,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英語呢?
1、創造英語的環境
很明顯,要想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途徑最好方式就是多聽多用多練,讓英語教育融入環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的生活場景中學習。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英語越多,對英語的掌握就越熟練。
很多家長覺得英語不好,發音不準確,無法給孩子創造英語的環境。
其實,對於孩子的英語啟蒙,只要有一般的英文基礎就夠了。孩子的英語啟蒙也就是一些簡單的發音、詞彙。
而且,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各種英文兒歌、繪本、動畫等都可以找到,也有很多教孩子英語的APP,父母要想給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的環境,太好的做不到,簡單的基本都可以實現。
2、結合生活場景,從簡單入手
現在很多父母流行「磨耳朵」的英語教學手法,就是多放英文歌曲、多看英文動畫、多聽英文故事,他們認為讓孩子多聽多看,孩子就會養成語感,自然而然的就會了。
事實上,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首先要做的是輸入,孩子要理解意思,他才能在記住。只有理解了,孩子大腦才能加工,孩子才能做到輸出。否則,只要天天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就能學會英語的話,我們也就不用這麼辛苦考花費10幾年時間學英語了。
父母要結合生活場景,不要只是記憶單詞,要讓孩子看到實物,由點及面,由簡單到複雜的教育孩子學習英語,這樣才符合人的認知規律。不要一上來就讓孩子看大段的英文繪本、英文動畫,聽長篇的英文故事,這樣的難度明顯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3、多互動,引導孩子輸出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讓給孩子說出來。
說出來證明孩子在頭腦中思考了,既增加了記憶,又熟悉了單詞的運用,是快速學好一門語言的最佳方式。
父母從簡單的字詞開始,引導孩子用英語說生活中的物品。當孩子的英語水平提高後,還可以鼓勵孩子編一些簡單的英文故事,或者模仿一些動畫片中人物的對話,總之一定要引導孩子多說。
父母千萬不能把孩子扔到英語動畫片前一走了之,讓孩子自己學,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低效的,孩子很容易會看來就忘,一點也記不住。
要想孩子未來學好英語,最好在2歲左右就要開始培養,最晚不要晚於7歲,否則錯過了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將影響未來孩子的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