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無理需求,我們到底該不該滿足:讓孩子自己學會等待的快樂

作者:CUP       2019-06-22 06:14:37


周末去公園裡玩兒,看到一個「貼心媽媽」背著一大包的零食,帶著特別「壯」(其實是胖)的孩子在公園裡玩,孩子一會兒要薯片,一會兒要麵包,媽媽的大包就像魔法包,什麼都能變出來。

這時候,有一個賣玩具水槍的叫賣了起來,孩子非要買。平時習慣微信支付的媽媽手機沒電了,又沒帶錢,就告訴孩子我們家裡有水槍,我們回家取吧,要不回家拿錢也行。結果這孩子真是上一秒還陽光明媚,下一秒便電閃雷鳴地哭了起來。

孩子的無理需求,我們到底該不該滿足:讓孩子自己學會等待的快樂

上一秒還陽光明媚,下一秒便電閃雷鳴的寶寶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這種生氣卻很無奈的體驗。沒辦法,這個媽媽向我借錢買了水槍。和孩子媽媽聊天時,我問媽媽從來不對孩子說「不」嗎?媽媽說,現在看到網上新聞那麼多孩子被騙走,就是因為孩子不能得到滿足,才讓這些騙子有了可乘之機。

這讓我想起了,鄰居家的女孩兒,媽媽每個月2000元的工資,卻給她買了1000多元的運動鞋,剩下的貼補家用外,媽媽自己只買了30元的地攤鞋,媽媽說怕女兒得不到滿足,將來被別人一塊「雪糕」就騙走了,她說要給孩子滿滿的愛,要富養女兒。可父母的能力終究有限,我們能滿足她不斷攀升的慾望嗎?

孩子的無理需求,我們到底該不該滿足:讓孩子自己學會等待的快樂

不斷的滿足並沒有讓孩子變得開心

當孩子發牢騷哭鬧,我們就馬上滿足的時候,孩子便不斷的升級要求。如果我們不滿足,他便痛苦不堪,不開心,反而迷失在自己不斷升級的慾望里,當我們向小孩投降的那一刻,就進入了一個危險循環的開始。

還記得曾經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嗎?在日本留學5年的汪佳晶,他每月都向母親要7000元費用,母親已經借不到錢了,於是,他便在機場拿尖手捅向了來接他的母親。事後,母親還說「孩子精神有問題」,為孩子辯護。

讓孩子享受即時的快樂,會導致孩子無力承受整個人生。

那麼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不行,那麼要時刻對孩子說不嗎?

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會儘量的滿足孩子,但如果超出能力,會對孩子說不。或者等到我們說「不」的時候,孩子已經習慣了被滿足,受不了得不到滿足的挫折,這麼做同樣會毀了孩子。

一些有育兒理念的朋友會選擇合理的要求,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果斷拒絕。

前些日子,老家一個15歲的男孩因為父母不給買電腦自殺了,在父母的觀念里,電腦是不合理需要,沒有滿足,而孩子卻做出了極端的選擇。

因為合理與不合理,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孩子並不能理解,在孩子內心理解只有滿足或者不滿足。

孩子的無理需求,我們到底該不該滿足:讓孩子自己學會等待的快樂

不知道怎麼辦的媽媽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學會接受和面對不被滿足的挫折呢?

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讓孩子有慢慢學會承受挫折的能力。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說,6歲前一定要對孩子說不。孩子小時候,如果我們不滿足他,他最多只是哭哭鬧鬧,而如果十幾歲你再說不,那麼他就會離家出去、跳樓、自殺。

《法國媽媽育兒經》里提到,你必須教你的孩子承受挫折,是法國人的育兒格言。

法國系列童書《完美公主》里有這麼一幕。圖畫上,主人公左薇拉著媽媽走向一個薄餅外賣櫃檯,故事寫道:當經過外賣櫃檯時,左薇停住腳步。她想要一塊黑莓果醬的薄餅。她的媽媽拒絕了,因為她剛剛吃過午飯。下一頁,左薇又來到這個薄餅外賣櫃檯時,她用手蒙住眼睛,不看那一排排剛出爐的糕點。她在自我約束。「為了抵制誘惑,她把頭扭到另外一邊。」

