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住在一起並不是只有婆媳問題,裡面還摻雜了教育小孩的問題!小孩的角色除了是爸媽的心肝寶貝之外,也是爺奶的寶貝孫子,隔代的教育方式出現碰撞時到底又該怎麼辦?
於是我列出我遇過的五項教育問題:
1、徒手抓飯超沒禮貌?!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寶貝從四個月開始,就很喜歡把東西往嘴巴塞?更尤其接觸到輔食之後,他們對食物的好奇心更超越之前的技能,咬啊~甩啊~抓啊~捏啊~。
沒錯!幼兒想要學會握湯匙之前,都是必須經過多次練習,但是手指尚未靈活又怎麼把湯匙握得好呢?因此現在很多父母已經知道,接觸輔食的中期,都會開始添加手指食物,好讓小孩練習抓握、準確的把東西送進嘴巴。不過,長輩們總是擔心小孩吃向難看、滿地髒兮兮的!
事實上,豆媽我曾遇過這種衝突,於似乎我不斷踩在婆婆的底線上,所以,媽媽就要明白,每天的任務就是抓緊時間讓小孩不斷練習,這時間也就是婆婆不在的時間,而且思考到婆婆最在乎的是小孩髒?還是地上髒?
確定以上兩點就很好辦了!而且當媽媽的你絕對不能忘記「練習一定有失敗」也就是環境會變髒,而你必須在這場失敗中擔任承受者,也就是打掃環。好吧!若你說婆婆也一直都在家,沒關係,試著在大家一起吃飯時,除了一碗飯之外,另外用一小盤手指食物放在小孩眼前!
這時候,一邊喂小孩,小孩也一邊拿自己的那一小盤食物,幸運地婆婆也沒認為太髒,那就是PASS!這樣一來也就是慢慢侵入長輩們的底線。(而且吃完飯,馬上擦地,婆婆還覺得這媳婦實在是太勤勞了,不就也是幫自己加分嗎?)那如果某天小孩丟給長輩照顧,他們要追著喂,那就是他們的事了,看開吧!反正一天沒練習也不會退步到哪裡去。
2、大人小孩餐具要分開嗎?
我不知道你們家有沒有分開餐具的習慣?每人都有固定的筷子或碗的那種,我在娘家是這樣,不過在婆家,碗筷都一樣花色,所以根本分不清誰是誰的!於是我了解到他們的觀念很有可能就這樣帶給小孩了。
豆豆從接觸輔食開始,他都有自己獨立的碗、湯匙、剪刀、餐盤,連菜瓜布、洗碗精都是自己獨立的,不過冷不防婆婆吃飯時就來個疼孫時間,拿了自己的筷子叫小孩張開嘴吧「啊~這個最好吃,給你」。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這畫面的時候,內心很氣,但礙於婆婆是長輩,又沒辦法。
於是,我就說「媽,小孩這樣以後只會飯來張口哦」,然後轉頭向小孩說「自己的飯飯自己吃,拿碗裡面的就好」,其實這時候長輩就會很識相的把食物放在盤子或碗里,這時候你再用小剪刀把它筷子夾過的部分剪掉就好,一切都避免了衝突。
3、快去收玩具!
每次到了睡覺時間,豆豆就開始變身為裝傻型小孩,玩具不收就是不收,還從旁邊晃過踢一腳。這時候婆婆就會開始唸「小孩就是要教她收玩具」,然後邊大聲喊著「快來收,趕快把玩具收到盒子」,然後大人一動也不動的坐在那邊命令小孩收,豆豆爸聽到也就開始在旁助陣。
這時候我真的要講,現在小孩太會察言觀色,絕對不能把他們視為小孩,當你的語氣是命令還是請求,他們其實心裡都明白。好了,又輪到我這媳婦出馬,我一出來客廳就直言,你用命令是沒用的,你叫她收自己卻連玩具都沒碰到,你覺得她會聽?其實看似責備豆豆爸,但其實連婆婆都講了進去(我就說我實在目中無人)。
每次當豆豆想起早教課程的老師說「小孩在遊戲中學習」,收玩具時不如再來個「最後的遊戲時間」,利用比賽口氣「快點!我們來看看誰收最快」或是「趕快幫它們找到家」…親子收玩具根本花不到五分鐘,總比在那邊大聲喊老半天還有效率。
而且,親子合作不僅更添進了情感與信任,還可以讓小孩心服口服又滿足的上床睡覺(因為他們心裡絕對會OS:要睡覺了,媽媽還讓我玩最後一次玩具)。
4、再哭就打了!
小孩哭真的很讓人苦惱,但小孩哭一定有原因,尤其是還不會說話的小孩,就是寶寶有苦不能說啊。
長輩教法就是直接阻止「好了,不要哭」、「再出聲就打了」,都是勸小孩違背自己心愿釋放感情,但殊不知越哭越大聲,長輩火就越大,我每次看到這樣我都在旁邊笑。但我不會一開始就插手,畢竟什麼都要親媽插手,那也太累了吧,除非是身體受傷或是哭到一定要我上陣,我才會出聲。
而我的作法是先了解原因,先排除生理上需求(尿布、肚子餓、手腳痛…等),生理問題很好解決,有需求就供應,安撫程度輕。二來就是排除心理上問題,想要某東西?想要討抱?總之所有問題都屬於第二層級,這就比較麻煩一點,因為全然接受所有哭鬧,這樣反而會養成哭就有糖吃的慣性,這就需要講到第五點處罰與說教的衝突。
5、處罰與說教
相信很多長輩以前的教法就是「不乖就打,順從就賞」,我們也都這樣長大,不過這無法讓小孩真正做自己,它們會隱藏自己的內心,例如:我今天非常想喝酸奶,所以我一定要表現好一點,不過內心從頭到尾根本不想順從。
我婆婆一直都是脾氣直來直往的人,所以對於豆豆的哭聲,態度就是直接表現出來。尤其現在豆豆已經二歲了,長輩認為她應該要懂,所以會更嚴苛,偶爾確實還會聽到「再哭,我就打人了」(雖然一直都是唬她的口號),但現代小孩真的比以前的我們聰明太多,覺得這是一句很有威嚴的話,她會馬上學走,有時豆豆聽到「打」這個字,就拍自己大腿;但身為父母的我們,真的想看到孩子以後長大都用「打」(身體或言語暴力)來解決嗎?
於是,我選擇說教,即使沒人鳥也是要說,唸著唸著她就懂了,唸著唸著連婆婆或老公都唸進去。
化解小孩哭鬧,有一招很妙也很好玩,就是直接拿鏡子給她照,然後邊說著「哇~這是誰?怎麼臉都是眼淚鼻涕啊!」然後小孩就開始好奇鏡子的自己,摸著鼻涕、挖著嘴巴之類的,但不要覺得小孩煩或噁心,在看鏡子的時候就趕緊化解哭鬧的氛圍,等小孩的哭聲停下來之後就可以開始說教,並且一定要用「哭不能解決剛剛的事情」來做結尾。
個人育兒經驗大概就以上分享啦!當好媽媽也要當個好媳婦,雖然很難,但是我們的力量很大,可以改變小孩、老公跟婆婆的聖人,哈哈哈!所以就算育兒很難、婆媳問題很難也千萬不要灰心~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