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本文作者Злобин Павел第一人稱敘述
在哈薩克,很多人喜歡用美味多汁,同時帶點辛辣的食物來取悅自己。說到辛辣,我們會想到去中餐廳,品味充滿異國風情的中餐,中國美食和中國歷史一樣,也有好幾千年了。
最近,我有幸認識了一位被認為是哈薩克的優秀中餐傳承人,並和他進行了深入的交談。照片上的這位中餐廚師叫李同(音譯),就是我要採訪的中國菜烹飪大師,通過和他的對話,讓我們更加了解了中餐。
幾年前,我在中國旅行時第一次接觸中餐。我對中餐不是一見鍾情,而是日久生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了中國美食的奧秘——豐富且種類繁多,菜肴裝飾藝術以及獨特的擺盤方式。
如果讓我用幾句話來形容中國美食,那麼我會這樣說:烹飪美味食物的精湛藝術,從古至今不停創新。
有些人認為,中國菜系有8種,還有些人認為有12種。但有4種菜系是普遍被認可的:四川、山東、廣東和江蘇。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定地區的美食。
答:中餐的種類是多樣的,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中國不同地區天氣不同,北方比較冷,所以他們喜歡麵食、油膩的和鹹的食物,而南方氣候潮濕炎熱,食物通常是甜的,或者辣的。文化差異也會對飲食有影響。你可以說,飲食會影響人的性格,反之亦然。
答:中國菜中,使用的調味料多達500多種,可以分9種味道:酸、甜、苦、辣、咸、鮮、香、麻和淡。實際上,任何菜肴的精髓都是調味料。我前面說的,不同的地區使用的香料也不同,有一些調料只能在中國生長。
有一些調料在哈薩克也有,比如生薑、芝麻、丁香、小茴香、豆蔻、五香粉、黑胡椒和紅辣椒以及月桂葉。其他一些調料只有中國才有,比如八角,長得像五角星,具有甜辣的香氣。
中國非常喜歡用穀物製成的醬油和醋,這和白醋的味道非常不同。白醋在中國的上海和東北也有使用,蘋果醋和葡萄酒醋最近才開始使用,還是從西餐借鑑來的。
答:在中餐里,蔬菜是主力,肉類是近幾十年來才開始大量走上餐桌。過去中國人不是每天都吃得起肉。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的消費也越來越多。但是中國人還是養成了多吃蔬菜,少吃肉的習慣。
答:我覺得中餐不是素食主義,因為菜裡面有很多東西。中國人喜歡吃的美味又健康,因此很多人想要吃肉類和魚類的味道,但為了減少脂肪,他們就用豆製品代替。豆製品的做法很多樣,有時候你無法從味道和外觀上區分豆類和肉。
答:並不是這樣。中國也有你說的麵包,只不過是以饅頭的形式存在的。饅頭是蒸出來的,味道很淡。北方常見饅頭,南方人多吃米飯。
答:中國人非常聰明,不會丟棄任何東西,他們可以烹飪一切想烹飪的。但是,講真的,這種異國情調的食物在中國並不多見。大部分中國人每天吃的都是普通的食物,很多人都不喜歡你所說的這種食材,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品味和地區。
答:當然,味道有所不同。即便這個廚師是一位很好的中餐廚師,但不是所有的中國調料都能在這裡買到,包括那些同樣的食材也不一定能在哈薩克買到。所以,這裡做出來的中餐更符合當地人的口味。這太正常了,如果是純粹的中國口味,也不會在哈薩克生根發芽。
很多中國人認為,人類健康不僅僅受到調味料的影響,還有食材本身的影響。過去,人們認為吃啥補啥。比如,動物的器官對人類器官也有好處,因此通過使用動物的心肝脾肺腎來幫助促進自身器官的保健。喜歡吃動物的大腦,來增補自己的大腦。膽囊對中國人來說很重要,實際上「膽」這個詞意味著勇氣,所以,膽囊可以帶給人勇氣。所以,對那些過分膽大的人可以說:「你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來源:哈薩克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