孩子的無理需求,我們到底該不該滿足:讓孩子自己學會等待的快樂

想吃卻極力控制自己的寶貝

第一次,左薇沒有得到想要的,她哭了。第二次,她自己分散注意力,但她在微笑。

當孩子經常會不時地屈服於他們的慾望,但在他們自我約束後,控制了自己,反而感到更加開心。

很多朋友都知道史丹福大學曾做的「棉花糖實驗」,如果孩子能夠做到暫時不吃棉花糖,那麼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棉花糖。

最後研究人員在查看實驗錄像帶時發現,不會等待的孩子專注於棉花糖,而會等待的孩子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能夠等待的孩子,會自己哼唱歌曲,或者用有趣的方法抓抓耳朵,玩手指頭等。不會分散注意力的孩子,會通過吞掉棉花糖來解決問題。

實驗者米舍爾總結,有等待的意志力並不是說堅忍克己。它是一種讓等待變得不那麼沮喪的技巧。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而最直接最簡單的就是自我分散注意力。

父母不用刻意的教孩子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米舍爾說,只要父母給孩子練習等待的機會,孩子就能自學成長。

在法國,有孩子的家庭依然可以安靜的享受大餐。即便在宴會上,父母們可以安靜的進餐、喝茶、聊天,很少有孩子打擾。孩子們都會安靜的等待著上菜,而奇蹟的是,他們不是被控制,委屈的沉默,而是快樂的等待。

孩子的無理需求,我們到底該不該滿足:讓孩子自己學會等待的快樂

孩子們安靜的享受著美食

而我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最頭疼的,是「熊孩子」的吵鬧,帶孩子的媽媽做客時,不是吼著拿手到處抓菜的孩子,就是端著碗拿著勺,追著喂到處跑的孩子。他們嘴裡還念叨著,再過幾年就好了。

孩子的無理需求,我們到底該不該滿足:讓孩子自己學會等待的快樂

做客時,吵鬧的熊孩子們

為什麼同樣大的孩子,自控力卻如此不同呢?

法國媽媽們說,他們什麼也沒做,只是順著孩子自己的節奏。

法國寶寶在4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固定寶寶的進餐時間。4個月寶寶們就已經養成了和他們以後一生所遵循的用餐時間表一致的飲食習慣了。

在很多育兒書中都有寫道,白天定時喂養寶寶,還可以有助於寶寶更好的睡整夜覺。於是,家裡寶寶小的時候,我也試著按時間喂寶寶。結果呢,時間還沒到,寶寶一哭,焦慮無措的趕緊來喂,最後果斷放棄,接著按需喂養。有人說,奶瓶或者乳房可以解決嬰兒所有的問題。我們喜歡用最省事的方法解決問題。

同事說家裡那個兩歲的寶寶要什麼都得給,不給就哇哇哭。孩子奶奶有個習慣,快要到午餐的時間時,自己給寶寶做飯呢,她就開始給孩子吃零食,說孩子餓了,結果到了吃正餐的時間,孩子就開始玩,奶奶抱著婉追著喂。而法國媽媽在下餐前不讓寶寶吃任何零食,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享受正餐。

對待孩子的態度,當孩子鬧,媽媽正在接電話時,我們的媽媽大部分選擇告訴對方,孩子正在鬧,過會兒再給您打過去;而法國媽媽會告訴孩子,親愛的寶貝,媽媽現在正在接電話,要等一會兒才能抱你,態度禮貌而且堅定。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警惕!過早開發孩子智力的驚人惡果


試試這樣批評孩子,他們會越來越樂觀


11個月寶寶的喂養重點


鄉下婆婆在家穿著太隨便,兒子的問題讓我羞得無從回答


我妹要你套房子,就是幫個忙,你咋還提錢呢,不要看不起人好不好


結婚婆家沒彩禮,回娘家坐月子,婆婆給張卡,查完餘額我想退給她


用這個方法,就不再會在減肥過程中暴飲暴食啦


女人偷吃後,這5個地方都會變大? 許多男人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