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50後、60後和70後,如果你要問起他們當年年輕時印象深刻的國外電影有哪幾部,相信有很多人都會提到兩部南斯拉夫電影:《橋》和《阿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但它們在歲數稍大點的中國人心裡占有特殊的地位。
《橋》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均為前南斯拉夫著名導演克爾瓦瓦茨執導,享譽世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引進中國後,深受中國觀眾喜歡,不少人甚至反覆看過很多遍。
《橋》這部電影敘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德軍投入重兵守衛南斯拉夫境內的一座大橋,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博士處心積慮防止南遊擊隊的攻擊。同一時間,游擊隊少校「老虎」接到上級命令:為阻止德軍匯合,必須在七天之內找到建橋工程師將橋炸毀。
老虎與老戰友——爆破專家扎瓦多尼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諾、沉默寡言的戰士狄希、曾參與建橋的游擊隊員曼納,組成了一支行動小隊。老虎從蓋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師,在接近大橋的過程中與德國護衛軍隊發生激戰,有游擊隊員與聯絡員犧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補充進來。在破解了德軍的間諜滲入之後,游擊隊員們終於將大橋炸毀。
作為電影里取景的橋,就位於前南斯拉夫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北部的塔拉河峽谷上。該橋橫跨歐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峽谷,橋距塔拉河河面172米,是一座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全長366米,共有5個拱,主橋拱114米。大橋於1937開工,1940年建成,在其完工之時,是歐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橋。
不過實際上,這座橋是在1942年被南斯拉夫游擊隊炸毀的。1946年被修復,至今仍在使用。該橋看上去非常壯觀,橋頭立著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雕像。站在橋上向遠處望去,山水相依,環境非常漂亮。橋附近的村莊也很美,有種油畫般的感覺。
影片插曲《啊,朋友再見!》朗朗上口,當時風靡一時,至今仍不絕於耳。在那個年代,影片中的英雄曾經家喻戶曉,影片中的插曲曾經傳唱不息,感動了整整一代人,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
如今,《橋》這部電影將由中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重拍了,希望新的《橋》把我們重新帶回那激情燃燒的歲月。